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容齋隨筆的結果 展開
  • 洪邁創作的古代文言筆記小說
  • 全四冊

容齋隨筆

洪邁創作的古代文言筆記小說

《容齋隨筆》是古代文言筆記小說,共《五筆》,74卷,1220則。其中,《容齋隨筆》16卷,329則;《容齋續筆》16卷,249則;《容齋三筆》16卷,248則;《容齋四筆》16卷,259則;《容齋五筆》10卷,135則。據作者宋朝洪邁自述,《容齋隨筆》寫作時間逾經近四十年。是其多年博覽群書、經世致用的智慧和汗水的結晶。

內容簡介


《容齋隨筆》
《容齋隨筆》
《容齋隨筆》內容繁富,議論精當,是一部涉及領域極為廣泛的著作,自經史諸子百家、詩詞文翰以及歷代典章制度、醫卜、星曆等,無不有所論說,而且其考證辨析之確切,議論評價之精當,皆備受稱道。
《容齋隨筆》最重要的價值和貢獻是考證了前朝的一些史實,如政治制度、事件、年代、人物等,對歷代經史典籍進行了重評、辨偽與訂誤,提出了許多頗有見地的觀點,更正了許多流傳已久的謬誤,不僅在中國歷史文獻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而且對於中國文化的發展亦意義重大。

作品簡介


《容齋隨筆》
《容齋隨筆》
《容齋隨筆》是南宋洪邁(1123~1202)著的史料筆記,被歷史學家公認為研究宋代歷史必讀之書。該書與沈括的《夢溪筆談》、王應麟的《困學紀聞》,是宋代三大最有學術價值的筆記。
《容齋隨筆》分《隨筆》、《續筆》、《三筆》、《四筆》、《五筆》,共五集七十四卷。其中前四集各十六卷,因書未成而作者過世,故《五筆》僅為十卷。這部書內容範圍頗廣,資料甚富,包括經史百家、文學藝術、宋代掌故及人物評價諸方面內容。它對後世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推它為南宋筆記小說之冠。
洪邁在《容齋隨筆》卷首說明:“余老去習懶,讀書不多,意之所之,隨即紀錄,因其先後,無復全次,故目之曰隨筆。”

作品目錄


總序
舊序
重刻容齋隨筆紀事一
重刻容齋隨筆紀事二
容齋隨筆
卷第一 二十九則
歐率更帖
羅處士志
唐平蠻碑
半擇迦
六十四種惡口
八月端午
贊公少公
郭璞葬地
黃魯直詩

內容介紹


《容齋隨筆》 包括《容齋隨筆》……《容齋五筆》共5筆,74卷,共1220則:
《容齋隨筆》
《容齋隨筆》
《容齋隨筆》 卷一至卷十六,每卷自15則至29則,共329則;
《容齋續筆》 卷一至卷十六,每卷自12則至18則,共249則;
《容齋三筆》 卷一至卷十六,每卷自5則至20則,共248則;
《容齋四筆》 卷一至卷十六,每卷自12則至24則,共259則;
《容齋五筆》 卷一至卷十,每卷自9則至19則,共135則;未完成,洪邁即去世。
《容齋隨筆》 內容豐富包羅萬象,大致包括下列幾個方面:歷史事件評論、歷史人物評論,史料、典章、物產考察、宋代專著評介、天文、歷算、星相等。
《容齋隨筆》內容繁富,議論精當。有對宋代典章制度、官場見聞、社會風尚的記述;對宋以前王朝廢興、人物軼事、制度沿革的記述;還有去偽存真的考訂,如情如理的分析。其中對一些歷史經驗的總結頗有見地,許多資料為官方史志所不載,是我國古代筆記小說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容齋隨筆》一經問世,在朝野引起強烈反響。《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評價《容齋隨筆》:“南宋說部當以此為首”。《容齋隨筆》中有關詩歌部分,後人曾輯為《容齋詩話》。

名人點評


歷史學家一致認為《容齋隨筆》與沈括的《夢溪筆談》、王應麟的《困學紀聞》,是宋代三大最有學術價值的筆記。
明代河南巡按、監察御史李翰在弘治十一年(1498年)說:洪邁聚天下之書而遍閱之,搜悉異聞,考核經史,捃拾典故,值言之最者必札之,遇事之奇者必摘之,雖詩詞、文翰、歷讖、卜醫,鉤纂不遺,從而評之。”,“此書可以勸人為善,可以戒人為惡;可使人欣喜,可使人驚愕;可以增廣見聞,可以澄清謬誤;可以消除懷疑,明確事理;對於世俗教化頗有裨益”。
《容齋隨筆》
《容齋隨筆》
《容齋隨筆》是毛澤東一生中比較喜歡讀的一部具有較高價值的筆記書。從許多資料看來,的確如此。1944年7月28日,毛澤東致函謝覺哉說:“《容齋隨筆》換一函送上。”其珍愛此書以致影響及於重要幹部如此。謝覺哉7月31日日記就有讀《容齋隨筆》大篇心得記載,此後9月20日、29日、30日,10月1日、4日等都有閱讀與應用記載,從中可見《容齋隨筆》為啟迪思維參考工作之重要藉助。
1959年10月30日,毛澤東出京巡視,指名要帶的有限書籍中,就有《容齋隨筆》。1972年毛澤東曾將此書送給他青年時代的朋友、湖南第一師範的同學周世釗。《容齋隨筆》堪稱毛澤東精神生活中的一位“老朋友”,也是見證毛澤東“活到老,學到老”諾言的一本書。
就在1976年8月26日毛澤東索要《容齋隨筆》之後,他的病情開始惡化。即使如此,在9月8日,也就是毛澤東去世的前一天,還由別人為他代讀《容齋隨筆》37分鐘,實踐了“活到老,學到老”的諾言,而這部書也成為一代偉人毛澤東一生中所讀的最後一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