滹沱河

海河水系子牙河的上游支流之一

滹沱河,古又作虖池或滹池,當地人俗稱糊塗河,是海河水系子牙河的上游支流之一。它發源於山西省繁峙縣泰戲山橋兒溝村一帶,向西南流經恆山與五台山之間,至界河折向東流,切穿系舟山和太行山,東流至河北省獻縣臧橋與滏陽河相匯成子牙河后入海。滹沱河全長587公里,流域面積2.73萬平方公里

河流簡介


滹沱河古又作虖池(音同“呼駝”)或滹池,當地人俗稱葡萄河,是海河水系的主要河流之一。
主要支流有陽武河、雲中河牧馬河、同河、清水河、南坪河、冶河等,呈羽狀排列,主要集中在黃壁庄以上,以下無支流匯入。
流域內地勢自西向東呈階梯狀傾斜,西部地處山西高原東緣山地和盆地,地勢高,黃土分佈較厚;中部為太行山背斜形成的山地,富煤礦;東部為平原。
流域內天然植被稀少,水土流失較重。流經山區、山地和丘陵的面積約佔全流域面積的86%,河流總落差達1800餘米。
瑤池以上為上游,沿五台山向西南流淌於帶狀盆地中,河槽寬自一二百米至千米不等,水流緩慢。
瑤池至崗南為中游,流經太行山區,河谷深切,呈“V”形谷,寬度均在200米以下,落差大,水流湍急。
黃壁庄以下為下游,流經平原,河道寬廣,最寬可達6000米,水流緩慢,泥沙淤積,漸成地上河或半地上河,兩岸築有堤防。
滹沱河
滹沱河
自然條件
流域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氣溫自東向西隨地勢升高而遞減,年降水量400~700毫米,集中於夏季。地表徑流主要由降雨補給。
年均徑流量約22億立方米,分佈不均,以太行山東坡產流較大,愈往上游愈小。徑流的年內分配也不均勻,年際變化大,多水年的水量為少水年的10倍。
由暴雨釀成的洪水,峰高量大,陡漲陡落,主要來自幹流和冶河,多發生在7~8月。
含沙量11.4千克/立方米,年輸沙量2920噸。全流域已建有崗南、黃壁庄(見崗南水庫、黃壁庄水利樞紐)、孤山、下茹越、觀上、雙乳山、石板、下觀、大石門、郭庄等大中水庫10座及眾多小型水庫、塘壩,洪水災害基本控制,灌溉、發電效益顯著。
流域內礦藏豐富,尤富煤。
有石家莊、陽泉等城市,經濟發達。革命勝地西柏坡(見平山縣)、蒼岩山風景區及隆興寺等名勝古迹可供遊覽。

幹流概況


滹沱河幹流以泥沙多、善沖、善淤、善徙而聞名全省乃至於北方。它既是河北平原的締造者之一,長期哺育了沿河人民,又在中下游不斷決溢改道,給人民群眾帶來極其深重的災難。
滹沱河屬海河流域子牙河水系的一個大支流。發源於山西省北高原繁峙縣橫間鄉泰戲山馬飽泉橋兒村南山溝。流經山西省的繁峙、代縣、忻州、原平、定襄、五台、盂縣,於猴刎流入石家莊地區的平山縣境,經獲鹿、靈壽、正定、藁城、無極、晉州,至深澤縣棗營出境,再流經安平、饒陽、武強、至獻縣老河口樞紐與滏陽新河匯合后稱子牙河。滹沱河全長587公里,流域面積2.73萬平方公里。
滹沱河,發源於繁峙縣泰戲山麓之橋兒溝,經代縣、原平、五台至定襄縣南庄出區境,境內流域面積11 936平方公里,流長250. 7公里。平均縱坡1/700,河床寬在800米以下;忻州至東冶河道縱坡變緩,為1/1000左右,河床寬達800-1 000米以上;東冶以下,河床收縮,縱坡加大至1/260左右;至甲子灣、石窯子、坪上一帶,河床寬在100米以下,縱坡陡達1/170-1/140。滹沱河有21條支流,其中較大支流有陽武河、雲中河、牧馬河、清水河(鮮虞水)等,大支流的面積占滹沱河在境內流域面積的50%以上。一般清水流量6.61立方米/秒。最大洪水流量,下茹越1969年為415立方米/秒,界河鋪1964年為1 730立方米/秒。
滹沱河古又作虖池或滹池,當地人俗稱葡萄河,是海河水系的主要河流之一。滹沱河發源於山西省繁峙縣泰戲山橋兒溝村一帶,向西南流經恆山與五台山之間,至界河折向東流,切穿系舟山和太行山,東流至河北省獻縣臧橋與滏陽河相匯成子牙河后入海。
全長587公里,流域面積2.73萬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陽武河、雲中河、牧馬河、同河、清水河(鮮虞水)、南坪河、冶河等,呈羽狀排列,主要集中在黃壁庄以上,以下無支流匯入。流域內地勢自西向東呈階梯狀傾斜,西部地處山西高原東緣山地和盆地,地勢高,黃土分佈較厚;中部為太行山背斜形成的山地,富煤礦;東部為平原。流域內天然植被稀少,水土流失較重。流經山區、山地和丘陵的面積約佔全流域面積的86%,河流總落差達1800餘米。
瑤池以上為上游,沿五台山向西南流淌於帶狀盆地中,河槽寬自一二百米至千米不等,水流緩慢。瑤池至崗南為中游,流經太行山區,河谷深切,呈“V”形谷,寬度均在200米以下,落差大,水流湍急。黃壁庄以下為下游,流經平原,河道寬廣,最寬可達6000米,水流緩慢,泥沙淤積,漸成地上河或半地上河,兩岸築有堤防。
滹沱河是子牙河上游的主要支流,發源於山西繁峙縣泰戲山馬跑泉、橋兒溝,向西流經代縣、忻州、原平,受金山所阻,急轉東流,經定襄、五台至盂縣入河北省境,於河北獻縣與滏陽河匯流后始稱子牙河。滹沱河全長587公里,流域面積26630平方公里,其中山西境內河長319公里,佔52.8%,流域面積14284平方公里。
滹沱河發源於山西省繁峙縣的泰戲山,在山西省納雲中河、牧馬河、清水河(鮮虞水)及南坪河,至平山縣的大坪附近進入河北省,先後又有營里河、卸甲河、柳林河、險隘河、南甸河、松陽河及冶河匯入,東流至黃壁庄進入平原區,流至藏家橋與滏陽河相匯。冶河是滹沱河最大支流,發源於山西省昔陽縣窯上村附近。自西南向東北流至井陘縣北橫河口附近有綿河匯入,后又接納金良河、小作河,至平山縣賈壁村附近注入滹沱河。
滹沱河。滹沱河屬子牙河系主要干支,是流經本市的最大河流。發源於山西省繁峙縣泰戲山下。原名滹沱,亦名惡池,別稱亞駝。
滹沱河流經晉中黃土丘陵和忻定盆地后,橫穿太行山,至黃壁庄出山後,沿石家莊市域東北部流入藁城區境內。在本市境內長43.5公里,控制面積2379.6平方公里。1958年以來,在平山和獲鹿縣境內先後修建了崗南與黃壁庄兩大水庫,沿河兩岸修築了防洪堤及導流壩,營造了堤坡防護林,使歷史上遇洪水就泛濫成災、嚴重威脅著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害河得到治理。由於水庫控制了上游來水,70年代以來又乾旱少雨導致河床常年乾涸,僅在少數年份汛期過水。

水文特徵


至定襄縣南庄水文站以上控制流域面積11.936平方公里,年徑流量平均9. 02億立方米,最大19. 5億立方米(1959年實測),最小僅3. 76億立方米(1972年實測)。
在忻州市滹沱河上設有定襄橋水站

河道特徵


滹沱河在山西境內崞陽以上為上游,屬峽谷型河道,其北、西、南三面環繞五台山,形若“S”型,河長約116公里;崞陽至濟勝橋為中游,長約99公里,具有平原型河道的特徵,河床寬500-1000米,河道平緩;濟勝橋以下為下游,屬峽谷型河道,河床窄處僅30-50米,水流湍急。幹流河源處為清水涓涓細流,匯人老泉頭泉水后水量增至0.5立方米每秒,流至河交會一帶,清水斷流,形成27公里的潛流段,至上永興清水始露,以下由於各支流清水匯入,流量不斷增加。

主要支流


滹沱河在山西境內的支流較多,流域面積大於20平方公里的有42條,其中大於100平方公里的有13條,而其中尤以清水河、陽武河、雲中河、牧馬河、烏河5條支流最大。
清水河,屬於海河水系滹沱河支流,故稱“鮮虞水”,發源於五台山的紫霞谷及東台溝,經金崗庫、石咀、耿鎮、石盆口、胡家莊與坪上匯入滹沱河。全長104公里,河寬50至100米,平時水寬5米,水深0.5米,流速每秒1.2米,年徑流量25500萬立方米。汛期在7至9月間,每年有較大的洪水期3至7次,每次持續5至7天,水寬120米,水深2.5米,流速每秒2.5米,百年一遇最大洪峰每秒2800立方米。河床較陡,均系沙礫石,兩岸靠山,下游多為斷崖絕壁。結冰期為12月至次年3月,冰厚0.7米。
陽武河,屬海河流域子牙河水系滹沱河一級支流,發源於原平市西部,上游分南北兩大支流,南北兩支於軒崗鎮馬圈村東口處匯為陽武河幹流,河道至大林鄉上申村主河道又一分為二,流經南陽店村北再次匯入滹沱河,河道全長72.6km,流域面積972km²。
雲中河,發源於雲中山,屬海河流域子牙河水系滹沱河的一級支流,忻府區境內長58公里,流域面積約計800平方公里,自米家寨出山後,分為南北雲中河。南雲中河經沙窪、東馮城、播明、曹張到定襄注入滹沱河,南雲中河幹流全長36.5公里,流經忻府區及定襄縣,流域面積317平方公里,是忻州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核心區域;北雲中河經石家莊、唐林、秦家莊至原平入滹沱河。
牧馬河,發源於陽曲、忻州、靜樂交界的白馬山南麓,於本區西南自西向東折向北東方向,流出本區於定襄縣蔣村東北匯入滹沱河,幹流長118.3公里,市域內長度63公里,河流主要以雨雪水補給,流域面積751平方公里,牧馬河的最大年平均流量為2.89立方米/秒,最小年平均流量為0.085立方米/秒,多年平均流量為0.93立方米/秒,一年內最大斷流時間為250天,多年平均斷流時間94天。
烏河,發源於陽曲縣凌井店鄉黃龍頭、八眼井、里虎山,東北流經凌井店、大方山,於東郭湫出境人盂縣界,旋向北流與一鳥河相匯注入滹沱河。全長76公里,河床系砂石底質:河床寬度原為70米一100米,經八十年代治理后,河床變窄。流域面積1170平方公里。年清水流量為0.4立方米/秒。上游屬季節性河流,下游屬常流河。
卸甲河,是滹沱河在平山縣境內的第二大支流河,它發源於合河口鄉前大地村北的駝梁山。由北向南,縱貫合河口鄉、蛟潭庄鎮全境及小覺鎮北部,蜿蜒曲折長約120華里,流域面積達336平方公里,在小覺鎮郄家莊村東北處匯入滹沱河。
冶河,是淳沱河的另一大支流,於河北省平山縣匯入主流,其上源位於山西境內,並分為綿河和松溪河兩條支流。綿河的上游又分為溫河和桃河二條支流:其中溫河發源於盂縣,經陽泉、平定在娘子關與桃河匯流,流域面積1184平方公里,年徑流量0.44億立方米。桃河(古名綿蔓水)發源於壽陽,經陽泉、平定在娘子關與溫河(古稱永谷水)匯流,流域面積1315平方公里,年徑流量0. 78億立方米。溫河與桃河在娘子關匯流后以下始稱綿河。綿河在山西境內的流域面積2580平方公里。松溪河發源於和順縣窯上村,於楊家坡村進人昔陽縣境,幹流在山西境內長94. 8公里,流經昔陽縣城,為昔陽縣主要河道,並有安坪河、巴洲河、洪水河、趟壁河、陽明河、刀把口河等fi條支流匯入,於五寨村北流入河北省井隆縣,在山西境內的流域面積L974平方公里,年徑量1. 6億立方米。綿河與松溪河在河北井隆匯流后,以下始稱冶河,於平山縣匯人濾沱河幹流的黃壁庄水庫。冶河在山西省境內的流域面積為4554平方公里。
冶河。冶河流經井陘縣境內,由西支綿河和南支甘陶河於微水鎮上游5公里處的北橫口村匯合后稱冶河。南北向縱穿井陘,流入平山縣,於城關北注入黃壁庄水庫。由北橫口至河口長38.4公里。河谷在七畝村以上多石灰岩山地,河床與山地相對高度100-200米;七畝村以下主要為白雲岩、紫色頁岩丘陵,上覆黃土和紅色土層,與河床的相對高度降至100-200米。谷坡傾斜度多為150-200。冶河沿途接納金良河,小作河,回舍河等支流,其中小作河是井陘縣境內較大支流。冶河自岩峰至防口若懸河是井陘盆地岩溶裂隙地下水的的溢出地段,地下水以泉的形式成群或成片出露,統稱威州泉,是枯水季節冶河的主要補給水源之一。
綿河。綿河源出山西省壽陽縣龍潭,東流經陽泉,娘子關至北橫口村,長120公里,流域面積2736平方公里。在習慣上稱娘子關以上的河段為桃河,以下的河段為綿河。棉河在地都村以上除陽泉盆地外,多為峽谷,地都村以下,除乏驢嶺一帶河流切穿石灰岩山嶺形成峽谷外,其它河段河谷均較開闊,一般寬200-500米,比降僅2.7%。綿河較大的支流有溫河(溫池以上稱秀水河)和南河,它們均在山西省匯入棉河。娘子關以下,由於得到泉水補給河水流量顯著增加,且賴以形成常流河,一般流量為12m3/s,枯水期減至8-9 m3/s。近年來由於農業灌溉用水較多,河床時有乾涸現象。雨季時台頭溝、單家溝、狼窩溝、南張村溝、舊關溝等均有山洪匯入,使河流形成年內最大徑流。
甘陶河。甘陶河源出山西省昔陽縣窯上村,東北流至神河庄入井陘縣境內。在山西省境內的河段習慣稱松溪河,至北橫口與綿河匯合,全長150公里。流域面積2564平方公里。甘陶河由源頭至河口穿行於盆地峽谷之間,其中以昔陽盆地為最大。甘陶河沿途接納眾多支流,比較大的支流有趙壁河、揚趙河、石門溝、甘槽溝等。甘陶河沿途多峽谷,一些河段比降較大,水流湍急,徑流變化大,一般流量為3 m3/s。南寺溝、白城溝、東石門溝、大西溝、峪溝、上坪溝、胡家灘溝、支沙口溝、王莽溝、割髭溝等支溝雨季時有山洪匯入。在幹流上現建有張河灣中型水庫一座,庫下基本斷流。
太平河。太平河發源於獲鹿縣梁庄鄉水峪村,向北流經井陘縣的岳家莊、頭泉等村后,折回獲鹿縣境內,向東流經白鹿泉、城關、高庄三個鄉鎮,在北海山村西匯其北支石井溝,於北新村東流出市域,納入滹沱河,全長21.2公里,流域面積99.4平方公里。上游已建小(一)型水庫一座,小(二型)型水庫兩座,控制流域面積40.9平方公里。因其上游有水峪、白鹿泉等泉水匯入,加入渠道滲漏水或棄水,常年有小股水流。經城關鎮納入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下游變為污水河。
1、蒿田河。發源於山西盂縣下響羅村,自西向東流,經月灣、陽坡,至孤山入平山境,東北流,經盤裡、盤口、石灘、下口,至泥里河折西北流,經犁園、車幅溝、北陽坡、蒿田、瓦窯、羊圈堖折東北流,經白羊口、林峪村、古道村、於店頭入滹沱河。流域面積288平方公里,河源高程1729米,河底平均縱坡37.8‰。
2、營里河。發源於平山縣東沙嶺,自北南流,經東西殺虎、古都、萬里、三岔、至營里納西北來之石槽溝水,至白家口再納西北來之大地溝水,經脈道嶺、東坪、下南庄、龍耳青、王家岸於清水口入滹沱河。流域面積250平方公里,河長36公里,流域平均寬6.9公里,河源高程1930米,河底平均縱坡46‰。營里以上又名東溝,沿途有15條支流注入。河寬約50至100米,河床為砂礫卵石,下游砂礫較多。據1953年調查,清水口河床比1920年高10米,河口附近的滹沱河床積成沙洲。1958年曾在清水口修過建屏水庫,未果。
3、灣子河。又叫扶峪溝,源於平山三貧陽坡,自南向北流,經黃土堖、鬧桑園,至灣子折東北流,經橫嶺村、扶峪、至小覺村西入滹沱河。流域面積49.1平方公里,流域平均寬度3.8公里,河長13公里,河源高程1023米,河底平均縱坡59‰。
4、卸甲河。源於平山後大地,自北南流,經前大地、大河岸,至四道河折東南流,經木廠、桂嶺村拐西南流,經里大河、外大河、花椒樹,至河合口納西北來之常峪河,經瓦窯溝、陡嶺、柏枝會、種田,至太保嶺納桑園口水南流,經嶺根、攔道石、賈岸、至蛟潭庄再納馬串河水,經李家岸、楊家嶺、木月、上下龍窩、古路崖、窯上、上下卸甲河,至小回龍溝。河道蜿蜒曲折,至郄家莊入滹沱河。流域面積336平方公里,有支溝10條,各長4.5公里。流域平均寬度6.6公里,河源高程2194米,河長60公里。河槽蛟潭庄至土樓寬約100至200米,土樓至龍窩為50至100米,下龍窩至河口為100至300米,河底平均縱坡32.1‰,河床為卵石礫石構成。卸甲河河道彎曲,坡陡流急,常年有水。
5、柳林河。發源於平山駱駝峰,西南流,經麻地溝、秋卜洞、車見嶺、大坪、沙坪、上下觀音堂、前後古道、上下劉有坪和上下柳林,至建都口入滹沱河。流域面積186平方公里。河道彎曲,支流較少。流域平均寬度4.1公里,河長45.5公里,河源高程1423米,上觀音堂河槽寬約40至50米,河底平均縱坡28.9‰,河床為卵石及礫石。
6、險溢河。發源於山西石灰溝,東北流,穿東西堖之間,折北流至攔溝入平山境。經碾溝,至庄旺折東南流,經黃安、?^?^水至塔崖折東北流,經七里坪、南冶,至南岸納燕尾溝水,經柏樹灣、北冶、唐家會,曲行經西灣、木盤村,至下灘納關道溝水(1958年曾在下灘修建大(二)型水庫,未果),迂迴南坪、貓石、郄家莊、沙地、上下三家店,至王岸匯東溝水,於曹家莊入崗南水庫。流域面積425平方公里,有支流6條。流域平均寬度6.8公里,河長62.4公里,河源高程1243米,河底平均縱坡17.2‰。七里坪以上河谷很窄,兩山對峙寬約50米,河底為礫石及卵石。七里坪至河口間,河谷上寬下窄,三家店以上為300至400米,其下游為100至300米,河口附近約200米呈喇叭口狀。
7、文都河。發源於平山碾盤,東南流經順草溝,至火燒城折南流,經營盤地、六畝元,至劉家灣折西南流,經沙坪、釣魚台折南流,曲折迂迴上下寺、黃家灣、房山、上下庄納張家川水,經麥地坪、東西白面紅、老墳、元坊、北坪,至孟家莊入石板水庫,出庫后東南流,經土岸、上文都,至南文都拐西南充,經朱家莊、秘家溝、唐家溝,至沙灣入崗南水庫。流域面積1300米。上庄以上河谷寬約70米,以下漸窄約25至40米,兩岸梯田約100米至200米,岩石為片麻岩。河道坡陡流急,有上衝下淤現象,河底平均縱坡25.2‰。
8、古月河。發源於平山沿溝,東北流至轉嘴折北流,經桃科、北庄、南北古月入崗南水庫。流域面積32.2平方公里,河長12.2公里,河源高程780公里,河底平均縱坡5.16‰。
9、甘秋河。發源於平山觀南庄,流經楊家灣、甘秋、南北杏園、水峪河,至小米峪入崗南水庫。流域面積43.8平方公里,河源高程765米,河長15.4公里,河底平均縱坡38.5‰。
10、緱家莊溝。源於平山草房,東南流,經犁園、山門、亂泉,至緱家莊東流,於蘇家莊匯郭蘇河后入崗南水庫。流域面積20.3平方公里,河長10.2公里。
11、郭蘇河。源於平山兩界峰,自北向南流,至會口納碴溝水,經唐家溝至東北岸,經寨北、陳家院,納碾盤溝水,經木口村、石古洞,至趙家莊納十里溝水,經水峪,至蘇家莊入崗南水庫。流域面積167平方公里,在較大支溝7條。流域平均寬度5.6公里,河源高程1040米,河長30公里。李家莊至河口兩段兩山相距600多米,河床為砂礫。據調查,河床30年來淤高2米,河底縱坡33.3‰。
12、溫塘河。源於平山玉皇閣,東北流經石溝、板山、栲栳台,北以岸寨、溫塘、冷泉,於霍賓台入崗南水庫調節池。流域面積39.7平方公里,河長18.5公里,河底平均縱坡34‰。
13、南甸河。發源於平山王母觀山灣子村,自北南流,經寺家莊入下觀水庫。出庫后,經東西王坡,至水城寨納青炭河,至南策城納策城水,經上庄,至北焦坡,受閻庄溝水,經南甸、柏里,於胡家町與東北來之寒虎河相匯。經兩河、東里坡,至郭村附近入滹沱河。流域面積274平方公里。上游支溝繁多,山勢平擔;下遊河槽均系細砂組成,河槽寬淺,約400多米。流域平均寬度8.8公里,河流高程907米,河長30公里,平均河底縱坡27.1‰。
14、冶河。古稱綿蔓水,為滹沱河最大支流。流域面積6400平方公里,位於滹沱河流域西南部。冶河在井陘縣北橫口以上分為兩支,一曰甘陶河,二曰綿河。上游均在山西境內。綿河在娘子關以上又分為二支,各源於山西省壽陽縣及盂縣境內。綿河由娘子關東北流,至地都入井陘縣境。經南峪、張家窪、乏驢嶺、蔡庄、教場、城關,至庄旺折東南流,經仇西河、北張村,至北橫口與西南來之甘降河相匯。甘陶河源於昔陽縣窯上,蜿蜒峽谷之中,其上游稱松溪河,入河北井陘改名甘陶河,至北橫口與綿河相匯后稱冶河。甘陶河流域面積2564平方公里,河長155公里。其中昔陽境內84公里。冶河東北流,經長崗,至井陘受金良河水,經岩峰、段庄、威州、東西元村、孫庄、南防口,至北防口納小作河。經七畝、楊西冶、東崗上,至南賈壁與馬?V河匯合入滹沱河。河長187公里。冶河支流眾多,流域平均寬度34.3公里,河源高程1654米。娘子關以下至北橫口附近,河谷寬約400至500米,河中有夾洲灘地,至威洲附近谷寬約1000米,再下行一公里許河谷驟然縮窄為300米,后又開闊,七畝以下為丘陵地區,河槽寬約200至500米,河床為卵石及礫石,河底平均縱坡為8.2‰。冶河洪水及枯水流量,在滹沱河中均佔有很大的比重。該河特點是河床寬闊,卵石遍布,水流湍急,聲聞數里,冬日不冰,為常年有水河流。年徑流量10.57億立方米,1963年汛期最大洪峰流量為8900立方米每秒(《冶河源委考》,見附錄)。
15、松陽河。源於靈壽縣東柳家莊,經佟朱樂、韓朱樂、高朱樂、蘇凡同、高凡同、張凡同,於大吳庄村北環繞靈壽城南,經崗頭、胡庄西入滹沱河。長23.4公里,流域面積142平方公里,河源高程238米。因該河下游經常決溢成災,1974年靈壽縣開挖引河541米。
16、渭水河。源於靈壽縣馬家莊,經相托、白馬崗、南紀城、三聖院,於木佛入滹沱河。河長32公里,流域面積91平方公里。河底平均縱坡1/500。
17、太平河。流域面積109平方公里。源於獲鹿縣水峪西北,流經梁庄水庫、下聶庄,至頭泉折東北流,經郄家莊、土門、南關東流,經南北海山之間,至北新城入石家莊市效區,經康莊,至田莊村北與古運河相匯,經石津總干趙陵鋪泄水閘入滹沱河。河源高程632米,河長21.2公里,平均縱坡25.4‰。
18、周漢河。位居平原,源於正定西漢村,由西漢河與周河匯合而成,下流稱柏棠河,又叫清水河,現名周漢河,東流入護城河,經西關,折南關木廠、順城關、朱河,至固營與支流許固排水相匯,至黃庄入藁城名只照河,經九門,至只照入滹沱河。長39公里,流域面積275平方公里。

多異名稱


滹沱河
滹沱河
滹沱河,是一條古老的河,歷史久遠,名稱多異。
滹沱河古又作虖池(音同“呼駝”)或滹池,《禮記》稱“惡池”或“霍池”。
周禮》稱“厚池”。戰國時稱“呼淪水”(呼池水)。
秦稱“厚池河”。《史記》稱“滹沱”,也稱“亞淪”。
東漢稱“滹沱河”。《水經注》稱“滹沱”。曹魏稱“呼沱河”。西晉稱“滹沱河”。北魏曾一度改稱“清寧河”。

水利樞紐


北堤

滹沱河北堤,自靈壽安定村起,經正定、藁城,至無極牛辛庄止,全長53.86公里。其中靈壽3.2公里,正定30.26公里,藁城14.2公里,無極6.2公里。堤頂寬一般為3~5米,最寬8米,高2至3米,最高段4米。
滹沱河
滹沱河
1951年春,平安屯至大孫村的五一堤建成。長4公里,頂寬3米,平均高1.5米,邊坡為1:2。由正定縣人民政府組織施工。因5月1日竣工,故名"五一堤"。
1954年整修無極郝庄至裴里村堤段長6.2公里及兩河至佛堂小埝1.5公里,由無極縣人民政府組織施工。底寬20米,頂寬3米;小埝頂寬1米,高1米。做土方15萬立方米,用工27.5萬個,投資6萬元。
1955年修正定導流北堤1500米。1956年春,修朱河堤4000米。藁城動員義務工修只照月堤780米及四公堤段長4090米,做土方2.5萬立方米,用工6000多個。是年大水,無極郝庄堤決口25處,長1322米。汛后根據省排水堵口會議精神,修復北堤28.7公里,分別由正定、藁城兩縣組織施工,共完成土方30.04萬立方米,用工13.33萬個。
1957年春,修復郝庄至裴里堤段,長5600米,由無極縣施工。做土方62569立方米,用工24679個。
1963年邵同至朱河49公里堤段普遍漫溢,水后按汛前標準進行了修復。
1968年汛前,無極將境內堤段普遍加高1米,頂寬4米;內坡1:3,外坡1:2;並加修行車坡道6條。共做土方19.23萬立方米,由縣海河指揮部施工。
1974年秋,在整治滹沱河時,完成靈壽安定、正定大楊庄及太平庄接長三段修堤工程,共做土方19.23萬立方米,用工8.07萬個。頂寬4米,邊坡1:2。分別由縣海河指揮部施工。
1975年春增修正定大孫村防洪堤,長2058米。做土方7.4萬立方米,用工4.15萬個,投資7.2萬元。由縣水利局組織施工。同年,無極縣郝庄堤段也進行了整修。1981年增修胡村至平安屯堤段,長3154米,做土方17.8萬立方米,用工9.57萬工日,投資10.58萬元。由縣水利局組織施工。1982年完成正定護城堤堤頂硬化路面,長1423米,投資1.3萬元。

南堤

滹沱河南堤,自正定塔子口起,經藁城至晉縣龍泉固止,全長43.02公里。其中正 定塔子口至大豐屯3公里,藁城小豐至西里村23.82公里,晉縣教公至龍泉固16.2公里。
1948年,修教公至張家莊堤。長5050米,頂寬3米,平均高2米,邊坡121.5。做土方6.3萬立方米,用工3.1萬個。由晉縣縣委組織施工。
1949年7月大水,滹沱河南岸多處決口。冬修藁城至西里村堤7.5公里,頂寬2米,平均高1.5米,堤身與西里村、馮村、教公沙丘相連。由藁城縣人民政府組織施工。同年,修築晉縣張家莊西堤及南堤。西堤由教公至張家莊,長1.5公里,頂寬3米,平均高2米;南堤長10.3公里,由張家莊至龍泉固,頂寬1.5至3米,高1.5至3米。
1951年修築藁城城東段堤防,長6230米,做土方14440立方米,用工5350個。1952年完成張家莊至龍泉固修堤工程加固,長7500米,頂寬3米,平均高2.2米,做土方10430立方米。由晉縣建設科組織5000名勞力施工,工程為民辦公助,每方土補助小米1公斤。1954年大水,藁城梨元庄、尚書庄決口,水后及時進行了修復。
滹沱河
滹沱河
1954年春,動員義務民工2772人,增修藁城東關月堤,長1100米,做土方11088立方米。是年8月大水,東關、毛庄、興安等處決口。汛后按照 省排水堵口會議精神進行了堵復,計3段長10.83公里,做土方14.33萬立方米,用工7.36萬個。
1957年春,以工貸賑整修晉縣教公至龍泉固舊堤,並接長3650米。完成土方16.8萬立方米,用工8.3萬個,投資14萬元。
1961年7月,修築晉縣張里村西南月堤。長800米,頂寬3米,平均高2.3米,做土方1.4萬立方米。1963年3月,完成晉縣段16.2公里加高培厚任務。上勞力1.3萬人,施工1周,做土方11.34萬立方米,補助飲水費4500元。是年8月大水。汛后按汛前堤防標準,修復藁城段堤防9727米,共做土方7.35萬立方米,用工4.64萬個,投資4.424萬元。
1978年因晉縣張家莊新村規劃,局部改線1800米,做土方4萬立方米,用工2.38萬個。

新南堤

新南堤系滹沱河中下游治理南堤后展工程。自深澤西三村起至武強龐町止,全長84公里。其中深澤段7054米,高1米,頂寬5米,邊坡133。工程量為545萬立方米。1970年春由省海河指揮部設計投資4.43萬元,深澤縣組織施工,於汛前竣工。

北大堤

北大堤系滹沱河左岸之遙堤,全長109.5公里。原自無極縣安城村起,至深澤縣棗營,長37.7公里。1967年至1968年改建后,西起無極縣東朱村,沿正(定)、深(澤)公路,經無極東羅尚接舊堤,經安平、饒陽、武強直達滄州地區的獻縣樞紐。民國34年(公元1945年),由冀東行政公署工務處組織當地群眾修築頂寬1.5至2.5米、高1.5至2.5米的堤捻,形成北大堤的雛形。
1949年修築深澤南袁庄至趙八段順河埝,長2552.6丈,堤高4至6尺,頂寬5至7尺。用工1.4萬個,完成土方1.58萬華方,補助小米6.77萬市斤。同年汛后復堤,動土方2.47萬立方米,用工1.7萬個,補助小米4.58萬公斤。
1950年春,以工代賑對大堤進行了重點加固。
1954年深澤趙八村南決口9處,口門最大流量為586立方米每秒,水后及時進行了堵口修復。
1956年無極東漢至小鎮水漫堤頂,決口23處,長1592米。深澤北中山水文站實測最大洪峰流量為8700立方米每秒,西趙莊、大直要兩處決口。同年10月又以工代賑進行修復,並修復無極東漢至小鎮堤段,長8408米,完成土方28.4萬立方米,用工15.72萬個。修復后堤頂寬6.5至8.5米,高2.2至3.5米,邊坡1:3,國家補糧16萬公斤。
1957年5月,修復深澤境內趙八至棗營21.4公里堤防工程,做土方16.31萬立方米,投資6.47萬元。6月修復無極縣莊裡堵口及小鎮堤埝長22178米。10月加高東漢至小鎮段4000米,埝高0.5米,共完成土方28.4萬立方米,用工15.72萬個。
1963年春,深澤境內堤防進行了整修。是年大水,彭趙莊決口60米。於1964年按1963年汛前堤防標準進行了修復。共計完成土方28.98萬立方米,用工17.27萬個,投資19.19萬元;修復無極安城至小鎮段12370米,做土方12.24萬立方米,投資8.7萬元。
1967年春做北大堤無極段改線及深澤段調直裁彎工程。無極境內新築堤長9850米,做土方85萬立方米。用工42.5萬個,投資34萬元,由保定地區海河指揮部施工。
1970年4月,無極段2500米加固,做土方9800立方米,用工3萬多個。
1974年深澤境內趙八險工段進行堤頂開溝水壓處理,動土3550立方米。
1975年,整修深澤大堡風沙段及包膠2900米,包膠厚度0.3米;並增築趙八段戧台工程,做土方19.4萬立方米,用工10萬個,投資7.9萬元。
1976年修築深澤南關至棗營段戧台,長10748米,頂寬4米,高2米,做土方11.21萬立方米,用工5.74萬個,投資3.68萬元。是年,趙八段進行壓力灌漿4000米,用工4.8萬個。
1977年深澤東段灌漿1200米,用工2.3萬個,投資4.8萬元。
1978年深澤段11016米進行二遍灌漿,打眼92286個,灌土1993.5立方米。
1979年趙八至北中山7000米二遍灌漿,打眼3.5萬個,灌土1300立方米。
1981年無極羅尚至小鎮8000米灌漿,用工1萬工日,投資5.5萬元。
1982年羅尚至小鎮重點段1700米灌漿,用工1.5萬個,投資5萬元。
1984年,無極8000米二遍灌漿,並電測探傷7200米,用工9600個,投資3.7萬元。同年,深澤大堤包膠3.5公里,動土1.1萬立方米,用工1.11萬個,投資2.3萬元。

橋樑設施


滹沱河特大橋
滹沱河特大橋
滹沱河特大橋工程位於河北省衡水市安平縣境內,起於安平縣劉吉口村西,終於安平縣城西正港線,全長8.6公里,包括橋樑、引道兩部分,其中橋樑長3.04公里,引道5.57公里。工程採用二級公路建設標準,設計行車速度80公里/小時,橋樑路面凈寬12米,北引道及北段路基寬12米、南引道路基寬15米;總佔地38.31公頃,土方挖填總量為18.95萬立方米,估算總投資1.77億元,2008年開工,建設期2年全長8.6公里,工程採用二級公路建設標準,設計行車速度80公里。該橋全長2506.96米,雙向6車道,鑽孔灌注樁354根,永久工程造價約1.7億元。

地下水回補


依據水利部、河北省人民政府研究制定了《華北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河湖回補地下水試點方案》(2018-2019年),選定滹沱河、滏陽河、南拒馬河三條河流先行開展地下水回補試點,為總體推進治理行動提供經驗和示範。
河北省水利廳介紹,試點河段補水工作2018年9月13日正式啟動,2019年8月底結束,計劃利用1年時間,補水7.5億-10億立方米,實現滹沱河、滏陽河、南拒馬河三條重點河流生態水量有效增加,沿線地下水位普遍回升,河湖生態功能逐步恢復,水生態空間有所增加的目標。
補水期間,河北省要求各市、各單位把安全運行管理放在首位,嚴格執行河北省水利廳調度指令,未經省水利廳同意,3條河沿線所有引水閘門不得啟閉。

環境保護


滹沱河全流域的污染,意味著山西東部、河北中部總共有約646萬人直接或間接受到波及。農村飲用水嚴重困難,大面積耕地減產減收,沿河居民受污染影響,各種疾病易發高發。
2003年,時任河北省環保局局長的姬振海曾說,河北省水體污染嚴重,全省有57.2%的河流斷面處於重污染狀態,其中子牙河(滹沱河與滏陽河匯流而成)水系污染最重,高達92.6%的河流斷面處於重污染狀
污染后的滹沱河
污染后的滹沱河
態。省200多萬農村人口飲水嚴重困難。當年的《全省環境保護工作報告》中,河北提出今後5年的環保目標:省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下降17%以上;11個城市環境空氣質量達到國家規定標準;50%的國控、省控水質監測斷面達到地面水水質四類標準;近岸海域水質達到功能分區要求;省環保投入佔GDP的2%以上。最大限度地減輕環境污染狀況,改善重點城市和地區環境質量,緩解生態環境惡化趨勢,讓人民喝上乾淨水,呼吸上清潔空氣,吃上放心食品,為河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堅實的環境保障。
山西省境內的滹沱河,因為處於流域上游,而且相當部分經過山區,污染狀況確實比河北段要輕微,但是現狀和前景都不容樂觀。部分地區的工業排污已經造成耕地欠收絕收,水產養殖損失嚴重,居民飲用水質量大幅下降。而且,更讓人感到形勢嚴峻的是,部分縣市的基層領導和環保部門負責人對環境保護的責任心不強,重視程度不夠,目前的污染狀況有愈演愈烈的趨勢。646萬多沿岸人口,相當於歐洲一個中等國家的人口總數,卻生活在一條被污染的母親河旁,這是一個令人觸目驚心的事實。
忻州的生活污水只有1/3進入污水處理廠,而未經處理的大量生活、工業污水經灌溉渠排入滹沱河支流雲中河,最終匯入滹沱河;原平化工廠的污染不僅嚴重威脅著周邊居民的健康,更被老百姓看作是巨大的安全隱患所在;原平的化肥廠排出污水在五六米寬的硬化渠里洶湧翻騰近十多里后,毫無阻攔地匯入了滹沱河;五台縣化工廠的污水儲存起來滲入地下的同時也流入滹沱河支流;代縣和繁峙的洗礦水把滹沱河都變成了渾黃的泥沙河。在這些污染的背後,企業和政府有著說不盡的理由:忻州開發區環保局局長兼污水處理廠廠長認為是建設規劃的不合理以及地改市等原因,造就了現有的污染狀況;定襄將陷入困境的老牌國有企業出租,在解決了上千職工吃飯問題的同時,卻也忽視了環境保護;鍛造企業支撐起定襄的經濟,卻把嚴重的噪音污染和空氣污染留給了百姓;原平污水處理廠建成3年才正式運行,但多數污水繞行而去,面對記者對其污水處理問題的質疑,相關部門卻託辭迴避與企業和當地政府態度形成明顯對比的,是老百姓對於污染的深惡痛絕,他們用質樸的語言,向記者講述污染之下的生活,而每一個事實都直指污染危害之重:原平的菜農不敢承認自己的菜是在本地種的,因為已經遭受減產的他們不想再次遭受市場的摒棄;忻州和定襄的農民以污水澆灌耕地,明知飲鴆止渴卻只能如此;繁峙的洗礦水在2007年6月淹沒大片農田;原平污水漫入下游水產養殖場曾讓養殖戶遭受重大損失。
靈壽,印染企業將滹沱河支流周漢河染成深紅色,而沿河的眾多小化工廠又為這條紅色的河流增加了異常刺鼻的氣味,居民只能花很多的錢打更深的井解決飲水問題,卻無法從企業要得任何污染補償費。
藁城,被造紙廠和化工廠污水污染的滹沱河,因為當地企業私挖河沙成風、河道不斷下陷,受污的河水正在向地下更深的地方滲去,危及周邊居民飲水,而經污水灌溉的農田也正在大幅減產。
晉州,除了眾多化工企業在排污外,當地惟一的一家污水處理廠也成為排污大戶,而這些污水最終經過灌溉渠又輸送到了滹沱河。
無極,皮革企業的污水一部分被囤積,通過下滲和垃圾填埋的方式被處理掉,另一部分則用漫長的硬化渠道輸送到深澤,再匯入滹沱河的支流。
深澤,家庭作坊式的日化加工點林立,安平的絲網鍍鋅攤點總數過萬,這些零散的排污最終匯合注入滹沱河,其影響不啻於大企業排污,而且更難整治。
初唐四傑之一的盧照鄰在《晚渡滹沱贈魏大》詩中曾借滹沱之水抒懷:“津谷朝遠行,水川夕照尋。霞明深淺浪,風捲去來雲。澄波泛月影,激浪聚沙文。誰忍仙舟上,攜手獨思君。”。然而,自上世紀七十年代以來,由於各種因素的影響,滹沱河常年斷流、植被稀少、生態環境日漸脆弱。近年來,河道內非法采砂、挖砂吸鐵、掘草放牧現象日趨嚴重,更加劇了滹沱河生態環境的惡化。滹沱河不僅沒能起到氣候調節作用,反而成為市區風沙、粉塵的主要污染源。為改善滹沱河市區段的生態環境,石家莊市政府於2005年啟動了滹沱河人工濕地工程。

旅遊資源


滹沱河生態開發整治工程是石家莊市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項城市環境治理工程,計劃總投資14.6億元,目前已經完成投資7億多元。工程自2003年7月開工以來,滹沱河開發整治區域內的生態環境得到優化和改善,水源地生態得到有效恢復。通過污水截流和垃圾清除,原來河沿岸部分因污染而遭廢棄的自來水井水質明顯改善,各項指標達到國家標準,並於2005年6月開始陸續恢復供水。太平河濱水景觀的建成,不僅為市民提供了休閑放鬆的良好場所,而且已成為遷徙候鳥的良好棲息地。天鵝、黑鸛等珍禽連續兩年飛抵太平河。
滹沱河生態開發整治工程全部完成後,該區域將形成一個以綠地為基礎,水體景觀為核心,一核(核心區)、一廊(滹沱河沿岸綠色長廊)、一線(太平河濱水景觀線)、數園(各種主題公園)並存的大型休閑旅遊地。由於該工程在生態環保以及城市建設方面成效突出,還榮獲了中國第四屆人居環境獎。
工程實施以來,滹沱河整治區域內的生態環境得到了極大的優化和改善。通過污水截流和垃圾清除,原太平河沿岸部分因污染而遭廢棄的自來水井的水質明顯改善,目前各項指標已達到國家標準,已於2005年6月開始陸續恢復供水。滹沱河市區段的太平河7.8公里河道全線蓄水,吸引了天鵝、野鴨等難得一見的野生禽類留戀棲息,給秀美的太平河增添了許多生機。隨著太平河濱水景觀的建成,這裡越來越成為市民休閑放鬆的良好場所。每到周末,大批市民紛紛前來觀光、垂釣、放風箏。2005年10月2日,太平河還成功舉辦了清華——劍橋中英名校賽艇對抗賽,吸引了30多萬市民前往觀看。

歷史記載


滹沱河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
《禮記》:晉人將有事於河(黃河),必先滹沱。
戰國策》:趙攻中山,以擅滹沱。
新朝更始二年(24),漢光武帝自下曲陽見晉州,馳至滹沱渡。
東漢建武十三年(37),以匈奴寇邊,漢光武帝遣名將馬武屯滹沱河以備之。
東漢建安年間,曹操自饒陽北引滹沱河為平虜渠。
北魏時,冀州刺史王質以滹沱河流屈曲,疏而宜之。又刺史楊真請改滹沱河為清寧河。
唐朝永徽五年(654),河北大水,滹沱溢,損五千餘家。永淳二年(683),恆州滹沱河及山水暴溢,害稼。建中元年(780),幽、鎮、魏、博大雨,易水、滹沱橫流,自山而下,轉石折樹,水高丈余,苗稼盪盡。又開成元年(836),鎮州滹沱河溢,害稼。此滹沱屢溢之驗也。自安史之亂,滹沱南北常為戰爭之所。
五代時,契丹南牧,晉人每御之於滹沱。
宋咸平年間,何承矩築堤儲水,以限戎馬,則引滹沱為塘泊。蓋滹沱橫亘於河北,燕趙有事,滹沱上下,皆津渡處矣。

相關文化


《滹沱河贊》

象一條巨龍,
奔騰在太行山間。
聚一塊明鏡,
輝映著柏坡容顏。
俯視你的浪濤,
仰望毛主席住過的庭院;
偉大的革命鬥爭啊,
同你一樣:波浪滔天……
波浪啊滾滾向前,
革命的路啊越走越寬;
沖毀了蔣家王朝,
蕩滌了林賊復辟的夢幻……
滹沱河滾滾的浪頭啊,
續延河流水源遠;
要淘盡民族的渣滓,
澆灌出嶄新的史篇!

《滹沱河二首》

“始信滹沱冰合事,世間興廢不由人。”這是南宋愛國詩人文天祥《滹沱河二首》里的句子,這兩首詩全文分別是:“過了長江與大河,橫流數仞絕滹沱。蕭王麥飯曾倉卒,回首中天感慨多。”“風沙睢水終亡楚,草木公山竟蹙秦。始信滹沱冰合事,世間興廢不由人。”道出了詩人對歷史運行的感慨和對時局的無奈。唐朝大詩人李白在《發白馬》中對滹沱河也有過這樣的吟哦:“將軍發白馬,旌節度黃河。簫鼓聒川岳,滄溟涌濤波。武安有振瓦,易水無寒歌。鐵騎若雪山,飲流涸滹沱。”滹沱河,這條見證過無數歷史事件的河流,歷經“世間興廢”,依舊橫亘在華北平原上。

史籍記載

滹沱河歷史名稱多異。《禮記》稱惡池或霍池。《周禮》稱厚池。戰國時稱呼淪水(呼池水)。秦稱厚池河。東漢稱滹沱河。《史記》稱滹沱,也稱亞淪。《水經注》稱滹沱。曹魏稱呼沱河。西晉稱滹沱河。北魏曾一度改稱清寧河。滹沱河發源於山西繁峙縣泰戲山下孤山村一帶,流經代縣、原平市及忻定盆地,自東冶鎮以下轉入太行山東坡,從猴刎入平頂山,經崗南水庫、黃壁庄水庫和靈壽縣,自正定縣北白店村西入境,經流縣內40多個村莊,至大豐屯村北出境入藁城縣,經無極、晉縣、深澤、安平、饒陽等縣,至獻縣老河口與滏陽新河匯合入海。
“雨季水勢一望無際,旱季沙洲淺灘羅織,沿河渡口輕舟橫渡,上下游則風帆相濟。時至民國,河中船舶500有餘,往來於正定高家營、深澤乘馬等碼頭。晨曦夕照時,滹沱河泊船如龍、波光如鱗、燈火星流、往來吁號、行業繁多、鋪面林立、熱鬧非凡。河內魚蝦鱉蟹成群,水面天鵝魚鷹游弋,兩岸飛禽走獸棲息,河濱之地綠草繁茂、間雜牛羊……”這是昔日有關滹沱河的記載。

《滹沱河和我》

《滹沱河和我》是當代著名的詩人牛漢的回憶性文章,是一篇含義頗深的敘事散文。課文敘述了幼年時對家鄉河——滹沱河產生的情結,抒發了作者熱愛家鄉的摯熱情感。
《滹沱河和我》原文
從我三四歲時起,祖母常兩眼定定的,對著我嘆氣,說:“你這脾氣,真是個小滹沱河。”每當我淘氣得出了奇,母親和姐姐也這麼說我。但從她們的話音里,我聽不出是在罵我,似乎還帶著點讚美之情;可她們那嚴正的眼神和口氣,明明有著告誡的意思。我真不明白,為什麼要把我和滹沱河一塊說。
滹沱河離我們村莊只一里路光景,當時我還沒有見到過滹沱河。什麼是河,我的頭腦里沒有一點概念。只曉得這個滹沱河很野,很難管束。真想去見見它,看我究竟和它有什麼相同之處。我想它多半也是一個人,比我長得強大,或許只有它能管住我。
過了不多久,記得是個春天,我隨著姐姐和寶大娘帶著竹籃和小鋤到滹沱河邊挖野蒜。一路上寶大娘牽著我。她沒有孩子,特別喜歡娃娃們。我問寶大娘和姐姐:“滹沱河是個什麼模樣?見了它我怎麼喊它?”他們說:“不用喊,它又不是人。到那兒以後,你就曉得了。”他們的回答我還是弄不清楚。
當我們走向一片望不到邊際的曠野時,寶大娘指著前面說:“那就是滹沱河。”但我並沒有看見什麼,哪裡有滹沱河呀?那裡什麼都沒有。那是灰灰的沙灘,無知無覺的躺在那裡,除去沙土之外,儘是大大小小的石頭。我感到異常的失望,滹沱河啊,你丟盡我的臉了!我怎麼會像眼前這個喊不應打不醒的滹沱河?
姐姐和寶大娘說說笑笑地在岸上的樹林子里低著頭挑野菜,我懷著滿腔的悲傷向她們說的滹沱河走去。我找尋我那個失落的夢,在滹沱河那裡尋找我心中的滹沱河。
我剛從岸上走下河灘,姐姐便大聲地喊我“不要去那裡,快上岸來。”我莫名其妙,不懂得岸是什麼,沙土和石頭有什麼可怕?我還是只顧往前走。姐姐風一般跑下來,不由分說把我拽到樹林子里,說:“就在岸上呆著,下去,大水會把你沖走。”我瞪起眼睛問姐姐:“哪裡有大水?”姐姐對我說:“有。說來就來。”姐姐向我解釋:“幾年前,有人從河這岸到河那岸去,在沙灘上走,突然看見滹沱河來了。它高高立起,沖了過來,還沒來得及轉身,那人就被沖得沒影兒了。”
姐姐這番話說得我頭髮都格巴格巴地炸起來了。我懷著真正的恐懼朝著幾步以外的滹沱河望去,它真的說來就來嗎?從遠遠的左邊望到遠遠的右邊,那灰灰的沙和灰灰的石頭似乎都滾動了起來,看不到頭尾,我恍惚覺得滹沱河是一條其大無比正在飛動的蛇,這沙灘是它蛻下來的皮,那數不清的石頭是皮的鱗。這時我才感覺到這沒有一點生氣的皮(不管它是蛇的,還是河的)跟在草叢裡曲曲折折遊動的蛇一樣的可怕。我知道,蛇說來就來,你還沒有瞅得清,它早已從草上竄走。滹沱河也一定是這樣。
我沒見到滹沱河,但已被它鎮住了。回家的路上,寶大娘牽著我的手,說:“啊喲,你的手這麼涼!”我不吭聲。她們沒有想到我是被那個沒見過一面的滹沱河嚇的。不僅手涼,心都涼了,我自己知道。
回到家裡,我第一句話就問祖母:“我怎麼能像滹沱河?”祖母笑笑說:“你見到滹沱河了嗎?滹沱河是什麼樣子你說說看。”祖母心裡一定曉得現在是看不到真正的滹沱河的。我說:“滹沱河是干石頭、干沙。”“那不是河。”“河在哪兒呢?”“河還沒有來哩。”“什麼時候來?”“就像你的壞脾氣,什麼時候來,誰也說不清,怕你自己也說不清。”祖母說的竟然與姐姐說的完全相同。現在我才明白她們為什麼說我是個小滹沱河。
1929年的秋天,我已在村裡小學校讀一年級。一天,窗戶才透亮,我夢醒似的睜開了眼,彷彿被誰猛推一下。我首先感到了一種大到似乎聽不見的聲音,它應當是聲音,但天和地因有它而變得異常地寂靜了:一切已知的和熟悉的聲音都被它吞沒了。我問祖母:“這是什麼動靜?”祖母小聲說:“大河發水了。”大河就是滹沱河。我一骨碌從炕上下到地上,衣服也來不及穿,拔腿就朝門外跑,一邊跑,一邊喊:“為什麼不叫醒我?”“它半夜來的,它來時誰也不知道。”這時,我似乎聽見全村的幾百條狗都在呻吟!我家的兩條狗正仰著脖子,但我沒有聽到叫聲,它們的聲音被滹沱河吞沒了。它們大概也覺得奇怪,開始不叫了,縮著脖子伏在地上,兩隻耳朵直豎了起來。它們並沒有見過滹沱河。那聲音,不,那滹沱河一會兒像是從深深的地下噴出來的;一會兒又覺得天空在打悶雷,像是從天上降落下來的。祖母又一次對我說“這就是滹沱河。”這時,我雖還沒有見到滹沱河,卻真的已感到它來了。這一片呻吟般的狗吠聲,村裡人遠遠近近的呼喚聲,平常誰的聲音我都能聽出來,此刻全分辨不出來了。還有,這充滿整個空間的動蕩不安的氣氛……這就是滹沱河來了的氣勢。
祖母雙手伸開,攔著不讓我去。她哪裡能攔阻住我,我不是個小滹沱河嗎?滹沱河的聲息越來越大,大水彷彿淹沒了我們的村子。我聽見有誰立在房頂上悶聲悶氣地喊:“後生們,快堵水去,帶上鐵鍬,帶上四齒鐵耙!”我當然是個小後生,照吩咐的扛上鍬,跑向大門外。人們全都朝大河那裡跑,我融入了人流之中……
前幾天,不斷下暴雨,今天並沒有雲,天卻令人感到是黑沉沉的,而且很低。我不歇氣地隨著大人們跑著,一過關頭(一段古城牆),赫然地望見了滹沱河。它不像水在流動,是一大塊深褐色的土地在整個地蠕動。看不見飛濺的明亮的水花,是千千萬萬匹野獸弓起了脊背在飛奔。由於飛奔,它們一伸一縮的身軀拉長了多少倍,形成了異常寬廣的和諧的節奏。滹沱河分成了明顯的上下兩部分。下面是凝重的水的大地,上面是飛奔的密密匝匝一色的野獸,它們彷彿空懸地飛奔在水的大地上。我所聽到的那淹沒一切的聲音,正是這千千萬萬匹野獸的狂吼,還有它們踐踏的水的大地的喘息聲。
姐姐和寶大娘挑野蒜的那片樹林子已不見了,引起過我傷感和惶恐的灰灰的沙和石頭全都不見了,顯然都被滹沱河活活吞沒了。我現在才明白姐姐說的岸是什麼,岸是河時刻想吞噬的大地,並不安穩。大後生們不准我和別的小後生們走向岸邊,但我還是鑽過了赤裸的與滹沱河同色的脊樑和腿腳的柵欄,走到河的跟前。我覺得腳下的地似乎不由自主地撲向河,我伸手到混濁的河裡,我想摸摸滹沱河,它幾乎把我揪到了它的懷抱里,我感觸到了它強有力的手掌把我的手緊緊地握了一下。有一個漢子把我提起來,扔到人群的後面。
姐姐來尋找我,她並沒有強迫我回家,只是死死地抓住我的手,立在一塊高地上。越過人群,我看見岸邊的河水上浮著一層木屑般的泡沫。這裡是一個彎曲處,許多勇敢的漢子從河裡用四齒耙撈起整棵的樹、淹死的羊、木椽、窗戶、門扇,還有衣裳……但沒有人下到河水裡。
來到滹沱河跟前,我似乎沒有聽到任何聲音,連大人們的喊叫都聽不見,只看見他們張大的嘴和翕動的鼻孔,河的聲音變成了凝固不動的空間。
我第一次感到自己是多麼的渺小!
幾天以後,洪水消退,我去看了一次滹沱河。岸又顯現出來了,石頭又露出來,滹沱河似乎沒有遠走,像是整個地陷進了深深的大地的內部,它隨時能走出來。
滹沱河是我的本命河。它大,我小。我永遠長不到它那麼大,但是,我能把它深深地藏在心裡,包括它那深褐色的像戰慄的大地似的河水,那顫慄不安的岸,還有它那充滿天地之間的吼聲和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