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旅遊產品
生態旅遊產品
生態旅遊產品是指以注重生態環境保護為基礎進行的旅遊活動。其主體是那些關心環境保護、追求回歸自然,並希望了解旅遊目的地生態狀況和民族風情的旅遊者。生態旅遊產品是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後迅速發展的新興旅遊產品。其主要特點是知識性要求較高、參與體驗性強、客源市場面廣、細分市場多(如森林旅遊、農業旅遊、鄉村旅遊、野營旅遊、探險旅遊、民俗旅遊及環保科普旅遊等都可以納入生態旅遊的範疇)。因此,生態旅遊是21世紀世界旅遊產品發展的主流,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和潛力。
生態旅遊是相對於大眾旅遊而提出的一種新型旅遊模式,生態旅遊產品既具有一般旅遊產品的屬性(如綜合性、不可轉移性、易波動性等),也有其自身的特點:
(一)產品使用價值方面突出環境教育和保護功能
生態旅遊產品的使用價值除使旅遊者對生態旅遊資源及相關設施的享用外,還應使旅遊者在享用過程中獲得生態知識,學會保護環境。相對於一般的旅遊者,生態旅遊者在行、食、住、游、購、娛等方面對舒適、方便、快捷程度的要求會有所減弱,而對環境教育和保護方面的要求會有所增加。
(二)產品功能方面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生態旅遊產品開發集中於不同生態學特性的自然景觀和不同歷史階段的人文景觀。生態旅遊產品開發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更強調其生態功能,走的是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相結合的路子,最終目標是實現整個人類和自然的和諧發展。
(三)產品規模和組合方面服從於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生態旅遊產品開發屬於有限開發、節約型開發,更注重考慮社會效益與生態效益的統一。因此從旅遊產品規模來看,生態旅遊產品的容量相對較小。生態旅遊的最高容量以不破壞生態系統平衡為目標,保持旅遊環境的完整性、和諧性、平衡性是生態旅遊產品開發的前提。此外,生態旅遊產品組合主要源於自然本身,組合與建設也不再以遊客的便利與舒適為前提,而是服從於環境保護,服從於可持續發展。
(四)產品資源取向為具有脆弱性的自然、人文生態旅遊資源
生態旅遊產品構成的基本因素及賴以存在的物質基礎是自然、人文旅遊資源,生態旅遊產品是對自然、人文旅遊資源進行開發利用的產物。生態旅遊產品的資源取向是自然原始性的生態資源系統和具有深厚人文背景的人文資源系統,它們對於作為外界干擾的旅遊開發和旅遊活動的承受力是有限的。資源取向的自然人文特徵表明生態旅遊的運作場所是純自然環境或受人為影響較小的自然環境或具有普遍價值的歷史人文景觀環境。原始性自然資源系統是大自然經過幾十億年的演化,與當地地理、氣候、水文、生物系統相互共生而形成的。不同生命系統與環境系統之間相互依賴、相互制約,構成了具有獨特特質的由生態結構、能量流、信息流、物質流組成的有機系統,並與當地民族文化相互融合。旅遊活動作為一種外來因素參與這一系統的同時,對這一自然生成系統的演繹也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當這影響超過環境承載能力的時候,會引起系統的失調、紊亂,嚴重時甚至產生系統的崩潰。
(五)產品層次上具有高品味性、資源利用上的可持續性和產品內容上的專業性,產品具有的高消費性
生態旅遊產品具有高含量的自然、歷史、文化和科學信息,在地質地貌、氣象水文、動植物、建築、環境、歷史文化等方面具有較高的美學、科學、歷史價值,能夠使旅遊者在進行旅遊的同時。獲取生態系統和人文傳統方面的知識和信息,加深對自然人文現象的了解,相對於大眾旅遊產品,具有科學與文化方面的高品味性。層次上的高品味性意味著生態旅遊產品不但應具備美學觀賞價值,而且要富有科學普及和生態文化價值,這就要求在生態旅遊產品開發中,應考慮給予旅遊者足夠的體驗空間。就資源利用方式而言,生態旅遊的開發是一種可持續開發,這種開發方式能更好地協調開發與保護的矛盾,更加註重和強調生態旅遊產品的科普教育功能,這就決定了開展生態旅遊內容上的專業性。生態旅遊產品科技文化含量高,層次上的高品味性決定了其高消費性。對生態旅遊產品的消費不鼓勵消費者討價還價,消費生態旅遊產品應有一個起碼的標準,這個標準應大大高於全國旅遊人均消費水平。
生態旅遊產品種類繁多,主題鮮明,涉及絕大多數類型的專項旅遊產品。其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生態旅遊活動項目;
(2)生態旅遊線路;
(3)生態旅遊設施及服務;
(4)生態旅遊商品。
從資源吸引要素角度來看,生態旅遊產品包括以下兩種類別:
(1)自然景觀旅遊產品。自然景觀旅遊資源及其本質的釋放是自然景觀旅遊產品表徵或特色的展示,展示給旅遊者的是能夠構成景觀的資源體,如峰叢、沙灘、雪山等。
(2)人文景觀旅遊產品。它以人文旅遊資源開發作為旅遊產品的一部分,如寺院建築、歷史建築遺跡、古城、民族文化、民族風情等。
按產品性質劃分,生態旅遊產品可分為以下三大類:
(1)生態觀光旅遊產品。生態觀光旅遊產品是供旅遊者觀賞、遊覽和參與體驗的旅遊產品,是供旅遊者消費的自然風光、文化內涵的展示品和民族風情體驗等方面的旅遊經歷。觀光旅遊產品是旅遊產品的基礎組成部分,它不會因為旅遊向高級市場發展而失去市場的購買力。
(2)生態度假旅遊產品。生態度假旅遊產品是以自然生態資源為背景,供遊客在一定時間度假消費的旅遊產品。
(3)生態專項旅遊產品。生態專項旅遊產品是指以自然生態旅遊資源的消費為主要內容的專項旅遊產品,如自然探險旅遊產品、民族節慶旅遊產品等。
生態旅遊產品與其他旅遊產品一樣,在開發過程中需注意以下幾方面原則:
(一)適應市場需要原則
生態旅遊產品只有滿足旅遊者的需求其使用價值才能實現。現在國內旅遊已出現市場細分,個性化的旅遊成為相當多的旅遊者的追求。具有一定文化層次的青年白領階層對生態旅遊比較青睞,他們一般收入較高,願意為那些與眾不同的旅遊活動支付較高的費用。因此生態旅遊的產品開發需要瞄準市場的服務對象,根據他們的要求來設計產品。那種認為生態旅遊重在教育、重在保護,不再以市場為導向的說法是一種狹隘的觀點。沒有市場就不會有生態旅遊業。在生態旅遊產品開發中,應認真分析市場動向,針對目標市場設計出適銷對路的生態旅遊產品。
(二)社區參與原則
生態旅遊者在注意保護環境的同時,也注重其扶貧功能,二者是相輔相成的。一旦社區無法從旅遊開發中受益,便會成為一股阻礙力量。沒有社區的配合與參與,生態旅遊產品的生產與銷售是無法想象的。因此,在進行生態旅遊產品開發設計時,應充分考慮社區參與並使其從中受益。
(三)創新性原則
創新性原則是指生態旅遊產品開發以旅遊可持續發展為導向,全方位提高生態旅遊產品質量,拓寬產品對生態旅遊環境的保護功能。生態旅遊產品創新是市場競爭的客觀需要,也是技術進步的必然選擇。產品創新符合生態旅遊企業生存和發展的要求。
(四)挑戰性原則
生態旅遊產品的開發還要考慮對遊客有一定的挑戰性,提供給遊客突破自己生命極限證明自己生命價值的旅遊項目。這些項目能培養遊客自豪感,通過不斷挑戰和超越身體極限而獲得精神和心理的極大滿足。
(五)綜合性原則
單一的旅遊產品使人乏味,只有風格各異、搭配巧妙的產品才能使生態旅遊者體驗更深、獲益更多。在生態旅遊產品設計中,應認真分析各組成要素的性質和特點,分析旅遊者的生理、心理特徵,並綜合考慮當地社區的容納能力,設計出系列化的生態旅遊產品。
(六)參與性和休閑性原則
參與性較強的旅遊產品能給旅遊者多感官的刺激、較深的印象和生動的體驗。生態旅遊產品的參與性越強,帶來的體驗就越深刻。同時,越來越多的旅遊者希望從旅遊中獲得輕鬆愉快的消遣,以期恢復精神和體力。因此,在生態旅遊產品的開發中,需要多設計一些娛樂性項目。在所有成功的旅遊產品中,消遣娛樂活動都佔有相當大的比重。
1.培養旅遊者的生態意識
加強宣傳工作,形成輿論監督,積極改善旅遊地居民生活質量和旅遊的環境質量。進行生態意識培養,提高生態旅遊者的生態素質,塑造生態旅遊者生態責任。
2.培養旅遊產品生產者和經營者的生態意識
利用產品引導旅遊者的生態保護意識,為旅遊者提供生態化服務設施和工具;在旅遊時間和路線選擇上,以不影響生態物發育生長為前提;以生態容量為旅遊地最大容量;旅遊服務者不僅是一般的旅遊服務人員,又是生態環境的監督者,應以適當的方式制止旅遊者的不良行為。
3.科學地編製旅遊地生態旅遊總體規劃
生態旅遊總體規劃是以後旅遊開發的依據。通過總體規劃,限定旅遊建設的程度,對旅遊地進行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的開發;以生態為前提,進行旅遊項目的可行性評價;協調旅遊項目之間的相互關係;強化建設過程的法制管理,確保投資建設有的放矢。
4.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開發設計特色生態旅遊產品
隨著經濟發展,居民素質全面提高,崇尚自然、重返自然的需求越來越強烈。由於消費者的個體差異,市場需求差別明顯,如何引導和適應市場,是開發者考慮的事情,同時結合生態旅遊產品的特徵,針對市場需要,選擇一定的營銷方式,注重品牌營銷,宣傳特色品牌,營造生態旅遊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