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疳

火疳

火疳,中醫病名。是指實火上攻白睛,無從宣洩,致白睛裡層向外隆起局限性紫紅色結節的眼病。《證治準繩·七竅門》稱之為火疳,又名火瘍。本病一般病程較長,且易反覆,失治可波及黑睛及黃仁,甚至可造成失明,故當重視治療。本病類似西醫學之表層鞏膜炎及前鞏膜炎。

簡介


● 英文名稱:Acute Scleritis
● 又稱:火瘍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臨床各科—眼科

古籍摘選


● 火疳生於睥眥及氣輪,初起如椒瘡,三黃湯、導赤散。(《類證治裁·目症》)

名詞解釋


● 以白睛裡層呈局限性紫紅色結節隆起,觸之疼痛,白睛紅赤為主要表現的眼病。

術語在線


● 引自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術語在線

百科解讀


● 火疳多為單眼發病,也可雙眼先後發病,是指邪毒上攻白睛,導致白睛裡層呈紫紅色局限性隆起並且疼痛劇烈的眼病。又名火瘍。火疳如果嚴重,可留下嚴重的後遺症,甚至造成失明。好發於成年女性。病程較長,且易反覆。

疾病特點

● 自覺癥狀:輕者患眼澀痛或局部疼痛,羞明流淚;重者目痛劇烈,痛連目眶四周,或眼珠轉動時疼痛加劇,羞明流淚,視物不清等。
● 眼部檢查:在近角膜緣尤其在顳側,出現粉紅色或紫紅色結節。結節表面的球結膜充血水腫。結節可為圓形或橢圓形,其表面的球結膜自如推動。部分累及深層形成深層鞏膜炎。

病因病機

● 本病主要歸於心肺二臟。
● 心肺熱毒內蘊,火郁不得宣洩,以致氣滯血瘀,滯結為疳,病從白睛而發。
● 素有痹證,風濕熱邪循經上犯於白睛而發病。
● 肺經鬱熱,虛火上炎,日久傷陰,上攻白睛。

現代醫學範疇

● 本病類似於表層鞏膜炎及前鞏膜炎。

金疳與火疳

● 金疳與火疳都是白睛的疾病。金疳的病理特徵是白睛表層的小泡,小泡呈灰白色,界限明顯,可以潰破;推之可移,按之不痛。金疳的病程較短,預后良好。
● 火疳的病理特徵是白睛的結節,結節較大,呈圓形或橢圓形隆起,界限不清,很少潰破;推之不移,按之痛甚。火疳的病程較長,預后較差。

治則治法

● 根據不同病因病機,可選擇瀉火解毒,清熱涼血散結,祛風化濕,養陰清肺,兼以散結等不同治法,結合清熱解毒滴眼液或局部熱敷等外治法。

預防調護

● 對於本病,生活中要注意預防,可以從調養真氣、戒除不良嗜好、提高正氣和防止病邪侵害等方面著手。
● 順應四時,防禦外邪。
● 講究衛生,保護視力。
● 飲食有節,起居規律。
● 加強鍛煉,增強正氣。

參考文獻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彭清華。中醫眼科學.10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