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穗披鹼草

垂穗披鹼草

垂穗披鹼草(學名:Elymus nutans Griseb.)是禾本科,披鹼草屬多年生叢生草本植物。稈直立,高可達70厘米。

垂徠穗披鹼草植株生長茂盛,粗蛋白含量高、適口性好,廣泛應用於高寒退化草場的改良和人工草地的建設。

形態特徵


垂穗披鹼草
垂穗披鹼草
多年生叢生草本。稈直立,基部稍呈膝曲狀,高50-70厘米。基部和根出的葉鞘具柔毛;葉片扁平,上面有時疏生柔毛,下面粗糙或平滑,長6-8厘米,寬3-5毫米。
穗狀花序較緊密,通常曲折而先端下垂,長5-12厘米,穗軸邊緣粗糙或具小纖毛,基部的1、2節均不具發育小穗;小穗綠色,成熟后帶有紫色,通常在每節生有2枚而接近頂端及下部節上僅生有1枚,多少偏生於穗軸1側,近於無柄或具極短的柄,長12-15毫米,含3-4小花;穎長圓形,長4-5毫米,2穎幾相等,先端漸尖或具長1-4毫米的短芒,具3-4脈,脈明顯而粗糙;外稃長披針形,具5脈,脈在基部不明顯,全部被微小短毛,第一外稃長約10毫米,頂端延伸成芒,芒粗糙,向外反曲或稍展開,長12-20毫米;內稃與外稃等長,先端鈍圓或截平,脊上具纖毛,其毛向基部漸次不顯,脊間被稀少微小短毛。

產地生境


垂穗披鹼草
垂穗披鹼草
分佈於中國內蒙古、河北、陝西、甘肅、青海、四川、新疆、西藏等省區。俄羅斯、土耳其、蒙古和印度、喜馬拉雅也有分佈。模式標本采自喜馬拉雅。多生於草原或山坡道旁和林緣。

繁殖方法


垂穗披鹼草
垂穗披鹼草
垂穗披鹼草播種前一年要求夏、秋季深翻地,適當施入底肥,並對種子作斷芒處理。在高原地帶一般春播,氣候稍暖地區可以早播或夏秋播。當年播種時,應對土地進行耙耱、鎮壓。在高原山區以4月下旬至5月中旬播種為宜。
播種量1-1.5千克/667平方米,行距15-30厘米,播深3-5厘米。有灌水條件的地區,應早播,有利提高當年產量。垂穗披鹼草苗期生長緩慢,注意消滅雜草,有條件的地方可在拔節期灌水1-2次。生長2-4年的產量較高,第5年後產量開始下降,因此從第4年開始要進行鬆土、切根和補播,可延長草場使用年限。
種子質量要求達到國家規定的Ⅲ級以上種子標準。種子田必須播種Ⅰ級種子,生產田播種Ⅲ級以上種子均可。機播時要做斷芒處理。牧區建立垂穗披鹼草人工草地在土壤解凍后即可播種,宜早不宜遲,最遲不超過6月下旬。可採用燕麥等一年生作物保護播種,提高人工草場播種當年的牧草產量。天然草地補播,從土壤解凍至6月中旬均可播種。每667平方米播種量1.5-2.0千克。可撒播,可條播。條播行距15-30厘米。大面積撒播應以0.67-1.33公頃為單元分區劃片播種;認真控制播種的均勻度。播種后要做出苗檢測,缺苗或漏播地段應及時補播。

栽培技術


垂穗披鹼草
垂穗披鹼草
整地施肥:牧區新墾地種植時,應在土壤解凍后深翻草皮,反覆切割,交錯耙耱,粉碎草垡,整平地面。可當年播種垂穗披鹼草,或先種一年生作物,如燕麥、油菜等,2-3年後再播建垂穗披鹼草草地,頭兩年可不施肥。耕地種植時,應在作物收穫后淺耕滅茬,蓄水保墒。翌年結合翻耕施足底肥,每667平方米施有機肥1000-1500千克、過磷酸鈣15-20千克。然後耙耱整平地面,進行播種。
垂穗披鹼草
垂穗披鹼草
徠田間管理:播種后,特別是牧區,最好是設置圍欄,妥善保護。垂穗披鹼草播種當年,幼苗生長緩慢,易受雜草危害,應選用適宜的化學除莠劑,如2,4-天丁脂乳油或人工除草1-2次。生長第3年的草地草叢密集,根系絮結,應在早春用輕耙鬆土,改進土壤通透性,增強牧草生機。垂穗披鹼草對水肥反應敏感,產量高峰期過後,應結合松耙每667平方米追施有機肥1000-1500千克,以提高產草量,延長利用年限。利用5年的草地可延遲割草,採用自然落粒更新複壯草叢,也可人工補播達到更新的目的。
收穫利用:播種的當年可以在冬季土壤結凍后,有控制地輕度放牧。晚秋與早春嚴禁放牧,以免因牲畜貪青啃食造成破壞。牧兼用草地放牧利用時應划區輪牧,草高15厘米時開始放牧,高度下降到5厘米停止放牧。收草應在花期進行,收種應在全田果穗60%變黃時進行,遲則種子脫落。收種和刈割牧草的留茬均在5-7厘米為宜。生產實踐證明;垂穗披鹼草是現階段海拔3000-4200米的牧區草地生產建設的主要刈牧兼用栽培牧草,已具有大面積種植的生產基礎。

主要價值


垂穗披鹼草植株生長茂盛,粗蛋白含量高、適口性好,廣泛應用於高寒退化草場的改良和人工草地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