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羅·約翰·基廷
保羅·約翰·基廷
澳洲政治家及第24任總理。他成為總理前,原是霍克最後一任內的改革派財長。
保羅·約翰·基廷
1993年,為免執政工黨才即將來臨的選舉失利,基廷要求霍克辭職,並在黨內其他資深人士支持下繼任總理。可惜他在第二任任期內未來依照承諾改善國內經濟而在1996年的選舉中慘敗。
基廷是工黨的獨立派,支持澳洲脫離英聯邦獨立。他在英國女王到訪時曾在大庭廣眾扶女皇的腰而被指為對女皇不敬。
基廷1966年起,擔任新南威爾士青年理事會會長;1969年當選為澳大利亞聯邦眾議院議員;1975年曾在澳大利亞前總理魏德倫的內閣中任職。1976年,工黨在聯邦大選中失敗,基廷轉而在反對黨的影子內閣中,同時擔任農業部、礦產能源部大臣的發言人。在此期間,基廷同時還還擔任澳大利亞工黨新南威爾士州的負責人。1983年,工黨在霍克的領導下,贏得大選,從而上台執政;基廷被任命為內閣財政大臣。
1991年,為免執政工黨將面臨下台的壓力時,基廷要求霍克辭職,並在黨內其他資深人士支持下繼任總理。可惜他在第二任任期內,未能依照承諾改善國內經濟,而在1996年的選舉中慘敗,從而退出了政壇。
1991年到1996年任總理的保羅·基廷曾為學校創建了一個亞洲語言項目,保守派媒體評論員和政界人士毫不諱言地指責基廷脫離"澳大利亞普通民眾"。
基廷是工黨的獨立派,支持澳洲脫離-(zh-hant:大英國協;zh-hk:英聯邦;zh-hans:英聯邦)-獨立。他在英國女王到訪時曾在大庭廣眾扶女皇的腰而被指為對女皇不敬。
任職財政大臣的八年期間,基廷主導並實施了一系列的重大經濟改革,給澳大利亞的經濟發展產生了長遠的影響。這些改革包括,解除對金融市場的管制、貨幣政策的改革、稅制改革,以及廢除貿易保護主義壁壘等;他解除了政府對航空、電信等行業的管制,構建了國家權力統治的框架。為此,基廷一直被視為澳大利亞的一位改革派財長。
1991年,在基廷出任聯邦總理后,他繼續推進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包括有組建國家訓練總署、建立全國性的退休金計劃體系以調整過低的國家儲蓄額和低迷的勞動力市場;試圖解決澳大利亞長期的失業問題。還有,基廷政府對性歧視法令進行了審查和修改,正式承認澳洲原著民對於土地所有的傳統主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