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vlog的結果 展開

vlog

網際網路內容傳播方式

微錄(Video Log 或 Video Blog,Video含義視頻,Log含義記錄,簡稱Vlog),源於“Blog”的變體,意思是“視頻博客”,也稱為“視頻日誌”,也是博客的一類,Vlog作者以影像代替文字或相片,寫其個人網誌,上載與網友分享。

Vlog多為記錄作者的個人生活日常,主題非常廣泛,可以是參加大型活動的記錄,也可以是日常生活瑣事的集合。

歷史起源


1980年代,紐約藝術家尼爾森沙利文(Nelson Sullivan)使用視頻記錄了紐約城和南加利福尼亞,可能是最早的Vlog形式的視頻博客。
2000年1月2日,為了通知朋友和家人,亞當康斯(Adam Kontras)發布了一條視頻記錄了他跨越美國前往洛杉磯的行程,可能是最早的長視頻博客。
2000年9月,阿德里安米勒(Adrian Miles)嘗試在靜態圖片上,不斷變換文字來錄製視頻,並且創造了Vog一詞來代表這種形式。
2002年,電影人和作曲家盧克波曼(Luuk Bouwman)第一次在tropisms.org上使用vlog或者videolog一詞來記錄大學畢業后的旅行。
2004年,史蒂文加菲爾德(Steve Garfield)上線了自己的視頻博客網站,並且宣稱了“視頻博客元年到來。”
2005年開始,Vlog的形式在網際網路火爆。當年2月油管(Youtube)成立,4月創始人賈德卡林姆(Jawed Karim)上傳了第一條Vlog“Me at the zoo”(我在動物園),更明確的表達了Vlog的形式。
2008年11月,俄羅斯前總理梅德韋傑夫用Vlog記錄了拉美之行。到今天,海外很多名人都在用Vlog記錄生活。單一名人微錄主的累計點擊,可達數十億。
2009年vlog被收錄進韋氏大詞典。
2012年,youtube上出現了第一條vlog。截至2018年01月19日,youtube平台上每個小時就會誕生2000條vlog作品。
2009年,vlog被收錄進韋氏大詞典。
2018年,vlog概念逐漸走入中國,許多明星、個人視頻創作者均開始拍攝vlog,每個人都可以成為vlogger,vlog開始走進大眾生活,正式進入vlog時代。

vlog定義


Vlog是一種視頻形式,可以有兩種定義:一種是“video log-視頻日誌”,另一種定義成“video of log-日誌視頻”。區別在於前面一種定義的重心是日誌,本質上和文字日記,圖片日記是一個形式,是用視頻的形式承載日誌的內容;而後一種定義則是更在意視頻,日誌內容為視頻服務,vlog只是眾多風格視頻其中的一款形式,以日常記錄為內容的視頻。

主流人群


對於全球範圍內的95后甚至00後來說,vlog已經逐漸成為了他們記錄生活,表達個性最為主要的方式。這是個人網誌的歷史進化,由個人網頁到網址,由八米厘實驗電影到Hi-8、BT分享、Web2.0、Youtube(油管)

vlog視頻標準


• 快節奏的剪輯
• 快節奏的剪輯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趁觀眾的興奮點還沒有褪去的時候及時填補新的內容,這裡的快節奏指的並非單純速度上的快進;以慢襯快,靜止的定焦鏡頭配合Zoom in特寫的零碎鏡頭;勻速運動的畫面,配合慢速,加速的畫面;長鏡頭配合碎鏡頭等。
• 畫質
• 高質量的畫質主要體現在三方面:清晰度、燈光、調色。
• 清晰的標識
• 標識可以幫助觀眾更好的識別內容,是區分於路人視頻的一個潛在門檻。

特點

自然平凡的生活記錄:一次旅行,一次展覽,一次繪畫,一次遊戲都可以作為素材。
獨特的人格化:vlog鏡頭言語、人物的特性和自我表達都很鮮明,既滿足了創作者真實記錄的需求,又符合受眾獲得情感聯繫與歸屬感。
難度較高的創作門檻:vlog需要博主精良的拍攝、規劃和剪輯。
短視頻領域的審美區隔:vlog著重於自然、實在的敘述。旅行視頻反映出精緻充實的生活態度,學習生活視頻透露獨立自主的奮鬥品質這些都在迎合現代年輕人的審美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