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野犬

食肉目犬科動物

澳洲野犬(學名:Canis lupus dingo):是哺乳綱、犬科的物種,在生物學分類屬於灰狼的一個亞種。雄性明顯高大於雌性,體長81-111厘米,尾長31厘米,肩高40-65厘米,雄性體重12-22千克,雌性體重11-17千克。具有優雅的長腳,動作非常敏捷,其運動、速度和耐力都極優秀。皮毛體色豐富,總體是典型的沙質色,包括姜色、金色、紅色、褐色、乳白色,甚至還發現過純黑和純白色的個體,外貌與普通家犬無異。

棲息於熱帶森林、草原、沙漠、高原等自然壞境中,適應能力非常強,還有的敢於在村莊附近活動。集群生活,食譜很豐富,包括:兔子、大鼠、負鼠、小袋鼠、袋鼠、綿羊、小牛(牛)、鳥類、爬行動物、腐肉和人類垃圾。狗群經常合作捕獵袋鼠、袋熊、綿羊、牛犢、巨蜥等大型獵物。這一物種並不局限分佈於澳大利亞本土,野生種群主要生存在澳洲,有部分群落分散在東南亞其他地區和新幾內亞。

物種簡介


澳洲野犬
澳洲野犬
別名/常用名:別名:葡萄牙小獵犬
英文名:PODENGOPORTUGUESOPEQUENO
品種:古老犬

產地血統

在小型犬育種過程中,同中型葡萄牙波登可以及其他大型獵犬的育種特點一樣,只是注重體型大小的選育,而不太注重顏色和被毛類型的選擇。小型短毛品種犬有點像吉娃娃犬,但是這兩種犬絕對沒有血緣關係。小型硬毛品種犬更像是小型犭更犬。活潑機敏的小型獵犬有時同中型波登可犬一起獵兔。小型犬就像 犭更犬一樣鑽到兔子藏身地方把兔子趕出來,以便奔跑迅捷的中型波登可犬追獵。小型犬性情溫柔,能與兒童及其他動物和諧相處。小型犬也很容易調教。由於具備上述特點,小型犬已經成為流行的寵物犬,在城市尤其如此。這種活潑的小型犬喜愛各種運動,充滿生機和活力。

形態特徵


靈活的三角形耳朵直立,棕色的眼睛輕輕上翹目光親切真誠,雙肩肌肉發達,全身皮膚緊湊,頸部長而結實沒有肉贅,前肢強大有力,爪呈圓形,具有堅實的趾墊,突出特徵是臉和口鼻部有飾毛,直立的耳朵長滿飾毛,背部長而而平直.四肢長滿被毛,犬休閑時尾巴下垂。

毛色特徵

淡黃色長毛,淡黃色短毛,紅色長毛,黑色長毛。

體型體重

身高:20厘米~31厘米 體重:4公斤~6公斤
壽命:12~14年

棲息環境


澳洲野犬棲息於多種環境,包括海拔3,800米以上的熱帶高山沼澤地。它們生活在熱帶森林、草原、沙漠、高原等自然壞境中,適應能力非常強。遍及於澳大利亞東部溫帶森林覆蓋的雪峰,澳大利亞中部乾旱的沙漠,那裡有牧場主為牛打的深井,它們會在附近出沒,以及澳大利亞北部的熱帶濕地和森林。幼崽出生在地洞、兔子洞和岩窟中,居所接近水源。亞洲的澳洲野犬生活在村莊附近,那裡的人們提供食物和庇護以換取對家園的保護。

生活習性


澳洲野犬的行為特徵與大多數原始野犬一樣,通常在非交配季節獨居,有時會結成緊密的聯繫以獵捕大型獵物。每群穩定在3-12隻,等級制度森嚴,構成各種程度的社交互動。通常會由一對夫婦首領,雄性高於雌性。排名較低的澳洲野犬在爭奪排位時會表現出彼此的攻擊性。競爭對手之間幾乎沒有互動。族群佔據10-20平方公里的領地,領地意識強。
晨昏活動覓食,正午炎熱時分躲在陰涼處休息。澳洲野犬一般捕獵小型獵物,在追逐大型獵物如袋鼠,綿羊和牛犢時會成對或族群狩獵,它們會從多個方向攻擊獵物,直到使獵物失去平衡才發動攻擊。分佈在澳大利亞的種群60%的食物是高蛋白的肉類,其餘部分則是鳥類和爬行動物。也可能會吃袋鼠、小袋鼠、綿羊和小牛,但它們的飲食大部分是小型動物,特別是引進的歐洲野兔。而亞洲種群與人類的生活密切相關,它們的食物大部分是由生活垃圾組成的,包括煮熟的米飯、水果以及少量的雞肉、魚或蟹肉。在泰國觀察到該物種也狩獵蜥蜴和老鼠。
主要天敵是人類和鱷魚,還有家犬和胡狼。有時候不同群落的澳洲野犬會相互殘殺。老鷹也會抓走小野犬。

分佈範圍


澳洲野犬種群並不局限分佈於澳大利亞本土,在中國、緬甸、越南、泰國、菲律賓、柬埔寨、印度、寮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巴布亞紐幾內亞均有分佈。野生種群主要生存在澳洲,有部分群落分散分佈在東南亞其他地區和新幾內亞。

生長繁殖


澳洲野犬組成小群生活,群落中有嚴格的等級,每群只有一對有統治權的野犬能繁殖後代,其他野犬都幫助首領共同撫育幼崽。母首領有時候會殺死不是它親生的幼崽。行為特徵比較像原始的犬。每年繁殖一胎。繁殖季節依緯度和季節變化情況而定。澳大利亞的野犬於3-4月間發情交配,而亞洲種群則推遲到8-9月,母犬的妊娠期平均為63天,每胎1-10仔,通常4-5仔,小犬由全體成員悉心照料,三個星期大時小犬第一次走出洞穴。在出生八個星期後,小犬斷奶徹底離開洞穴。主要在成年犬的陪伴下在離洞穴三公里以內的範圍漫遊。在新生小犬9-12個星期大時群體中的成年犬會為它們帶來大塊的固體食物,通常大犬把食物囫圇吞下再反芻給小犬。哺乳期約2個月,3-4個月大時即可獨立活動,2歲左右性成熟,平均壽命10年,圈養最高紀錄15年。

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08年哺乳綱紅色名錄——易危(VU)。

種群現狀

在澳大利亞,已經花費了數百萬美元來建造和維護5290公里長的圍欄,以使野犬遠離澳大利亞東南部的綿羊產業。在圍牆範圍內,野犬被認為是害獸,並經常因賞金而被殺死(最高500美元)。農民聲稱野犬尋找綿羊作為食物,儘管研究表明野犬更喜歡天然食物,僅在天然食物資源匱乏時才尋找家養綿羊。據估計,綿羊和牛隻占其飲食的4%(O’Neill1997;Corbett1995)。
澳大利亞政府僅在國家公園和保護區內保護野犬。在許多公共場所,野犬被視為害獸,應採取控制措施。儘管不認為野犬受到威脅或瀕危,但由於與家犬雜交,澳大利亞和亞洲的純種種群有完全雜交的風險。雜交通常會導致後代對綿羊業構成更大的威脅(因為它們的繁殖頻率是純種野犬的兩倍),並且由於與生俱來的攻擊行為而比寵物更危險。澳大利亞保護協會已經形成,以保護、教育和繁殖純種野犬。禁止普通大眾將野犬作為寵物(Corbett1995)。

優缺點點評


澳洲野犬
澳洲野犬
對運動量和空間要求比較高,因此不適合城市生活,每天都要梳理。非常獨立,對人冷淡,喜歡與同類群居,很少介入人類生活。只有經驗豐富的人才能與它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