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隱斜

外隱斜

外隱斜也就是外隱斜視,是指雙眼眼位水平向外偏斜的傾向,但可以通過正常的腦中樞融合功能控制並保持正常眼位,獲得雙眼單視功能。外隱斜發病率約為1%~2%,多見於兒童與青年人,尤其為伴有近視的近距離工作者。外隱斜是由於腦中樞集合功能減弱所致,具體病因機理尚未完全清楚。根據遠距斜視角度與近距斜視角的差異程度(參考值是5PD)分為集合功能不全(近距斜視角大於遠距斜視角),基本型外隱斜(近距斜視角與遠距斜視角相差小於或等於5PD),散開功能過度(近距斜視角小於遠距斜視角)。大多數外隱斜視患者常無癥狀,若是出現視覺干擾癥狀,常表現為雙眼視物模糊,畏光,閱讀錯行錯字,頭暈與復視等。外隱斜視的主要治療方法是視覺功能訓練與光學矯正,少數斜視角較大者可以選擇手術矯正。外隱斜視長期不治療,集合功能一旦進一步受損會發展為間歇性外斜視或恆定性外斜視,導致單眼抑制與立體盲。外隱斜視相對於其它視覺功能異常疾病,保守治療效果較好,經過一個月或數月的視覺訓練,患者的癥狀基本上明顯改善。

就診科室


● 眼科

病因


● 具體發生原因不明。
● 可能與瞳孔距離過大,腦中樞集合功能發育延遲,近視眼長期不矯正或不科學光學矯正造成人為性調節集合功能下降有關。

癥狀


● 外隱斜視好發於近視患者,尤其為難以勝任近距工作或學習人群中多見。
● 外隱斜視可引起一系列癥狀,包括視疲勞、頭痛、畏光、視物模糊、復視、無法堅持閱讀或近距離操作,喜遮蓋一眼后癥狀有所改善。
● 學生可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上課喜瞌睡狀,不喜歡參加廣場型活動。

檢查


● 確診外隱斜視需要進行驗光,看近與看遠隱斜角度測量,正負相對集合值,集合靈活度,調節幅度與調節反應值,AC/A值測量。

看近與看遠隱斜角度測量

● 在矯正屈光度后,利用綜合驗光儀測量看近或看遠的隱斜視角度,亦可以利用交替遮蓋聯合三稜鏡法測量。

正負相對集合值,集合靈活度,調節幅度與調節反應值,AC/A值測量

● 在矯正屈光度后,利用綜合驗光儀分別測量看近與看遠的正負相對集合值,集合靈活度,調節幅度與調節反應值,AC/A值測量。

診斷


● 患者主訴的視覺癥狀並沒有特異性,也許與工作學習環境大有關係,醫生很難判斷其是否由於外隱斜視引起的。一般根據近距或遠距的視覺異常癥狀,選定相應的測量數值,再運用隱斜通用診斷處理法則(外隱斜多採用Sheard法則)進行計算,與正常值作比較,用於指導與策劃治療方案。
● 外隱斜患者,多無自覺癥狀,部分可有眼脹痛、頭痛、視力疲勞的癥狀,個別患者近距離工作可出現復視。
● 常伴有近視。
● 遮蓋法:遮蓋一眼,另一眼注視,迅速去除遮蓋,被遮蓋眼自外側轉回正位,而注視眼不動,保持正位。
● 隱斜計檢查法:也可查出外隱斜。

鑒別診斷


● 本病需要與臨床常見其它視覺功能異常,如老視眼、調節功能異常與不等像等進行鑒別。
● 本病還需要與結膜炎,角膜炎或乾眼症相鑒別。
● 某些全身疾病也會引發視覺異常癥狀,如鼻竇疾病、Bell麻痹與重症肌無力等,需要一一排除。
● 醫生通過眼部檢查、視光學檢查等可以進行診斷和鑒別診斷。

治療


● 無癥狀的外隱斜一般不處理。
● 外隱斜視治療以視覺訓練為主,在光學矯正的基礎上採取視覺訓練工具,並在視覺訓練師的指導下進行訓練與操作。
● 同時要干預病因,減少工作學習強度,改善用眼環境,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
● 若是斜視角較大,保守治療無效者,可以行眼外肌手術。

危害


● 外隱斜視長期不治療,集合功能一旦進一步受損會發展為間歇性外斜視或恆定性外斜視,導致單眼抑制與立體盲。

預后


● 外隱斜視相對於其它視覺功能異常疾病,保守治療效果較好,經過一個月或數月的視覺訓練,患者的癥狀基本上明顯改善。

預防


● 注意用眼習慣,減少視頻終端的使用率。
● 及時合理矯正屈光不正。
● 保持健康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