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散文

電視散文

電視散文具有濃郁的抒情色彩和較高的文化品味,是一種舒緩、淡雅、優美的藝術形式。其宗旨是表現天地人、音詩畫、真善美;通過電視語言和文學語言的雙重表達和有機結合,再現以至升華文學作品中那至純的真情、至美的意境,至善的心靈。無論是名家名作,還是新人新作,都力求達到選材獨到、個性鮮明、製作精良,實現其通過電視藝術手段達到對人類命運終極關懷的目標。

介紹


電視散文
電視散文
電視散文是通過特定的屏幕聲畫形象,散點式地反映創作者所見,所聞,所思,所感,所憶的生活情景和剎那間的思維活動,運用獨特的電子製作手段,將散漫的碎片組合在一起,營造散文意境,具有濃郁抒情氛圍的電視文學樣式。電視散文的基本創作規律:立意新穎,聯想豐富,文才飛揚。

文體理論闡釋


電視散文是運用特殊的電視藝術手段和屏幕造型手法,來營造濃郁的文學氛圍,傳遞作者情感、思維信息的散文文本。這種文本形式在我國20世紀90年代起開始引起關注。其特點在於以電視這樣一種新的傳播方式介入散文創作,改變了散文原有的文學形態呈現方式,形成一種嶄新的物質結構形式。這是散文載體的一次革命,即從平面呈現走向立體呈現;從表現手段的單一化走向了多樣化,使散文從文字藝術形式變成了視覺藝術形式。

文體好處


意境深遠
意境深遠
電視“以一種立體的、矩陣的、動態的信息結構,將人置身於一種既真實具體,又陌生超凡的情景氛圍之中,讓觀眾直接體驗人生的種種況味。”同時,電視又以其特有的兼容性,將文學、美術、音樂、戲劇、舞蹈、電影、音響、朗誦、書法等各類藝術結構要素融為一體。通過電視藝術家的創造,將電視與散文這兩個多樣與多彩的載體聯姻,催生成一個新的文學載體,使其即具有文學性,包涵有濃郁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廣闊的社會生活時空等等,給人以無限的想象審美空間,方便人們創造更多更廣的心理意象。同時又具有電視性,以畫面、音樂、色彩、字幕、聲響等藝術元素構成直觀的審美視覺空間,在與觀眾的直接交流中,產生審美的即時互動效果。如榮獲金鷹獎的溫州電視台的《永遠的廊橋》(作者:陳瑞晨)、四川電視台的《啞巴渡》(作者:劉歡歡)等都是優秀的電視散文作品。

審美元素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電視不僅僅作為一種機器,且作為一種文化影響甚至支配著大眾。電視藝術是作為當代一門全新的藝術形態,它以數字電子視聽技術為依託,把聲像動態地結合為一體,藉助電視系統對人的精神、情感、理念進行藝術化的顯現和演繹。
《電視詩歌散文》創辦於1998年,是中央電視台,乃至全國電視界到目前為止為數不多,甚至可以說是碩果僅存的電視文學欄目之一。欄目的編導從浩瀚的詩文經典中遴選出適宜表現的佳作名片,傾力將中國美學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以及“畫面的詩意追求”自覺地融為一體。《電視詩歌散文》是洋洋大觀的電視熒屏上並不很起眼的藝術角色,它涵蓋所有用電視手段來表現文學形式的熒屏聲畫作品。包括電視小說、電視詩歌、電視散文、電視報告文學等等。它們都是把文學用電視藝術手段加以編排,小而有味、過目難忘,在極其靜謐、詩意的畫面當中演繹出動人心脾的藝術境界,產生出人意料的欣賞效果。電視詩歌散文的審美評價是從影像之美與藝術作品的內容與形式上來看的。這個問題是一個歷久彌新的問題,內容與形式是不可分割的有機體,它們構成了辯證統一的相互關係。一方面內容具有主導作用,它決定和制約著形式,在藝術創作中,形式的選擇和確定都應當以能否恰當地表現內容為原則。另一方面,形式又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它不但直接影響到藝術作品的內容的表達和體現,而且形式本身也具有自身的審美價值,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內容與形式兩者是在互相征服中,達到統一的!影像作為電視敘事的基本敘事元素,就如同文學的語言一般,需要傳神達意。
《CHINA·瓷器·景德鎮》系列節目的片頭,是用黑、紅、白、青幾大色彩構成:一條從中間划入的紅線,將黑色的屏幕分為兩半。一邊是半個青花瓷盤在緩慢轉動,另一邊是白色的片名不時划入。簡潔的畫面,鮮明的色彩對比,就在這兩個上下左右、不斷變化的空間中,形成了強烈的視覺衝擊力。
《城之眼——中國名湖》伴隨著“一個城市的湖是一個城市的眼睛,通過一個城市的眼睛可以看到一個城市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的畫外音,電視屏幕上打開了一幅淡雅的國畫,一葉扁舟緩緩地划入畫面。就在扁舟即將隱入畫面的同時,“城之眼”三個字漸漸淡出,由小到大。這時,一滴晶瑩剔透的水珠自上而下滴落,迅速暈染開來,幻化為杭州西湖、揚州瘦西湖、惠州西湖、潁州西湖等經典畫面,它們與話外謳歌這些名湖的佳詞麗句對應成輝,交融互補。

畫面藝術性


營造詩的意境
電視散文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新的電視藝術形式,它是文學與電視的 有機結合。是通過電視對詩歌、散文進行的藝術化的二度創作。它聲、情、畫並茂,營造了一種或美麗絢目或引人沉思的美好意境。如何用電視畫面語言來表現電視散文的思想感情呢?一篇好的散文,無論是敘事的抒情的還是哲理的,在創作這篇電視散文時,首先考慮的是如何完成文學的詩意到鏡頭的詩意、詩意的想像到具像的轉換。在這裡重要的是“意境”二字。所謂意境就是創作者的主觀思想感情與作品的客觀生活環境有機地融匯成完整的藝術整體。也就是作品所體現的景與情、形與神的有機結合所創造的統一而又獨特的藝術境界。它給予觀眾的不是簡單的思想主題的詮釋,而是深沉的藝術審美和感情,觀眾可以從作品特定的意境中感受到生活的優美和詩情,體味人生的真諦和哲理。我台采編的《煎餅》這篇散文是以過去沂蒙人的主食煎餅為主線,通過奶奶、媽媽和“我”三代人的生活經歷,反映出新中國成立前後直至改革開放沂蒙人生活的巨大變化,片尾解說詞是這樣的:“世界上有一些東西是普普通通的,然而它是美好的,也是偉大的,令人難以忘懷……”。解說這段文字時畫面上依次出現了一組掛著晶瑩露珠的小草,從蔥鬱的高山之間流淌出清澈的小溪,構成了全片最美最詩化的一筆,配以抒情的音樂,給散文營造了一種獨特的美的境界,使人從中感受到沂蒙人純樸的情懷。
運用造型語言開拓聯想
電視散文在表現思想和情感的時候,主要運用的是造型語言而非紀實畫面,這種造型語言具有某種像征性、隱喻性、甚至模糊性。目的是通過獨特的造型語言,開拓觀眾的聯想和想像思維,激發觀眾“再創造”的審美能力,使觀眾深切地感受到畫外之音、聲外之情和形外之神。造型語言本身不限於屏幕上具體展現了什麼,更重要的是它能讓觀眾感受到了什麼。
再以《煎餅》為例,片中有一段解說詞是這樣的:“姥娘姥爺在我媽很小的時候相繼去世,我媽和我5歲的舅舅只好到姥娘的姥娘家活命,虛歲18嫁到我家……”在編輯這段文字時,畫面是這樣表現的:(一開始漸起“嘩嘩”的大雨同期自然聲)傾盆大雨中搖曳的樹葉拉出傾斜的樹冠,雨點打在水窪里盪起一圈圈漣漪,雨中飄浮著一片枯黃凋零的樹葉,房檐下滴落著串串水珠……這組畫面、音響和解說相輔相成,情景交融,形像喻示了媽媽的凄苦身世,給人以極大的震撼。
蘊涵深刻的哲理
電視散文
電視散文
電視散文不像紀實性電視片那樣直白顯露,而是蘊涵在屏幕畫面和造型 語言之中,由電視觀眾去感受、領悟,這就體現出作品的哲理性。這種哲理意識在作品中的滲透,體現了創作者對題材本身的思考,表現了在更高層次上把握生活的意向。中央電視台第三套節目播放了一篇《一千張糖紙》的電視散文,說了兩個六七歲天真爛漫的小女孩在院子里不停地嬉戲玩耍,而其中一個小女孩的表姑為了減少一點聒噪,對她們許下了一個虛假的諾言,說如果兩個小女孩湊夠一千張糖紙,就可以換個電動狗,而當兩個孩子收起玩心,千方百計收集了一千張糖紙時,表姑卻笑彎了腰,說是同她們鬧著玩的。片子結尾處是這樣說:“孩子是可以批評的,孩子是可以責怪的,但孩子是不可以欺騙的,欺騙是最沉重的傷害。”在表現這段內容時,畫面上出現了一個小女孩,她在很長的台階上跑著,跑向高處,鏡頭從小女孩身上緩緩拉出,露出高高的台階大景,這幅畫面說明了什麼呢?還給孩子一份活潑的浪漫、可愛的童心?還是啟示人們給孩子一個健康向上的教育氛圍?也許全是,也許全不是,正是這些意蘊深沉,耐人琢磨的畫面語言,使得不同生活經歷、不同文化素養、不同審美情趣的觀眾獲得不同的感受。

相關欄目


電視散文作品
電視散文作品
自中央電視台1998年推出首屆《全國電視詩歌散文展播》在全國形成廣泛的影響后,六年來,中央電視台獨家拍攝的近百部作品將電視詩歌散文的創作推到了一個新的高度,為電視詩歌散文的持久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電視詩歌散文》的欄目宗旨是在眾多的綜藝晚會和娛樂節目中打造一個詩意化的空間,弘揚真善美,滿足廣大電視觀眾日益增長的對高品位文化的追求。以達到心靈的凈化、精神的啟迪和審美的愉悅。
《電視詩歌散文》無論在內容和形式上,每年都力爭有新的變化。如繼《名家名言》系列后,又推出《中外抒情詩歌欣賞》系列,採取名詩、名曲相結合和演播室朗誦的方式,讓觀眾在親切、溫馨的氛圍中享受了詩的真情和韻律。如《中國古詩詞欣賞》系列,以欣賞中國古典詩詞為主,選擇觀眾耳熟能詳的詩詞,採取詩詞和國畫相結合的方式,充分利用電視高科技製作手段,通過奇妙的三維畫面設計,以“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藝術效果給觀眾營造出一種古樸、淡雅的意境。如2003年又推出《文學也輕鬆》新版塊,打破了只要作品精美、“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思維定勢,在強調藝術性和欣賞性的基礎上,又在知識性、趣味性、參與性上大大向前邁進了一步,真正體現了“讓文學通過電視更加貼近觀眾,文學為大眾著想”的宗旨。
電視散文
電視散文
《電視詩歌散文》隨著央視的不斷推廣,在民間近年也越來越普及開來,為弘揚中國語言文學這種高雅藝術表現形式,眾多優秀的當代作家詩人和朗誦者,加入到這個行列。創作出大量《電視散文》和《音畫詩歌散文》等多種創作形式的優秀作品。讓高雅藝術走進民間,走進更多尋常百姓中。隨著普及,人們開始越來越喜歡這種集合文字、音樂、誦讀、畫面視頻為一體的全新語言文學藝術表現形式。近年,同時也湧現出大量的原創精品《電視散文》如:《枕著你的微笑入眠》《情竹》《如果我愛你》《用你的名字取暖》《仙境》《我想去西藏》等等。

精品


四月的黃昏
四月的黃昏
電視散文作品的拍攝則不斷以有價值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為主,如《世界自然文化遺產·中國系列》、《名家名作》系列、《古代名人》、《當代名家》系列、 《魂系瀘沽湖》系列、《井岡山》系列、《CHINA·景德鎮·瓷器》系列、《皖風·皖韻》系列、《馬背日記》系列、《星光獎獲獎作品系列》等。由於採取“主題系列組合,精品與新作捆綁”的策略,欄目風格呈現集約式和規模式效應。電視散文的文學性和藝術性要求較高,創作隊伍以國內專業作家和電影學院、廣播學院的高材生及文化公司、地方電視台的實力派導演為主,以達到文學語言和電視語言的完美結合。
經典的電視散文作品有:《夢》、《畫緣》、《梅殤》、《雪鄉》、《夢裡水鄉》、《問路天門》、《溪口印象》、《逝水忘川》、《村語呢喃》、《遙遠的岸》、《天門遺夢》、《魅力韶山》、《歌者流雲》、《崛起的一中》、《雪中黃石寨》、《美麗的項鏈》、《尋夢天門山》、《走進貓兒山》、《畢業了》、《最憶是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