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需要
國家需要
徠當我們把國家需要看作一類特殊的東西時,即把國家需要看作一個整體時,它具有如下特性:固有性。國家需要是國家有機體所固有的,而不是從外界強加給國家的。既然國家需要在本質上是匱乏或可能匱乏的事實,或者是由匱乏或可能匱乏必然引起的事實,既然匱乏在本質上是結構(包括亞結構和構件)的缺失,那麼,在客觀上,國家需要就一定是與國家結構二位一體、不可分割的。因為國家存在與國家結構具有同一性,所以國家需要和國家存在也具有同一性。
guó jiā xū yào
國家需要有兩層含義:1.它是由匱乏或可能匱乏引起的國家緊張狀態;2.它是國家獲取自身所匱乏或可能匱乏之物的傾向性。(庄一召《論國家需要——從國際關係學的視角》)
當我們把國家需要看作一類特殊的東西時,即把國家需要看作一個整體時,它具有如下特性:
固有性。國家需要是國家有機體所固有的,而不是從外界強加給國家的。既然國家需要在本質上是匱乏或可能匱乏的事實,或者是由匱乏或可能匱乏必然引起的事實,既然匱乏在本質上是結構(包括亞結構和構件)的缺失,那麼,在客觀上,國家需要就一定是與國家結構二位一體、不可分割的。因為國家存在與國家結構具有同一性,所以國家需要和國家存在也具有同一性。
客觀性。國家需要從且只從國家結構中產生。由於國家總是處於一定的國際關係中,因此也可以說,國家需要從且只從處於一定的國際關係中的國家的結構中產生。它是客觀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無論是誰都不能按照自己的意願消滅或創造國家需要。
折中性。國家不同於人,國家需要也不同於人的需要,它是國家內部不同地區、不同民族、不同階級或階層等等的需要的折中。不可否認,強勢群體的需要總是可以在國家需要中佔有更大的權重,但因為弱勢群體也是國家的有機組成部分,而且與強勢群體利害相關,所以,弱勢群體的需要也不可能被摒除於國家需要之外。應該指出的是,國家需要絕非國家內部各個群體需要的簡單相加,而是各個群體需要的合併、沖抵、共振乃至化合。這才是折中一詞的精義。
變動性。國家需要處於不斷的變動之中,這是國家內部和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一方面,舊的國家需要不斷消滅,新的國家需要不斷產生;另一方面,存在著的國家需要也不斷經歷著形態的更替、強度的變化……
動力性。國家需要是國家行為的動力,國家原需要是國家行為的原動力。它從根本上制約著國家的對外決策和國際社會實踐。馬克思說,“沒有需要就沒有生產。”我們也可以說,沒有國家需要就沒有國家實踐,就沒有國際關係。要深刻理解國家行為和國際關係,必須從認識和分析國家需要做起。
方向性。這有兩層含義:1.國家需要總是指向一定的價值。這裡的價值是指特定事物所具有的特定屬性,該屬性能夠滿足特定的國家需要,對於特定的國家需要來說,它是一種使用價值或有用性。2.國家需要常常指向特定的非常具體的事物,這種事物是價值的載體,也即需要對象。需要對象有賴於國家和國際環境的體系提供,但它有時候是短缺的和不明確的,因此國家需要並非總是能找到真正的需要對象。
上述六種特性可稱為國家需要的類特性。
當我們把國家需要看作許多抽象的或具體的需要的集合時,即把國家需要看作一個群體時,它具有如下特性:
多樣性。這首先是指任何國家的需要都是多元的,其次是指不同國家的需要各有其特殊性。
層次性。不同的國家需要在基礎性和重要性上存在梯度差異。這決定了不同的國家需要在追求滿足的過程中處於不同的優先順序別。
衝突性。無論是同一個國家的不同需要之間,還是不同國家的相同需要或不同需要之間,都經常發生衝突。這是由需要對象的稀缺所致。
上述三種需要可稱為國家需要的群特性。
正確把握國家需要的本質和基本特性,是我們理解原目的性國家需要、合目的性國家需要以及其他有關知識的必要前提。
(庄一召《論國家需要——從國際關係學的視角》)
1、原目的性國家需要
2、合目的性國家需要
徠匱乏性需要→反射性需要→希冀性需要→行動性需要→消費性需要→滿足性需要
附、論國家需要——從國際關係學的視角
本詞條內容完全來源於庄一召《論國家需要——從國際關係學的視角》一文。該文是世界上第一部對國家需要問題進行系統研究的論文,可謂國家需要研究領域的扛鼎之作。作者運用思辨的方法,對國家需要的本質、國家需要的特性、國家需要的形態、國家需要與國家利益的關係等一系列基本國際政治問題進行了嚴密的考察和分析。作者提出以“需要-權利”範式取代“利益-權力”範式,來指導國際關係研究與實踐,雖然帶有理想主義色彩,但實為構建平等與和諧國際秩序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