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氧化鐵膠體

氫氧化鐵膠體

具兩性但其鹼性強於酸性的一種化學物質,新制的氫氧化鐵易溶無機酸和有機酸,可溶熱濃鹼。

氫氧化鐵中加稀鹽酸,溶液變黃。

膠體性質


極強氧化劑,如次氯酸鈉,在鹼性介質中,能將新制的氫氧化鐵氧化成+Ⅵ氧化態的高鐵酸鈉Na2FeO4。加熱時逐漸分解而成氧化鐵和水。不溶於水、乙醚和乙醇,溶於酸,在酸中的溶解度隨製成時間的長短而定,新制的易溶於酸,若放置時間長,則難溶解。氫氧化鐵 可用來制顏料、藥物、凈水,也可用來做砷的解毒藥等。
向氫氧化鐵膠體中滴加0.5mol/L鹽酸,首先能使膠體聚沉,繼續滴加該溶液時,沉澱有逐漸消失。
方程式:FeCl3+3H2O=Fe(OH)3(膠體)+3HCl

膠體製備


1.原理:FeCl3+3H2O =Fe(OH)3(膠體)+3HCl (注意:條件是‘沸水’,也就是說等號上面寫:沸水)⑵操作:向沸騰的蒸餾水中逐滴加入1~2mL飽和FeCl3溶液,繼續煮沸至液體呈紅褐色,停止加熱。
2.注意事項:
(1)實驗操作中,必須選用氯化鐵溶液(飽和)而不能用氯化鐵稀溶液。原因是若氯化鐵濃度過低,不利於氫氧化鐵膠體的形成。
(2)向沸水中滴加FeCl3飽和溶液,而不是直接加熱FeCl3飽和溶液,否則會因溶液濃度過大直接生成Fe(OH)3沉澱而無法得到氫氧化鐵膠體。
(3)實驗中必須用蒸餾水,而不能用自來水。因為自來水中含有雜質離子,易使製備的膠體沉澱。
(4)向沸水中逐步滴入飽和FeCl3溶液后,可稍微加熱煮沸,若長時間加熱,又會導致膠體聚沉。
(5)書寫製備Fe(OH)3膠體的化學反應方程式時,一定要註明“膠體”,不能用“↓”、“↑”符號。
氫氧化鐵膠體的電性
不能說“膠體帶電”,因為分散系呈電中性。
膠體粒子吸附溶液中的離子而帶電,當吸附了正離子時,膠體粒子荷正電,吸附了負離子則荷負電。不同情況下膠體粒子容易吸附何種離子,與被吸附離子的本性及膠體粒子表面結構有關。
法揚斯規則表明:與膠體粒子有相同化學元素的離子優先被吸附。
在高中製備氫氧化鐵膠體的實驗中,操作是向沸水中加入FeCl3溶液,由於Fe3+的水解,使溶液顯酸性,溶液中的OH-濃度較小,溶液中部分Fe(OH)3和HCl起反應:
Fe(OH)3+HCl==FeOCl+2H2O
FeOCl電離為: FeOCl==FeO+Cl
FeO是與Fe(OH)3組成類似的離子,所以被優先吸附使Fe(OH)3膠粒帶正電;如果在鹼性環境下,則可吸附OH-帶負電。
由此,我們常說的氫氧化鐵膠體帶正電,是由於膠體粒子帶有電荷,在電場的作用下,膠體粒子在分散劑中做定向移動(即電泳現象),而Fe(OH)3的電泳現象為:粒子向陰極運動,即Fe(OH)3帶正電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