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紅頭巾的結果 展開
- 1986年新加坡電視劇
- 中國南下新加坡工作的婦女
- 粵劇
紅頭巾
中國南下新加坡工作的婦女
徠20世紀20年代初期,一批來自廣東省三水縣(現佛山市三水區)的中國年輕婦女迫於生計,背井離鄉南下新加坡工作。她們主要在各大小建築工地工作,以吃苦耐勞著稱。在新加坡,三水婦女多聚居在牛車水區的豆腐街。由於她們來自農村,沒有文化,所以除部分到膠廠當雜工外,大多戴上紅頭巾到建築工地,做些和洋灰、挑磚塊、搬木料的粗活。每天早出晚歸,工作在10小時以上,日工資少的時候僅五六角錢,多的時候也只有十一二元左右。
在新加坡的國慶遊行慶典上,其中一輛花車會以他們為主題,他們的故事已經被寫進新加坡小學課本中,博物館設有他們的紀念塑像,甚至出售以她們為原型的玩偶紀念品。
紅頭巾是早年新加坡對當地從事建築施工的廣東省三水縣籍華僑婦女的稱謂。她們頭戴鮮紅頭巾,飄洋過海到異域謀生,面對移民早期惡劣的生存環境,自尊自強、團結協作、無私奉獻,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改變自身的生活,也為新加坡的各項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逐步受到海內外社會各界的尊重,紅頭巾進而成為對三水女人獨有的尊稱,成為展現華僑婦女高尚人格的特有名詞。
紅頭巾
直至今時今日,新加坡人仍對紅頭巾稱頌有加,並把他們吃苦耐勞的精神稱為“紅頭巾精神”。而直至十多年前,這群婦女的故事才漸漸被故鄉的人民所提起。2009年,三水區發起尋找全球紅頭巾的活動,僅僅徵集到37名當年紅極一時的紅頭巾。而今天,在這37名老人當中,僅剩104歲的黃蘇妹一人健在,並在三水區福利院安享晚年。
紅頭巾
2009年10月20日,由華僑大學、新加坡石叻坡民俗文化館、廣東省佛山市三水區政府、新加坡三水會館、金門縣政府、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廣東華僑博物館共同主辦的“肩挑歲月亮麗花園城市:向廣東省‘紅頭巾’三水婆致敬”特別展覽在華僑大學廈門校區行政研發大樓23層“四端文物館”特展廳開展。展覽分漂洋過海、異域謀生、肩挑歲月和最後的紅頭巾四個部分。展出的大量珍貴圖片資料是本次特展總策劃、新加坡石叻坡民俗文化館館長陳來華先生在新加坡探訪依然在世的“紅頭巾”,並親赴廣東省佛山市三水區,採訪生活在三水家鄉的最後的“紅頭巾”,開展口述歷史資料整理、生存現狀圖片資料收集等工作,齊集而成,全面展現了“紅頭巾”在新加坡走過的生命歲月和艱難歷程。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僑聯顧問、華僑大學原校長吳承業徠,特展總策劃、新加坡石叻坡民俗文化館館長陳來華,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籌建處副主任黃紀凱,陳嘉庚先生公子陳元吉及其親屬,新加坡儒商協會會長魏維賢,華僑大學副校長劉塨、劉斌、老領導李孫忠、廈門市僑辦、歸國華僑聯合會,廈門市集美區、同安區,廣東、廈門、泉州的華僑歷史博物館的領導以及來自新加坡、日本、馬來西亞等國家的專家學者等出席揭幕典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