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麥曼翻轉
殷麥曼翻轉
一戰中,E系列福克式飛機的出現大大加強了德國的空中力量。德國飛行員駕駛這種飛機既能很快瞄準目標,又能對目標進行俯衝攻擊。在這種飛機出現后的半年內,協約國飛行員的傷亡率非常驚人。在此期間,伯爾克和殷麥曼成了有名的“尖子飛行員"。伯爾克創造了小角度俯衝近距離攻擊的戰術;殷麥曼則創造了至今仍聞名於世的"殷麥曼翻轉",即半筋頭翻轉。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國飛行員殷麥曼創造了至今仍聞名於世的"殷麥曼翻轉",即半筋頭翻轉。
殷麥曼翻轉又稱“半筋斗滾轉”,本質上是一個半筋斗接一個半滾轉來完成,以一戰時期的德國著名王牌飛行員馬克斯·殷麥曼命名,但實際上動作已與當初的動作大相徑庭。戰機進行完殷麥曼翻轉動作后,戰機會在喪失一定速度的情況下獲得高度優勢和一個與之前相反的飛行方向。
這個動作實際上就是將保持水平飛行的戰機拉起,在完成半個半個筋斗達到倒立飛行時不繼續向下俯衝,而是將機身翻轉180度恢復為水平飛行姿勢。
伯爾克早就因其在空戰中所持的積極進攻態度而享有盛名,福克飛機的出現更是如虎添翼。他專心致志地研究著利用這種飛機進行空中格鬥的戰術問題。他早已懂得,在空戰中"誰獲得高度,誰就掌握著主動權"。所以每次空戰,他總是先爬高到1500米,利用雲層或陽光隱蔽,伺機出動。大部分協約國飛機達不到這樣的高度。飛來的敵機只要稍不注意,伯爾克就可以採用遠距離小角度俯衝,居高臨下接近敵機,在近距離開火,使用連續短促的點射,直到離對方只有幾米遠時,他才再次爬高,等待下一次攻擊機會。
然而,在空戰中,他也看到了一種危險。他幾次發現,在他進行俯衝攻擊時,另外一架敵機也在悄悄地接近他。他感覺這樣太危險了,應當想個法子。
於是,另一位"騎士"殷麥曼便被找來了,他們組成了飛行史上的第一對雙機。殷麥曼被稱為"里爾之鷹",早在1914年9月,在德軍攻入法國北部、進逼巴黎的時候,殷麥曼就完成了一次驚人的"轟炸"巴黎的行動:他駕駛飛機低空掠過城市上空,投下沙袋炸彈,使居民陷入混亂,然後又撒下大量傳單,逼迫巴黎當局向德軍投降。殷麥曼戰術素質極高,創造了許多行之有效的地空戰戰術。
伯爾克和殷麥曼配合默契。他們商定了一套在空中聯絡的信號,彼此為視界盲區提供掩護,並藉以發現從尾後進入的敵機。
殷麥曼在和伯爾克一起進行的雙機編隊飛行中,進一步完善了他的頗負盛名的"殷麥曼翻轉"。
最初,殷麥曼和伯爾克一樣,經常採用搶佔高度的戰術。他等待在己方上空的雲層里,當英國或法國飛機飛臨時,便像鷹抓飛鳥那樣從雲層中俯衝下來,從後上方實施攻擊,擊落對手。
針對這種後上方攻擊,法國飛行員拉弗伯雷採用了一種類似於躍升倒轉的動作,即在遭到德機從後上方攻擊時,首先將飛機急速拉起,使其失速進入螺旋,然後在旋轉半圈後向原航向俯衝改出,使自己轉至敵機尾后,並佔據有利的反擊位置。
殷麥曼不得不考慮使用新的戰術動作來對付敵機的招數。他一直在尋找如何在被動中擺脫不利位置而居於主動位置的方法,並在訓練和作戰中進行反覆試驗。當時在空戰中常用的機動動作是盤旋和轉彎等水平機動飛行。根據佔有高度即獲得主動的經驗,他於1915年秋第一次成功地創造了將飛機急劇拉起,在爬高的同時,改變飛機航向並做半滾動作的戰術。這一戰術既能擺脫故機,又能獲得高度優勢,對敵實施再次攻擊。這樣,他開闢了戰鬥機在空戰中實施垂直機動的新領域。
1915年秋,一個天高雲淡的日子,他當眾表演了這種“翻轉"。飛機在疾速飛行中突然拉起機頭向上躍升,近似垂直地爬高到頂點,忽然一個"鷂子翻身"般的滾轉,飛向了相反的方向。後來,他用這種方法多次擊落英法飛機。到1916年6月,他共擊落15架敵機,成了德國第一批"尖子飛行員"中的一員。
精確的機槍射擊功能還只是戰機綜合性能的一部分。飛行員很快就認識到:他們必須超過對手。所以,空中戰術變得至關重要。
殷麥曼示意圖
在眾多的德國飛行員中,有兩個人很快脫穎而出,戰史專家錢特說:“空戰史上的真正作戰是從伯爾克和他的偉大的競爭者馬克斯·殷麥曼中尉開始的。”
在和伯爾克的合作中,殷麥曼還進一步完善了他的頗負盛名的“殷麥曼翻轉”。
1916年6月18日,殷麥曼又一次躲在雲中等待獵物。一架英國雙翼戰鬥機出現了,他閃電般地俯衝下去。然而,他沒有想到,另一架藏在雲中的英國戰鬥機尾隨而下,一個點射就將他擊落了。
殷麥曼墜機身亡后,英國皇家飛行隊專門做了花圈,寫了輓聯,由隊長、王牌飛行員葛利楚駕機飛到德軍戰線上空用降落傘投下,表示了對這位傑出的"空中騎士"的敬意和哀悼。
殷德曼死後不久,他的同伴伯爾克即遭到了厄運。1916年10月28日,在與一架英國飛機搏鬥時,伯爾克與本隊飛行員伯梅的飛機相撞,他的飛機蒙皮從支撐上翼的木結構上剝落下來。這位在空戰史上創造出擊落敵機40架記錄的飛行員就這樣命喪黃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