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
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
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又稱“大革命”,是1924年(甲子年)至1927年中國人民在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合作領導下進行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鬥爭。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中,稱這段時期為“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簡稱“大革命時期”。
革命統一戰線建立以後,全國的革命形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工農運動迅速發展;以五卅運動為核心的反帝國運動日益高漲;經過兩次東征,廣東革命根據地得到鞏固;而這一時期,在帝國主義的指使下,各派軍閥之間混戰不休,激起了人民的強烈反對。1923年6月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確定全體共產黨員以個人名義加入國民黨、與國民黨建立革命統一戰線的方針。1924年1月在中國共產黨人的參加與幫助下,孫中山在廣州召開了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重新解釋了三民主義,確定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標誌著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建立。隨後,創辦了黃埔陸軍軍官學校。經過1925年兩次東征,統一和鞏固了廣東革命根據地,恢復和發展了工農運動。所有這些,都為北伐戰爭作了準備。
1926年2月,中國共產黨向全國人民明確提出了出兵北伐推翻軍閥統治的政治主張。1926年5月,國民革命軍第七軍一部和第四軍葉挺獨立團等作為先頭部隊,先行出兵湖南,援助正被吳佩孚部隊擊敗而退守湘南衡陽的第八軍唐生智部。
7月1日,正是國民政府成立一周年,廣東國民政府發出《北伐宣言》,確定戰略部署為“先定三湘,規復武漢,進而與我友軍會師,以期統一中國,復興民族。”7月6日,
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在廣州成立。7月9日國民革命軍的8個軍約10萬人,兵分三路,從廣東正式出師北伐。各軍軍長為:一軍何應欽,二軍譚延闓,三軍朱培德,四軍李濟深,五軍李福林,六軍程潛,七軍李宗仁,八軍唐生智。此外,還有由8艘軍艦組成的海軍和擁有3架飛機的空軍。
共產黨員李富春、朱克靖、廖干吾、林伯渠分別擔任2、3、4、6軍的黨代表。參加北伐軍各級負責工作的共產黨員還有陳毅、陳賡、蔣先雲、張際春、包惠僧、葉挺、周士第等。7月12日至18日,共產黨為了討論黨在北伐戰爭中的方針政策問題,在上海召開了4屆中央第3次執行委員會擴大會議。會議通過了《中共中央第五次對於時局的主張》,號召全國民眾積極推動和響應北伐,迅速擴大民眾運動,鞏固革命的聯合戰線,推翻國內軍閥與打倒帝國主義。
國民革命軍
共產黨直接領導的葉挺獨立團在湖南和湖北戰場一些關鍵性的戰役,如汀泗橋、賀勝橋和武昌戰役中英勇搏殺,建立了重大功勛,因此,獨立團所在的國民革命軍第4軍被譽為“鐵軍”,而第7軍則被稱為“鋼軍”。接下來槍口對準了孫傳芳。對於進攻江西的部署是,123軍為右翼,由蔣介石親自指揮(蔣為北伐總司令):二軍由贛南的吉安北進,三軍由萍鄉出高安,一軍一師和六軍為中路,程潛指揮,出修水,武寧,直指德安。七軍為左翼,李宗仁任指揮,沿長江南岸東進,直搗九江孫的司令部。9月6日北伐軍先發制人,攻下萍鄉,控制贛南。19日程潛六軍和一軍王柏齡師乘南昌沒有主力,在市民學生的幫助下,輕易攻入南昌。孫傳芳大部隊迅速反撲,北伐軍無法抵抗,潰不成軍。蔣介石得知南昌情況后,駐進高安,親自指揮南昌方面戰事。10月12日,又幾批北伐部隊入贛,經過近一個月的調兵遣將,北伐各路大軍雲集南潯一線,並於11月1日在南昌,南潯鐵路一帶發動猛烈進攻,7日再得南昌。孫傳芳逃入南京,北伐軍又取江西。
軍閥孫傳芳
北伐軍在不到半年時間裡,就從珠江流域打到長江流域,直指黃河流域。北伐戰爭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在華勢力,動搖了北洋軍閥的統治,有力的推動了全國革命形勢的發展。
革命勢力的猛烈發展,直接威脅到帝國主義的在華利益。1927年3月,帝國主義借口外國領事和外僑生命財產受到損害,命令它們在下關的軍艦對南京市內的北伐軍和市民開炮轟擊,製造了中國軍民死傷2000餘人的南京慘案。
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右派同帝國主義和中國資產階級右翼勾結起來,加緊反革命陰謀活動。4月12日,蔣介石公開發動了反革命政變,即“四·一二”反革命政變。蔣介石叛變后,4月15日,李濟琛、錢大鈞、古應芬在廣州發動了“四·一五”反革命政變。以汪精衛為首的武漢政府也加緊反革命活動。6月10日,汪精衛和馮玉祥在鄭州舉行會議,策劃反共。19日,馮玉祥又和蔣介石在徐州會談,達成反共、反蘇、寧漢合作等協議。這時,中國共產黨內以陳獨秀為代表的右傾投降主義在黨的領導機關中佔了統治地位,他們放棄革命領導權,壓制工農運動,對國民黨右派反革命活動採取妥協退讓政策,拒絕黨內的一切正確意見,對國民黨不但不加戒備,反而還命令武漢工人糾察隊將武器交給汪精衛的武漢政府。7月15日,汪精衛召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擴大會議,公開宣布與共產黨決裂。隨即對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實行大屠殺,還提出了“寧可枉殺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網”的血腥口號。大批共產黨員和工農群眾遭到殺害(“七·一五”反革命政變)。至此,蔣汪反革命合流,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遭到失敗,第一次國共合作也破裂了。
本黨從來主張用和平方法,建設統一政府,蓋一則中華民國之政府應由中華人民自起而建設,一則以凋敝之民生不堪再經內亂之禍。故總理北上之時,即諄諄以開國民會議解決時局號召全國。孰知段賊於國民會議陽諾而陰拒,而帝國主義者,復煽動軍閥益肆凶焰。迄於今日,召集國民會議以謀和平統一之主張,未能實現,而且賣國軍閥吳佩孚得英帝國主義者之助,死灰復燃,竟欲效袁賊世凱之故智,大舉外債,用以摧殘國民獨立自由之運動。帝國主義者復餌以關稅增收之利益,與以金錢軍械之接濟,直接幫助吳賊,壓迫中國國民革命,間接即所以謀永久掌握中國關稅之權,而使中國經濟生命陷於萬劫不復之地。吳賊又見國民革命之勢力日益擴張,賣國借款之狡計勢難得逞,乃一面更傾其全力攻擊國民革命根據之地。既勾結匪徒,擾亂廣東,又糾集黨羽侵入湘省。本黨至此,忍無可忍,乃不能不出於出師之一途矣。
本黨敢鄭重向全國民眾宣言曰:中國人民一切困苦之總原因,在帝國主義者之侵略,及其工具賣國軍閥之暴虐;中國人民之唯一需要,在建設一人民的統一政府。而過去數年間之經驗,已證明帝國主義者及賣國軍閥實為和平統一之障礙,為革命勢力之仇敵。故帝國主義者及賣國軍閥之勢力不被推翻,則不但統一政府之建設永無希望,而中華民國唯一希望所系之革命根據地,且有被帝國主義者及賣國軍閥聯合進攻之虞。本黨為實現中國人民之唯一的需要——統一政府之建設,——為鞏固國民革命根據地,不能不出師以剿除賣國軍閥之勢力。本黨為民請命,為國除奸,成敗利鈍,在所不顧,任何犧牲,在所不惜。本黨惟知遵守總理所昭示之方略,盡本黨應盡之天職;宗旨一定,死生以之。願全國民眾平日同情於本黨之主義及政綱者,更移其平日同情之心,進而同情於本黨之出師,贊助本黨之作戰,則軍閥勢力之推倒,將愈加迅速,統一政府之建設,將愈有保障,而國民革命之成功,亦愈將不遠矣。
統一政府建設萬歲!
國民革命成功萬歲!
中國人民自由解放萬歲!
司令部
總司令:蔣介石
總參謀長:李濟深
總參謀長次長:白崇禧
總政治部主任:鄧演達
前敵總指揮:唐生智
第一軍
第1軍軍長何應欽,參謀長蔣伯誠。
第1師師長王柏齡,副師長王俊,參謀長郭俊,轄1團孫元良、2團倪弼、3團薛岳
第2師師長劉峙,參謀長鬍樹森,轄4團陳繼承、5團蔣鼎文、6團惠東升
第3師師長譚曙卿,副師長顧祝同,參謀長趙啟錄,轄7團塗思宗、8團徐庭瑤、9團衛立煌。
第14師師長馮軼裴,參謀長吳文獻,轄40團鄭振銓、41團蔡熙盛、42團周址。
第20師師長錢大鈞,參謀長韓德勤,轄58團王文翰、59團趙錦雯、60團李杲及劉秉粹補充團。
補充團長張貞,炮兵團長蔡忠笏,警衛團長朱毅之。
第1軍合共兵力步兵18個團,炮兵一個團。
由黃埔軍校教導團收編粵軍一部發展編成,1925年8月26日改編受番。
第二軍
第2軍軍長譚延闓,副軍長魯滌平,參謀長岳森。
第4師師長張輝瓚,副師長王捷俊,參謀長粟晃揚,轄10團謝毅伯、11團周衛黃、12團鄧赫績。
第5師師長譚道源,副師長成光耀,參謀長李家白,轄13團羅壽頤、14團彭璋、15團朱剛偉。
第6師師長戴岳,副師長朱耀華,參謀長蕭文鐸,轄16團黃友鵠、17團廖新甲、18團劉風。
教導師師長陳嘉祐,參謀長梁廣謙,轄餘澤篯、李蘊珩兩個團。
炮兵團長謝慕韓。
第2軍合共兵力步兵11個團,炮兵一個團。
由湘軍第三混成旅和第六混成旅發展編成,1925年8月26日改編受番。
第三軍
第3軍軍長朱培德,參謀長黃實。
第7師師長王均,副師長張近德,參謀長曆式鼎,轄19團曾萬鍾、20團萬人敵、21團彭武揚。
第8師師長朱世貴,副師長楊育涵,參謀長劉發良,轄22團韋杵、23團祝膏如、24團李思愬。
第9師師長朱培德兼,副師長顧德恆,參謀長李明揚,轄25團顧德恆、26團李明揚兩個團。
憲兵營長武宣國。炮兵營長張言傳。
第3軍合共兵力步兵8個團,炮兵、憲兵各一營。
由滇軍一部發展而成,1925年8月26日改編受番。
第四軍
第4軍軍長李濟琛,副軍長陳可鈺,參謀長鄧演存。
第10師師長陳銘樞,副師長蔣交鼐,參謀長朱紹良,轄28團蔡廷楷、29團范漢傑、30團戴戟。
第11師師長陳濟棠,副師長鄧世增,參謀長李揚敬,轄31團香翰屏、32團余漢謀、33團黃震球。
第12師師長張發奎,副師長朱暉日,參謀長吳奇偉,轄36團繆培南、35團黃琪翔、34團許志銳。
第13師師長徐景唐,副師長陳章甫,參謀長李務滋,轄37團雲瀛橋、38團陸蘭培、39團陳章甫。
獨立團團長葉挺。炮兵營長郭思演、薛仰忠。
第4軍合共兵力步兵13個團,炮兵兩個營。
由粵軍第一師發展而成,1925年8月26日改編受番。
第五軍
第5軍軍長李福林,參謀長劉敏。
第15師師長李群,副師長林駒,參謀長何家瑞,轄第43團黃相、第44團周定寬、第45團黃炳琨
第16師師長陳炳章,副師長王若周,轄第46團陸滿、第47團李林、第48團陳偉圖
獨立第1團長梁林,第2團團長林駒。
第5軍軍長李台瓊,合共兵力步兵8個團,炮兵一個營。
由粵軍序列的福軍發展而成,1925年8月26日改編受番。
第六軍
第6軍軍長程潛,參謀長唐蟒。
第17師師長鄧彥華,參謀長曾則生,轄第49團傅良弼、第50團文鴻恩、第51團鍾韶
第18師師長鬍謙,副師長蘇世安,轄第52團蘇世安、第53團宋世科、第54團李明灝
第19師師長楊源浚,副師長王邦若,轄第55團王尹西、第56團張軫、第57團王茂泉
炮兵營營長莫希德、羅心源。
第6軍合共兵力步兵9個團,炮兵兩個營。
由廣州國民政府警衛軍為基礎,並在北伐中收編起義投誠部隊發展而成,在1926年1月編成。
第七軍
第7軍軍長李宗仁。
第1旅旅長夏威,參謀長毛炳文,轄第1團陶鈞、第2團呂演新
第2旅旅長李明瑞,參謀長呂其彬,轄第3團李明瑞、第4團李朝芳
第3旅旅長伍廷揚,參謀長林世嘉,轄第5團張國柱、第6團龔壽儀
第4旅旅長黃旭初,參謀長黃莘,轄第7團許崇武、第8團林暢茂
第5旅旅長劉日福,參謀長劉克初,轄第9團陸受祺、第10團梁朝璣
第6旅旅長韋雲淞,參謀長徐啟明,轄第11團韋雲淞、第12團葉叢華
第7旅旅長鬍宗鐸,參謀長李石樵,轄第13團李孟庸、第14四團楊騰輝
第8旅旅長鍾祖培,參謀長以定邦,轄第15團尹承綱、第16團周祖晃
第9旅旅長呂煥炎,參謀長董南,轄第17團楊義、第18團蒙志
獨立第1團陳濟桓獨立第2團羅浩忠入伍生團呂競存
第7軍合共兵力步兵18個團,炮兵兩個營。
兩廣統一后的新桂系李宗仁、黃紹竑所部改編而成,1926年3月改編受番。
第八軍
第8軍軍長唐生智,參謀長龔浩。
教導師師長周斕。轄3個團,團長分別為羅霖、魯揚開、劉克豪。
第2師師長何鍵,參謀長鬍達。轄4個團,團長分別為陶廣、劉建緒、危宿鍾、張輔。
第3師師長李品仙。轄4個團,團長分別為張國威、熊震、李雲傑、吳尚。
第4師師長劉興,參謀長王德光。轄4個團,團長分別為廖磊、唐哲明、周維寅、顏仁毅。
第5師師長葉琪。轄3個團,團長分別為何宣、周磐、劉運干。
鄂軍第1師師長夏斗寅,副師長周斕,參謀長廖汝鈞/萬耀煌。轄3個團,團長分別是萬耀煌、盧本棠、張森。
教導團團長周榮光。炮兵團團長王錫燾。
第8軍合共兵力步兵22個團,炮兵一個團。
由湖南陸軍第四師並收編起義投誠部隊發展而成,1926年6月2日改編受番。
警備區
北伐軍出師時,後方之鞏固布置分為7個警備區,直隸於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其配置如下:
潮梅警備司令由第1軍軍長何應欽兼,駐軍汕頭。
韶屬警備司令由第2軍教導師師長陳嘉祐兼,駐軍韶關。
欽廉警備司令由第11師師長陳濟棠兼,駐軍北海。
肇屬警備司令由第13師師長徐景唐兼,駐軍肇慶。
惠屬警備司令由第18師師長鬍謙兼,駐軍惠州。
廣屬警備司令由第20師師長錢大鈞兼,駐軍廣州。
瓊崖警備司令由第12師第34團團長許志銳兼,駐軍瓊州海口。
其他
海軍及空軍編製資料暫缺。
早在1923年3月,蘇聯就向孫中山提供了200萬墨西哥銀元的經濟援助,並支援了武器,派遣了政治和軍事顧問。
1923年夏,蘇聯第一批5人顧問組來到廣州。孫中山對他們下達的主要任務是:“按蘇聯模式組建軍隊,建立北伐橋頭堡。”不久,蘇聯內戰英雄、“紅旗勳章”和一級“紅星勳章”的獲得者帕維爾·帕夫洛夫(化名戈沃羅夫),出任駐中國總軍事顧問。
到1924年夏,已有25位蘇聯軍事顧問來到中國。而到1927年3月,人數增至37人。與此同時,蘇聯向中國增加了武器和給養供應。從1924年10月到1927年6月,在不到三年的時間內,蘇聯向中國總共支援了價值約為1600萬盧布的物資。通常,這些物資都是從符拉迪沃斯托克海運到中國,蘇聯的軍事專家、教官和空軍飛行員也是隨船而來的。
當時,國民黨雖已建立了自己的“空軍”,但只有四架飛機和兩架德國1916年造的水上飛機。
蘇聯飛行員、領航員和機械師與飛機同期抵達后,立即積極投入了戰鬥。因作戰英勇,1926年-1927年在中國作戰的全體蘇聯飛行員,被蘇聯授予“紅旗勳章”。
1924年7月18日,駐中國的總軍事顧問帕維爾·帕夫洛夫在橫渡東江時不幸溺水身亡。於是另一位蘇聯內戰中的英雄瓦西里·布柳赫爾(化名佐伊·加林,即加倫),繼任總軍事顧問。布柳赫爾指揮了國民革命軍幾次最大的軍事行動,如兩次東征和兩次北伐,表現出了卓越的軍事才能。
為支持國民黨在華北地區對軍閥作戰,蘇聯在1925年-1927年派出過約60人的軍事顧問團,其中有三名志願飛行員。
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
1926年3月14日閩系海軍正式宣布“易幟”,通電歸附國民革命軍。1926年6月,北伐號角吹響,大革命浪潮洶湧澎湃。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蔣介石深知海軍之重要作用,先後派與其關係密切的原同盟會會員林知淵(閩侯人,畢業於保定軍校,民國首屆福建省府委員)和王充恭(福州人,畢業於日本士官學校)到廈門和上海,策動閩系海軍倒戈易幟。在閩系海軍與蔣介石達成“統一全國海軍;確定海軍軍費和軍艦建造費;閩人治閩”等項條件后,閩系海軍即派艦助蔣作戰,先後參加了驅逐孫傳芳、1927年8月龍潭戰役、1927年10月一次西征、1929年3月二次西征等重大作戰,對確保南京安全以及打敗孫傳芳、打敗唐生智、李宗仁奠定蔣在國民軍內的統治地位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一、客觀方面:
反革命力量過於強大,大大超過了革命的力量;
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
資產階級發生嚴重的動搖、統一戰線出現劇烈的分化,是由於蔣介石集團、汪精衛集團先後被帝國主義勢力和地主階級、買辦資產階級拉進反革命陣營里去了。
二、主觀方面:
由於中國共產黨的中央領導機關在大革命的後期犯了以陳獨秀為代表的右傾機會主義錯誤,放棄了無產階級對於農民群眾、城市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的領導權,尤其是武裝力量的領導權。
當時的中國共產黨處於幼年時期,在統一戰線、武裝鬥爭和黨的建設三個基本問題上都沒有經驗,對於中國的歷史狀況和社會狀況、中國革命的特點、中國革命的規律都懂得不多,不善於將馬列主義的基本原理和中國革命的實踐相結合;
共產國際不了解中國的具體情況,對於中國革命做出了一些不切實際的指導,影響了中國共產黨對許多問題的決斷和有關方針政策的實施。
1926:打倒列強除軍閥——中國共產黨推動北伐戰爭和領導工農運動
距 2021.7.1倒計時9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