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畫眉

台灣畫眉

台灣畫眉(學名:Garrulax taewanus)中型鳥類,體長21~24厘米。通體橄欖黃褐色,密布暗褐色細縱紋。頭頂至上背棕褐色具黑色縱紋,無眉紋。

為中國特有鳥類。分佈於台灣。棲息于山麓次生林以及海拔1200米以下的山區。它們單獨、成對或小群群聚,在森林下層尋找昆蟲和種子覓食。

外形特徵


台灣畫眉
台灣畫眉
雌雄鳥同色。額至後頸黃褐色,各羽羽軸黑色,連成縱線,體背面包括背、肩、腰、翼、飛羽和尾上覆羽欖褐色,初級飛羽外瓣淡褐色。尾羽暗褐色,有10幾條欖褐色橫帶。腮、喉和上胸橙黃色,各羽羽軸黑褐色,下胸和腹鼠灰色,下腹和尾下覆羽橙黃色。喙黃褐色,跗蹠肉色。
大小量度:體重♂55~58g,♀54~75g;體長♂195~256mm,♀197~246mm;嘴峰♂19~23mm,♀19~23mm;翅♂86~97mm,♀83~96mm;尾♂93~115mm,♀92~115mm;跗蹠♂33~40mm,♀33~40mm。
(註:♂雄性;♀雌性)

棲息環境


普遍棲息於海拔300米以下的濃密草叢或灌叢中,少數的生活範圍可延伸至海拔1,000米。

生活習性


台灣畫眉
台灣畫眉
雄鳥的領域性強,所佔領的地盤不容同種雄鳥的入侵,如有不知者侵入,將會被強烈地驅趕。性獨立,冬季則有集小群的現象。多見於樹枝間或叢藪間跳躍覓食,從來不作遠距離飛行。
食性:雜食性。以啄食各種昆蟲和蟲卵為主,也兼食植物的果實、種子。
鳴叫聲:善於鳴唱,不僅音節多變化,歌聲嘹亮、婉囀而持久,而且還會模仿其它鳥類的鳴唱。歌聲與大陸畫眉相似,但結構比大陸畫眉的簡單。

繁殖方式


繁殖期在3至8月,築巢於濃密的芒草或灌木叢中。巢為碗狀,離地的高度不一,由雌雄鳥合力選取芒草葉、細樹根和其它樹葉編織而成。巢高80mm、口徑70mm、深40mm。一窩產卵3至5枚,卵為翠藍色,無污斑,帶有少許光澤。卵的大小為26.1×20.2mm。雛鳥由親鳥共同撫育。

地理分佈


台灣畫眉原生種分佈(綠)
台灣畫眉原生種分佈(綠)
原生種分佈:中國台灣。

種群現狀


台灣畫眉的全球種群數約10,000多隻(Simba Chan,2007),成鳥約6,700隻。數量原本甚為普遍(Swinhoe,1863),甚至在1950年代的數量也還不少(Hachisuka & Udagawa,1951),但其棲所面積因經濟開發而大幅縮小,同時因擅長鳴唱,是寵物鳥的熱門鳥種,捕獲壓力一直很大。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The IUCN Red List):近危物種(NT),2012年評估。
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分類討論


台灣畫眉
台灣畫眉
該種過去被認為是畫眉(Garrulax canorus)的一個亞種,Dickinson(2003)亦認為台灣畫眉為畫眉的3個亞種之一。但台灣畫眉沒有白色眉斑和白色眼眶,與其它亞種明顯不同。Collar(2004,2006)認為台灣畫眉應自畫眉分出為獨立種。近些年通過分子生物學研究發現(Li et al.,2006),台灣畫眉與其大陸亞種之間有高達3.5%的DNA序列差異,估計兩者分化時間約150萬年,因此,將台灣亞種從畫眉中分出,提升為獨立種,即台灣畫眉(Garrulax taewanus)。Collar & Robson(2007)建議將該種由噪鶥屬(Garrulax)移至Leucodioptron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