瞼弦赤爛

瞼弦赤爛

瞼弦赤爛,中醫病名。指瞼弦部潮紅潰爛,或眥部瞼弦潮紅糜爛,俗稱爛眼邊或爛弦風。臨床以瞼弦潮紅、潰爛刺癢為特徵,且容易複發。本病包括西醫學之鱗屑性、潰瘍性、眥角性瞼緣炎。

簡介


● 英文名稱:Marginal Blepharitis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臨床分科—眼科

古籍摘選


● 因脾土蘊積濕熱,脾土衰不能化濕,故濕熱之氣相攻,傳發於胞瞼之間,……以致眼弦赤爛。(《銀海精微》)

名詞解釋


● 以眼瞼邊緣紅赤、潰爛、癢痛為主要表現的眼病。相當於瞼緣炎。

術語在線


● 引自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術語在線

百科解讀


● 瞼弦赤爛又名風弦赤眼、沿眶赤爛、風沿爛眼、迎風赤爛等。病變發生在眥部者,稱眥睢赤爛,又名眥赤爛;嬰幼兒患此病者,稱胎風赤爛。

臨床表現

● 眼瞼部有燒灼感,可有刺癢、刺痛。
● 鱗屑性者瞼緣發紅,睫毛根部可見鱗屑或痂皮,睫毛易脫,能再生;潰瘍性者有出血性潰瘍及膿皰,日久睫緣肥厚,禿睫或睫毛亂生;眥角性者眥部皮膚浸漬或糜爛,常合併眥部結膜炎。

現代醫學範疇

● 瞼弦赤爛相當於西醫學的瞼緣炎,包括鱗屑性瞼緣炎、潰瘍性瞼緣炎和眥部瞼緣炎。

病因病機

● 結合臨床歸納其病因病機如下。
● 脾胃積熱,感受外部風熱邪氣,風熱相合,觸染瞼緣,傷津化燥。
● 素體濕熱,外感風邪,風、熱、濕三邪相搏,循經上攻,氣血壅滯瞼緣而發病。
● 心火內盛,風邪犯眥,風火上炎,引動心火,氣血不通而發病。

治則治法

● 其病勢纏綿,須堅持治療數月才能痊癒,且宜內外合治。內治可用銀翹散、導赤散等,外治可用滴眼液、塗眼藥膏、濕熱敷、藥物敷等方法。

預防調護

● 保持眼部清潔,注意眼部衛生,切忌用手揉抓眼部,避免風沙煙塵刺激。
● 注意飲食均衡,忌吃肥甘厚味,辛辣刺激等。
● 若有屈光不正、近視、遠視等疾病應及時矯治,注意用眼,勞逸結合。

參考文獻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彭清華。中醫眼科學.10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