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瘟
牛瘟
牛瘟又名爛腸瘟,膽脹瘟,是由牛瘟病毒所引起的一種急性高度接觸傳染性傳染病,其臨床特徵表現為體溫升高,病程短,黏膜特別是消化道黏膜發炎,出血,糜爛和壞死。 OIE將其列為A類疫病。
牛瘟病毒的結構
病毒比較脆弱,乾燥曝晒易滅活病毒,但在濕冷或冷凍的組織中可存活很長時間。56℃60分鐘或60℃30分鐘能被滅活,但少數病毒能抵抗。在pH4.O~10.0之間穩定。對脂溶劑敏感。對多數普通消毒劑如石炭酸、甲酚、氫氧化鈉敏感。
最後一個牛瘟病毒病例在2001年被確認,2010年10月14日,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宣布這種病毒已經絕跡。這是自天花絕跡以來,人類史上第二次消滅病毒性疾病,被形容是獸醫史上最大的成就之一(原文:Rinderpest, a Centuries-Old Animal Disease, Is Eradicated)。
牛瘟的英語:Rinderpest,字根來自希臘文,意思即是牛隻的瘟疫。
牛瘟在公元4世紀就有記載,是古老的家畜傳染病之一。歐洲學者認為牛瘟起源於亞洲。該病曾廣泛分佈於歐洲、非洲、亞洲,但從未在美洲、澳大利亞、紐西蘭出現。該病主要流行於中東和南亞、中亞地區。中國於1956年消滅了牛瘟。
牛、氂牛、水牛、瘤牛,以及野生動物(非洲水牛、非洲大羚羊、大彎角羚、角馬、各種羚羊、豪豬、疣豬、長頸鹿)等,不分年齡和性別對本病均易感,尤以氂牛最易感,黃牛和水牛次之。其他動物如綿羊、山羊、鹿以及豬也易感。亞洲豬比歐洲、非洲豬易感;駱駝科動物極少感染。
病毒經消化道傳染,也可經呼吸道、眼結膜、上皮組織等途徑侵入。主要通過直接接觸傳染,也可通過密切接觸的物體、昆蟲間接傳播,但不是主要方式。
病牛為主要傳染源。潛伏期病牛(發熱期前1~2天)的眼、鼻分泌物,唾液,尿液及糞便;臨床癥狀出現前感染牛的血液及昕有組織均具傳染性。
該病具明顯的周期性和季節性,以12月份和次年4月份間為流行季節。具很高的發病率及死亡率,發病率近100%,病死率可高達90%以上,一般為25%~50%。
牛瘟病毒通過消化道侵入血液和淋巴組織,主要在脾和淋巴結中迅速繁殖,然後傳遍全身各組織內。一般在病牛發熱前一天出現病毒血症,動物體溫越高,血中含毒量越大;約在中等濃度時,可引起宿主的組織變化,出現癥狀。
牛瘟病毒主要破壞上皮細胞,對淋巴細胞具有同樣的選擇親和性,並予以破壞。
潛伏期一般為3~15天。《陸生動物衛生法典》規定,牛瘟的潛伏期為21天。
急性型:新發地區、青年牛及新生牛常呈最急性發作,無任何前驅癥狀死亡。
病畜突然高熱(41~42℃),稽留3~5天不退。黏膜(如眼結膜,鼻、口腔、性器官黏膜)充血潮紅。流淚流涕流涎,呈黏膿狀。在發熱后第3~4天口腔出現特徵性變化,口腔黏膜(齒齦、唇內側、舌腹面)黏膜潮紅,迅速發生大量灰黃色粟粒大突起,狀如撒層麩皮,互相融合形成灰黃色假膜,脫落後露出糜爛或壞死,呈現形狀不規則、邊緣不整齊、底部深紅色的爛斑,俗稱地圖樣爛斑。
高熱過後嚴重腹瀉,里急后重,糞稀如濃湯帶血,惡臭異常,內含黏膜和壞死組織碎片。尿頻,色呈黃紅或黑紅。從腹瀉起病情急劇惡化,迅速脫水、消瘦和衰竭,不久死亡。病程一般4~10天。
非典型及隱性型:長期流行地區多呈非典型性,病牛僅呈短暫的輕微發熱、腹瀉和口腔變化,死亡率低。或呈無癥狀隱性經過。
牛瘟病毒對上皮細胞和淋巴細胞有親和性,所有淋巴器官損害嚴重,特別是腸系膜和與腸有關的淋巴組織。典型病例屍體外觀呈脫水、消瘦、污穢和惡臭。
剖檢可見消化道黏膜嚴重炎症並壞死,口腔、第四胃、腸道、上呼吸道黏膜壞死、糜爛,或充血、出血。小腸黏膜潮紅、水腫,有出血點;淋巴結腫脹、壞死。大腸呈程度不同的出血或爛斑,覆蓋灰黃色假膜,形成特徵性的“斑馬條紋”。膽囊增大1~2倍,充滿大量綠色稀薄膽汁,黏膜有出血點。淋巴結水腫腫脹。
1.實驗室診斷
在國際貿易中檢測的指定診斷方法為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替代診斷方法為病毒中和試驗。
病原鑒定:用於抗原檢測方法有瓊脂凝膠免疫擴散試驗、直接和間接免疫過氧化物酶試驗、對流免疫電泳;用於病毒分離和鑒定方法有病毒分離、病毒中和試驗;用於檢測病毒RNA方法有牛瘟特異性cDNA探針和PCR擴增。
血清學試驗: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病毒中和試驗。
病料採集:用於病原分離鑒定宜採集全血,加肝素(10IU/毫升)或EDTA(0.5毫克/毫升)抗凝,置冰上(但不能凍結)送檢;或剛死亡動物的脾、肩前或腸系膜淋巴結,置O℃以下保存待檢;眼、鼻分泌物拭子(在前驅期或糜爛期採集)。
用於血清學檢驗宜採集血清。
6.1 預防
牛瘟
牛瘟防治主要應加強口岸檢疫,防止前進牛時傳人。發現本病時應立即上報,做好封鎖、檢疫、隔離、消毒、毀屍等工作。
消毒可用2%氫氧化鈉或3%石炭酸或3%煤焦油皂溶液。
鄰近疫區牛群接種牛瘟疫苗牛專用免疫球蛋白,也可每一、二年預防接種一次;牛瘟山羊化兔化弱毒疫苗適用於蒙古牛、黃牛,牛瘟綿羊化兔化弱毒疫苗適用於氂牛、犏牛、朝鮮牛及黃牛;牛瘟疫苗牛專用免疫球蛋白注射后14天產生堅強免疫力,可維持一年。
牛瘟治療尚無有效藥物。病初可用靜注大量抗牛瘤血清 牛專用免疫球蛋白(100—200毫升)+刀豆素能收到治療效果。
6.2 處理
一旦發生可疑病畜應立即上報疫情,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規定,採取緊急、強制性的控制和撲滅措施。撲殺病畜及同群畜,無害化處理動物屍體。對欄舍、環境徹底消毒,並銷毀污染器物,徹底消滅病源。受威脅區緊急接種疫苗,建立免疫帶。
牛瘟已經肆虐幾千年。無論在哪裡發生,牛瘟都是最可怕的動物疾病,嚴重影響牲畜、農村生計和糧食安全。
糧食及農業組織自成立以來就一直在幫助成員國防治牛瘟。然而,1994年發起全球根除牛瘟計劃之後,糧農組織率先採取鞏固牛瘟防治工作成果,實現根除牛瘟的舉措。與世界動物衛生組織攜手,設想把全球根除牛瘟計劃,即跨界動植物病蟲害緊急預防系統的一項關鍵成分,發展成一種國際協調機制,促進全球根除牛瘟和核查無牛瘟狀況,同時為實現這些目標提供技術指導。全球根除牛瘟計劃從一開始就是一項確定時限的計劃,將於2010年結束。
全球根除牛瘟計劃起初集中力量確定該疾病的地理分佈和流行病學。隨後,它促進採取行動,把牛瘟控制在受影響的生態系統中,根可行的科學認識。根除不僅被證明是可行的,而且很可能已經實現,預計將在2010年之前發表關於全球無牛瘟的國際聲明。這將是繼人類天花之後,第二次在全世界範圍內根除一種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