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林吉鎮

西林吉鎮

西林吉鎮隸屬黑龍江省漠河市管轄。位於市境中部,東鄰老潮河,西靠卧龍山,為漠河市區。西林吉鎮,原名“棲林集”(原址位於今鎮址北9公里處的額木爾河西岸,今農業三連駐地),屬漢語地名,“棲林”是清末對少數民族的稱呼。1968年修築鐵路和林業開發總體設計,逐步演變為“西林吉”。

地區介紹


西林吉鎮
西林吉鎮
西林吉鎮隸屬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漠河市管轄,是漠河市人民政府、西林吉林業局機關駐地。地理坐標為東經126°2′15″,北緯53°20′19″,坐落在漠河市中部。老槽河自南而東繞城北流。大林河自西向東穿城而過,把城鎮分為橋南、橋北兩個區。大林河在鎮東郊與老槽河同匯於額木爾河。西林吉鎮就建在大林河、老槽河兩條河流交匯沖積形成的山間小盆地平原上。西林吉鎮始建於1970年。1974年國務院批准建立西林吉鎮。1981年恢復漠河縣后,國務院決定漠河縣政府駐西林吉鎮。西林吉鎮總面積7188.39平方公里,是一個新興的森林工業城鎮。西林吉鎮2005年人口普查,全鎮有36322人。1987年5月,遭受特大森林火災的洗劫,整個縣城變為廢墟。災后,經過兩年的重建,西林吉鎮面貌一新。城鎮佔地面積由原來的574平方公里擴大到874平方公里,主要街道全部改建為水泥路面,城內共劃為56個建築小區。整個街面布局合理,井然有序。鎮辦工業主要有木材加工、木製品、釀酒等。全鎮轄有1個街道、13個居委會。1992年末全鎮總人口2.5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3萬人;滿、蒙古等少數民族人口約佔5%。

歷史沿革


西林吉鎮
西林吉鎮
清代中葉,“棲林集”是漢族商人與鄂溫克鄂倫春獵民易物交換商品的集市,隸屬布特哈總管管轄。清末,1909年(清宣統元年)隸屬漠河總卡官管轄。中華民國成立后,始隸漠河設治局,后隸漠河縣管轄。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后,1947年3月,並人呼瑪縣,隸屬漠河區管轄,1950年改為第五區。60年代後期,為開發林區,設立了西林吉林業局。1973年3月,設置古蓮區。1981年8月,正式設置漠河縣,縣政府駐地西林吉,設置鎮的建制。
縣城西林吉鎮是1981年恢復建立漠河縣時,沿用開發大興安嶺原古蓮區時的西林吉鎮。西林吉原名叫作棲林集,也叫作齊林集,是額木爾河流域一個氣候比較溫和的地方,是野生動物、鳥類比較集中的地方。準確位置在漠河稱作農業三連的地方。原古蓮區選址時,向南遷移了5千米,但仍屬棲林集小盆地。縣城初建時,中心保留一片原始森林,闢為森林公園,取名為“松苑”。“松苑”佔地6公頃。縣址西林吉鎮內街道路面由水泥或油渣鋪築,路面平坦。東面和南北主街寬16米,其他街道12米,寬窄一致。
縣址西林吉鎮在1987年5月6日遭受特大森林火災洗劫后,縣城變為廢墟。大火撲滅后,由國務院復建指揮部和黑龍江復建指揮部在原來的縣址重新建設。鎮內佔地由原來的5.74平方千米擴大為8.74平方千米。主要街道改建后,街道兩側修有下水道,排水通暢。整個縣城街面整潔,每條大街都有清潔工打掃,晴天無塵土飛揚,雨天無積水泥漿。南北主街道3條。
城鎮房屋建築,到1990年末統計,總建築面積311 985平方米,其中公用建築124 538.9平方米,居民住宅187 446.1平方米,科技教育、醫療衛生、文化娛樂、飲食服務、廣播電視、市內交通、通訊設施齊全。鎮內有工程師住宅樓兩棟,有中小學8所,醫院2所,建有環衛隊,保持了街道整潔、環境優美,已實現精神文明城鎮標準化。兒童娛樂中心由宋慶齡兒童基金會資助建成。大興安嶺“5·6”特大森林火災紀念館,位於城內17小區西北端,建築面積l 078.18平方米,有4個展廳,存有火災的圖片、實物、資料等,供人們參觀、反思。在26小區西側,建有大興安嶺最大的北陲封閉集市貿易市場。鎮內建有松苑、陽光、橋北3個社區。社區內多種健身器材、娛樂等各項公益活動設施齊全,均有2 000平方米以上室內、室外活動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