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大畏

上海美協國畫藝委會主任

施大畏,1950年生,浙江吳興人。畢業於上海大學美術學院國畫系。國家一級美術師

現為中華藝術宮館長、上海國畫院執行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美協國畫藝委會委員、上海美協國畫藝委會主任、上海市文聯主席、上海市美術家協會第八屆榮譽顧問、中國美協第九屆顧問、上海大學美術學院兼職教授。

人物年表


1978年5月:調入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任連環畫創作室創作員;當選為第四屆上海市青年聯合會常委;
1980年當選為第三屆上海市美術家協會理事;
1981年作品《我要向毛主席報告》獲第二屆全國青年美展二等獎,並被中國美術館收藏;作品《清兵入塞》獲全國第二屆連環畫繪畫創作二等獎;當選為上海美術家協會理事;
1983年當選為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委員;隨上海青年代表團出訪日本;
1984年當選為上海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委員;作品《親人》參加第六屆全國優秀美術作品赴京展覽;
1985年當選為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
1986年畢業於上海大學美術學院;作品《暴風驟雨》獲第三屆全國連環畫繪畫創作三等獎;個展於義大利米蘭;調入上海中國畫院任畫師;
1988年個展於新加坡;
1989年作品《歸途—西路軍婦女團紀實》獲第七屆全國美展銅質獎;當選為上海美協主席團委員;
1990年當選為第七屆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委員;
1991年任上海中國畫院常務副院長;作品《望夫石》獲第四屆全國連環畫繪畫創作三等獎;作品《1941.1.14—皖南事變》獲全國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五十周年美展銅質獎、上海地區美展一等獎;被評為一級美術師;
1992年隨上海友好代表團訪問日本;
1993年作品《1941.1.14—皖南事變》獲第二屆上海文學藝術優秀成果獎;作品《人民的兒子》被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收藏;
1994年“他們與她們”個展於香港;作品《國殤》入選第八屆全國優秀美術作品展覽;
1995年作品《國殤》入選第八屆全國美展優秀美術作品選展;
1996年參加“水墨延伸—國際藝苑人物畫邀請展·北京”;當選六屆全國文代會代表; 《施大畏作品選》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隨中國美術家協會赴美國作學術考察;
1998年作品《老鄉》入選文化部“中國五千年文化”展,赴美國、西班牙、哥根海姆博物館展出;被授予國務院特殊津貼;當選為第五屆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
1999年當選中國美協中國畫藝委會委員。全國九屆美展評委; 《上海,您早》參加第九屆全國美展;參加“水墨延伸—全國人物肖像畫邀請展·北京”;當選上海市美協副主席;任上海中國畫院執行院長;
2000年被授予文化部“全國優秀專家”稱號; “施大畏作品觀摩展覽”在上海中國畫院舉行;
2001年作品《開天》獲“慶祝建黨八十周年全國美術作品展覽”優秀獎;畫冊《施大畏》由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 12月:當選為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七次代表大會代表;
2002年作品參加由政協上海市委員會主辦,上海市美術家協會、上海中國畫院協辦的“上海當代優秀作品展覽”(上海展區預展); 作品參加由全國政協舉辦的“上海當代優秀作品展覽”赴京展覽;
2003年2月:當選為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畫冊《二十一世紀主流畫家人物畫創作叢書——施大畏》由大象出版社出版; 9月:赴歐洲進行文化考察; 12月:當選為第六屆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
2004年任上海中國畫院院長;當選為全國美術作品展覽中國畫評委暨全國美術作品展覽總評委;創作《長征系列——生》,參加第十屆全國優秀美術作品赴京展覽;
2005年7月:增補為第六屆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作品《不滅的記憶——南京·1937》參加“不能忘卻的紀念·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2005上海中國畫院年展”; 9月:出席在香港大會堂舉行的“春華秋實·上海中國畫院珍藏精品展覽”開幕式;
2006年7月,赴法國里昂考察舊城改造的藝術創作相關事宜; 8月,赴北京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國家重大歷史題材作品評審; 11月,當選為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八次代表大會代表; 11月,被聘為第三屆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畫藝術委員會榮譽委員;作品《后羿的故事》參加“和諧·空間——2006上海中國畫院年展”;
2007年3-5月:創作“人體與布老虎”系列、“人體與兵馬俑”系列;
2009年施大畏作品觀摩展在上海中國畫院開幕;
2012年7月,擔任第七屆市文聯主席;
2018年12月,中國美協第九屆顧問; 

藝術年表


1978年5月:調入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任連環畫創作室創作員;
當選為第四屆上海市青年聯合會常委;
1980年 當選為第三屆上海市美術家協會理事;
1981年 作品《我要向毛主席報告》獲第二屆全國青年美展二等獎,並被中國美術館收藏。作品《清兵入塞》獲全國第二屆連環畫繪畫創作二等獎;
當選為上海美術家協會理事;
1983年 當選為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委員;
隨上海青年代表團出訪日本;
1984年 當選為上海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委員;
作品《親人》參加第六屆全國優秀美術作品赴京展覽;
1985年 當選為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
1986年 畢業於上海大學美術學院;
作品《暴風驟雨》獲第三屆全國連環畫繪畫創作三等獎;
個展於義大利米蘭;
調入上海中國畫院任畫師;
1988年 個展於新加坡。
1989年 作品《歸途—西路軍婦女團紀實》獲第七屆全國美展銅質獎。當選為上海美協主席團委員。
1990年 當選為第七屆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委員;
1991年 任上海中國畫院常務副院長;
作品《望夫石》獲第四屆全國連環畫繪畫創作三等獎;
作品《1941.1.14—皖南事變》獲全國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五十周年美展銅質獎、上海地區美展一等獎;
被評為一級美術師;
1992年 隨上海友好代表團訪問日本;
1993年 作品《1941.1.14—皖南事變》獲第二屆上海文學藝術優秀成果獎;
作品《人民的兒子》被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收藏;
1994年“他們與她們”個展於香港;
作品《國殤》入選第八屆全國優秀美術作品展覽;
1995年 作品《國殤》入選第八屆全國美展優秀美術作品選展。
1996年 參加“水墨延伸—國際藝苑人物畫邀請展·北京”;
當選六屆全國文代會代表;
《施大畏作品選》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
隨中國美術家協會赴美國作學術考察;
1998年 作品《老鄉》入選文化部“中國五千年文化”展,赴美國、西班牙、哥根海姆博物館展出;
被授予國務院特殊津貼;
當選為第五屆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
1999年 當選中國美協中國畫藝委會委員。全國九屆美展評委;
《上海,您早》參加第九屆全國美展;
參加“水墨延伸—全國人物肖像畫邀請展·北京”;
當選上海市美協副主席;
任上海中國畫院執行院長;
2000年 被授予文化部“全國優秀專家”稱號;
“施大畏作品觀摩展覽”在上海中國畫院舉行;
2001年 作品《開天》獲“慶祝建黨八十周年全國美術作品展覽”優秀獎;
畫冊《施大畏》由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
12月:當選為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七次代表大會代表;
2002年 作品參加由政協上海市委員會主辦,上海市美術家協會、上海中國畫院協辦的“上海當代優秀作品展覽”(上海展區預展);
作品參加由全國政協舉辦的“上海當代優秀作品展覽”赴京展覽;
2003年 2月:當選為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
畫冊《二十一世紀主流畫家人物畫創作叢書——施大畏》由大象出版社出版;
9月:赴歐洲進行文化考察;
12月:當選為第六屆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
2004年 任上海中國畫院院長;
當選為全國美術作品展覽中國畫評委暨全國美術作品展覽總評委;
創作《長征系列——生》,參加第十屆全國優秀美術作品赴京展覽;
2005年 7月:增補為第六屆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
作品《不滅的記憶——南京·1937》參加“不能忘卻的紀念·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2005上海中國畫院年展”;
9月:出席在香港大會堂舉行的“春華秋實·上海中國畫院珍藏精品展覽”開幕式;
2006年 7月,赴法國里昂考察舊城改造的藝術創作相關事宜;
8月,赴北京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國家重大歷史題材作品評審;
11月,當選為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八次代表大會代表;
11月,被聘為第三屆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畫藝術委員會榮譽委員;
作品《后羿的故事》參加“和諧·空間——2006上海中國畫院年展”;
2007年 3-5月:
2009年施大畏作品觀摩展在上海中國畫院開幕;
2012年 7月,擔任第七屆市文聯主席;
2016年12月,當選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十屆全委會委員。
2018年12月6日,擔任上海市美術家協會第八屆榮譽顧問。
2018年12月25日,擔任中國美協第九屆顧問。

人物評價


施大畏 先生,是從文革後期崛起的一位連環畫名家,據說他以前是上海造船廠的一名油漆工人,後來一躍成為上海畫院院長。
他的成就一大部分源自於他的連環畫創作,他通過刻苦的自學鑽研,打下了深厚的素描功底。從他的早期連環畫作品《三棵棗樹》、《恩瑪蒂奶奶》中就可略見一斑。造型準確、形象塑造真實、氣勢博大、筆力雄強,是他的一貫風格,具有典型的“學院”畫風。
在擔負上海中國畫院領導繁忙行政工作的同時,他的藝術風格日趨成熟,出現連續的井噴式的爆發,除常規的國畫創作外,他最為吸引人的創作是一組以《生命》作為標題的大型系列性組畫。它們是《大禹的傳說》、《國殤》、《兵車行》、《天京之變》、《長征》、《歸途——西路軍婦女團紀實》、《皖南事變》、《上海,您早》。

人物綜述


磅礴氣勢

施大畏先生中國畫作品
施大畏先生中國畫作品
施大畏 先生的連環畫作品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磅礴的氣勢,和準確的人物造型并行不悖。
在他的精心之作〈朱德同志在井岡山〉中,水墨技巧的嫻熟運用,人物形象的準確塑造充分地顯示了他對於中國畫語言的掌握和運用已經十分成熟了。

人如其畫

施大畏先生中國畫作品
施大畏先生中國畫作品
施大畏 的形象跟他的畫作一樣,高大、氣派,有一種泰山壓頂的氣勢,但骨子裡藝術家的氣質,又讓他變得儒雅親切。在他的引領下,我們走過彎彎曲曲的走廊,推開一扇扇側門,走進他在上海中國畫院的畫室。“頂天立地”的大幅宣紙在牆上張貼著,上面是還未完成的畫作,他向我們說明畫作的內容,又遠遠近近地仔細端詳著——這些完成的、未完成的畫作里,寄寓了施大畏的思索。 “要不是改革開放,我現在可能還在畫連環畫。”施大畏如是說。
施大畏是“文革”後期崛起的一位連環畫畫家。他以前是上海造船廠的一名油漆工人,“油漆工也算跟畫家有共通之處”,施大畏調侃道。因為有繪畫的天分,那時候施大畏就被要求去畫宣傳畫,後來油漆工人也不做了,就專門去做宣傳工作。此後,他又介入連環畫的創作,算是走進了美術創作的專業領域。

體察人性

“改革開放之後,我們的思維開始變得活躍,對一些問題也敢于思索、敢於表現,而且是打破了以往的思維模式,從人情、人性的角度去思考。這樣,我們對於問題的思考才具有普遍性,我們對於民族自身經歷的思考才會得到世界的共鳴。”施大畏曾創作過一幅《老鄉》,表現的是毛澤東與老鄉在一起。畫面上的毛澤東平易親切,“我就是要把毛澤東還原成老鄉的面貌,表現出偉人身上作為普通人的一面,這種東西具有普遍意義,能夠感染更多的人。”施大畏的英雄主義中,充滿了對人性的關懷和體察。
實際上,對於偉人的塑造、對於重大歷史題材的創作,始終貫穿於施大畏的創作生涯。此後,他的一系列大型畫作都是沿著這一思維進行的。施大畏不喜歡畫蟲草花鳥,不追求繪畫的閒情逸緻,而是醉心於從恢宏的歷史中尋覓人類不斷戰勝自然、戰勝自我的軌跡。施大畏說自己崇拜英雄主義,不管是成功者還是失敗者,只要是能夠體現永不服輸的英雄氣質就能讓他心生敬意。體現了中國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學文化。

生命系列

正是出於這樣的想法,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施大畏開始將他主要的精力投入到《生命》系列大型組畫的創作中去。
施大畏作品
施大畏作品
從遠古的《大禹的傳說》到戰國屈原時代的《國殤》,從唐朝的《兵車行》到清朝洪秀全起義的《天京之變》,從舉世聞名的《長征》、《歸途——西路軍婦女團紀實》到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取材無一例外均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的某個重要階段或重要事件。這些作品在外在形式上都是大場面、大尺幅,統一的210厘米×480厘米,通常放在展覽大廳的中央,沉重厚實,以寬銀幕和紀念碑式的氣勢搖撼觀者的靈魂。施大畏的這些歷史題材大畫的母題無疑是悲壯的、苦難的、宏闊的,而且大都洋溢著濃厚的英雄主義色彩。
施大畏作品
施大畏作品
它們展示了畫家對歷史的深度思考和追索。幾乎每一幅作品都有著佔據畫面突出部分或成為視覺中心的主要人物。他創造性地以黑白兩色作為這些作品的主色調。他認為,只有黑與白才能承載如此嚴肅、如此深重的話題。
施大畏作品
施大畏作品
“春華秋實——上海中國畫院藏品展”在美國知名的紐約切爾西藝術博物館推出,引起了美國主流藝術媒介和藝評家的關注。這一狀況令施大畏感到意外,也感到驚喜。“原來我怕外國人不能接受,但他們從我們一些歷史題材的創作中看到了溫馨的人性,看到了浪漫,而不是革命的血腥和暴力。我想,只要我們對於本民族的經歷和文化有信心,自信地將這些東西展示給世界,就會得到世界的認可和歡迎。”
施大畏作品
施大畏作品

人物使命


施大畏有一個願望,就是希望有更多當代畫家的作品進入博物館,能夠為後人了解今天的社會提供一份藝術上的“信史”。
因此,他從不敢有任何懈怠,深感身上責任重大。有人評論說:“繪畫對施大畏而言不是一種娛樂,而是一種責任;創造不是一種快樂,而是一種天職;探索不是一種享受,而是一種使命;成績不是一種讚美,而是一種鞭策。”施大畏是繪畫藝術的苦行僧,具有強烈的使命感,這種使命感不是別人強加的,而是他自己給自己增加的重擔。
這種使命感不僅僅是來自一個畫家的天職,還來自作為一個畫院管理者的責任。自從接任上海中國畫院院長以來,如何更好地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組織和推動藝術家的創作,成為施大畏常常思考的問題。“創作課題制”則成為施大畏管理畫院的有效方式。上海中國畫院是全國文化體制改革試點單位,施大畏抓住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主題創作活動這一契機,啟動了醞釀已久的“創作課題制”,以深化畫院的管理體制改革。“創作課題制”推出后,得到了畫家們的熱烈反響,也調動了畫家們的創作積極性。
施大畏表示,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國家已撥出不少專項資金用於收藏藝術品,但大部分都是收藏古代、近代或者現代藝術家的藝術品,很少用於收藏當代藝術家的作品。這就造成了兩個後果:一是不少當代畫家的優秀作品都流失在市場上,國家機構收藏的作品數量十分有限,即便收藏的也不一定是藝術上有代表性的作品,而這些作品大多須依靠畫家自願無償捐贈;二是無法有效地通過獎勵機制鼓勵當代畫家積極參與創作一些重大題材的作品。“因此,我們現在倘若要專門到國家藝術機構去集中看一位當代畫家的作品,未必能夠如願。如果國家機構現在不出資收藏當代優秀畫家的優秀作品的話,今後再要收藏,一是付出的代價可能更高,二是未必能夠收藏得到。因為一個畫家的創作高峰是有周期的,國家機構的收藏最好是與畫家的創作高峰周期同步。另外,現在畫家要創作一些重大題材、重大主題的作品,可能從短期看未必有多少市場收益,但是在藝術的提升突破上卻是不可或缺的。如果有專項資金對這些畫家進行資助,就能使其安心創作。”而“創作課題制”的推出,恰巧從機制上解決了這一問題。

藝術感悟


這一機制又恰恰可以解除施大畏對目前書畫市場現狀的憂慮。“近年來中國的藝術品市場發展實在太快,誘惑也太多。面對這些形形色色的誘惑,一些人可能把持不住自己,心露浮躁,急於求成。但是,商業炒作也是一把雙刃劍。如果商業炒作脫離了畫家的真實水平,炒過了頭,其效果可能適得其反,貽笑大方。”施大畏說:“真正的藝術家應該對自己有信心,面對誘惑要有定力。作品過硬,遲早會得到社會的承認。藝術家要常常回到書齋充實自己,才不會被市場所害,才能有信心創作出一批真正無愧於時代、能夠傳之後世的精品力作。”

所獲榮譽


2020年11月,入選《2020年度畫家100人》榜單,排名第71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