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軟體職業技術學院

全日制高等職業院校

海南軟體職業技術學院(HainanCollegeofSoftwareTechnology),簡稱海軟,坐落於海南省瓊海市。學校是主要培養信息、軟體行業人才的公辦全日制高等職業院校,是國家教育部第二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海南省優質高等職業院校立項建設學校。

學校溯源徠於1923年建校的瓊東中學;1934年9月,更名為瓊東縣簡易師範學校;1949年9月,更名為瓊東縣立師範學校;1952年9月,更名為瓊東師範學校;1959年1月,更名為廣東瓊海師範學校;1988年4月,更名為海南瓊海師範學校。2003年3月經海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由海南瓊海師範學校升格為海南軟體職業技術學院。

截至2020年5月,學院佔地326畝,建築面積近18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41159萬元;下設10個系部,招生專業32個;有在校生7300多人,教職工467人,專任教師285人。

歷史沿革


民國12年(1923年),學校前身瓊東縣立初級中學創建。
民國16年(1927年)4月,學校停辦。
民國22年(1933年)秋,由瓊東縣政府主持學校復辦。
民國23年(1934年),更名為瓊東縣簡易師範學校,校址設在縣城。
日軍侵瓊時,學校遷長坡良玖村。
歷史照片
歷史照片
民國30年(1941年),遷嘉積大春坡、定安縣母瑞山各設分校。
民國34年(1945年)秋,兩校合併。
民國38年(1949年),始設中師班,更名瓊東師範學校。
1953年,停招初師班。
1954年,樂會縣立簡易師範學校併入瓊東師範學校。
1959年,更名廣東瓊海師範學校。
“文化大革命”期間,廢除考試製度。
1977年,恢復招生考試製度。
1980年,恢復三年學制。
1988年4月,海南建省,更名海南瓊海師範學校。
2003年3月,由海南瓊海師範學校升格為海南軟體職業技術學院。
2007年,學校通過教育部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
2019年10月,通過教育部現代學徒制第二批試點單位驗收。

科學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17年12月,學校設有軟體研發中心、高等職業教育研究所科研機構。

科研成就

2016-2017學年,學校教師共出版教材5部,專著1部;在省級以上學術刊物共發表論文70多篇;其中,被《SCI》、《EI》、《CPCI-SSH》等刊物檢索收錄學術論文21篇;中文核心期刊論文8篇;EI源刊上發表論文9篇;被授予實用新型專利權1項;5篇論文獲得省級以上獎勵;主持在研的院級及以上課題40多項。

學術資源

● 館藏資源
截至2019年6月,學校有紙質圖書近40萬冊,電子圖書70萬種,教學用計算機3398台。

學術交流

截至2018年11月,學校與省內外87家企業開展合作,與7所中職學校合作開展6個專業的“3+2”分段培養和連續培養專科專業教育;與海南熱帶海洋學院合作開展2個專業的“3+2”分段培養校企合作本科專業教育;與英國、美國等國以及台灣地區的院校和教育組織建立了合作關係,開展合作辦學、教學與學術交流、師生互訪。同時,每年招收留學生50餘名。

辦學條件


院系概況

截至2020年11月,學校設有10個學院(部),開辦招生專業32個。
海南軟體職業技術學院專業設置一覽表
系部專業名稱
軟體工程系軟體技術、移動互聯應用技術、智能產品開發
網路工程系計算機網路技術、物聯網工程技術、智能監控技術應用
信息管理系計算機應用技術、市場營銷、電子商務、會計、財務管理
數碼設計系廣告設計與製作、動漫製作技術、環境藝術設計(室內設計)、遊戲設計、傳播與策劃
電子工程系應用電子技術、汽車電子技術、電子信息工程技術、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
藝術傳媒系音樂製作、歌舞表演、現代流行音樂
外語與旅遊系商務英語、旅遊英語、酒店管理、旅遊管理、烹調工藝與營養

師資隊伍

截至2020年11月,學校有教職工467人,專任教師285人,其中教授22人、副教授99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169人,具有雙師素質的教師163人。聘請客座(特聘)教授和校外兼職教師101人,外教3人。專任教師中有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人,省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1人,省“515人才工程”第一層次專家1人和第三層次專家2人,省科技創新十大領軍人物1人,省優秀教師4人,省高校教學名師4人,省高等學校中青年骨幹教師1人;省級教學團隊4個。其他類高層次人才共89人,其中柔性引進傑出人才1人;領軍人才1人;拔尖人才7人;其他類人才80人。
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海南省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海南省“515人才工程”第一層次專家桂占吉
海南省“515人才工程”第三層次專家嚴麗麗等
海南省優秀教師桂占吉、周恩等
海南省高校教學名師肖友榮等
海南省高等學校中青年骨幹教師韓寶如、白曉波等
海南軟體職業技術學院省級教學團隊一覽表
軟體技術專業(WEB應用)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
影視動畫核心課程動漫設計與製作

人才培養

截至2020年5月,學校有國家級骨幹專業1個、國家級現代學徒制試點專業2個、省級特色專業5個、省級精品課程13門、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6門;有中央財政支持建設的職業教育實訓基地5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技能大師工作室人5個;建有111個校內實踐基地,55個校外實習實訓基地。
國家級骨幹專業(1個):動漫製作技術
省級特色專業(5個):應用電子技術、軟體技術、動漫製作技術、電子信息工程技術、計算機應用技術
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6門):資料庫應用等。
中央財政支持建設的職業教育實訓基地(5個):計算機應用與軟體技術實訓基地、電工電子與自動化實訓基地、藝術設計(動漫方向)實訓基地、嵌入式技術(物聯網方向)實訓基地、信息安全技術實訓基地
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計算機應用技術實驗中心、影視動畫實訓教學示範中心
海南軟體職業技術學院省級精品課程一覽表
《Web國際標準》《計算機輔助工程繪圖》
《數字電子技術》《Flash動畫設計與製作》
《三維動畫基礎》《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
《計算機網路技術》
● 學生成績
2018-2019學年,學校學生在各類技能比賽中,獲得120多項省部級獎項,其中獲得國家級一等獎3項、國家級二等獎3項目、國家級三等獎3項、省級特等獎1項、省級一等獎10項。在第九屆全國大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與信息素養大賽全國總決賽計算機基礎賽項高職組獲得一等獎7項,二等獎10項,三等獎14項。
2019年,學校學生獲得國家級獎項79項(一等獎13項、二等獎13項、三等獎53項),省級獎項77項(一等獎18個、二等獎32個、三等獎27個),其中獲得“中國高校計算機大賽—團體程序設計天梯賽”一等獎、2018-2019CUVA中國大學生排球聯賽(高職高專組)亞軍等國家級獎項。
截至2020年11月,近五年來,學生參加省部級以上各類比賽獲獎459項,其中獲得國家級一等獎16項、二等獎15項、三等獎39項,省部級一等獎63項、二等獎109項、三等獎178項。
● 辦學成果
截至2020年11月,學校教師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全國微課教學比賽一等獎2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省教學成果獎6項。
國家教學成果獎:《動漫製作技術專業“三級導師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與實踐》(2018年,二等獎)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校徽
學校校徽
學校校徽
學校校徽包括徽志和徽章。
校徽的圖形由學院中英文名稱環繞藍色徽標組成,徽標由字母“H”(代表海南)和“S”(代表軟體)變化而成,整體造型猶如一個高速運轉的軟體光碟,體現高科技、信息世界的內涵,象徵學院穩步和諧發展。
•校旗
學校校旗為長方形,由學院校徽和學院中文名稱組成,學院校徽位於旗面左上方,學院名稱為白色,位於旗面正中偏下。圖案設計寓意和校徽相同。

精神文化

•校歌
學校校歌為《開啟未來》
(暫無歌詞)
徠社團文化
據2019年3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社團開展社團文化節、各類主題活動、志願服務等活動。

領導團隊


現任領導

職務姓名
黨委書記詹少斌
黨委副書記、校長魏應彬
黨委副書記劉明鵬
黨委委員、副校長何錦旭、符傳誼、郭樹理

歷任領導

姓名任職時間
陳公培1923年6月至1923年10月
施傳惠1923年10月至1924年2月
姜心培(代)1924年2月至1924年4月
陸興煥1924年4月
吳鋒文(代)1924年4月至1924年7月
黎宗鑠1924年7月至1926年1月
陳俊業1926年2月至1926年6月
麥煜熙1932年秋至1933年夏
黎先簡1933年秋至1934年夏
邢福田1934年秋至1935年夏
王運灝1935年夏至1935年秋
陳鎮亞1935年秋至1936年夏
占樑材1936年秋至1937年夏
王運灝1937年秋至1939年初
詹尊泮1939年2月
符明德1939年6月
王運灝1944年
周德鎏1946年春至1950年夏
符功海1950年夏至1952年夏
黎先亮1952年秋至1955年8月
1955年8月後,校長改為副職,正職為書記。
曾獻章1958年春至1960年
林明甫1960年6月至1962年初
吳桂民1962年初至1972年7月
王業候1972年7月至1974年9月
朱德義1974年9月至1979年12月
鄧煥明1979年12月至1984年7月
高榮泰1984年7月至1996年3月
王恩周1996年3月至1996年8月
王恩周1996年8月至2005年8月
陳禮民2005年8月至2008年3月
王恩周2008年3月至2014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