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力距離
權力距離
權力距離是用來表示人們對組織中權力分配不平等情況的接受程度,權力距離有大小之分,它的大小可以用指數PDI(power distance index )來表示。可以根據上級決策的方式(民主還是專制)、上下級發生衝突時下級的恐懼心理等因素來確定權力距離指數的概念。
權力距離是一種文化與另一種文化相區別的第一個維度,指的是社會承認和接受的權力在組織中的不平等分配的範圍。很大程度上顯示了權力距離權威性
權力距離霍夫斯泰德的四個維度考慮的主要是從社會角度來分析文化對組織的影響,他充分考慮了權力、環境以及社會對女性的重視程度,通過權力距離這個維度,判斷權力在社會和組織中不平等分配的程度。對這個維度,各個國家由於對權力賦予的意義不完全相同,所以也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比如,美國對權力的看法跟阿拉伯國家的看法就存在很大的差異,美國不是很看中權力,他們更注重個人能力的發揮,對權力的追求比阿拉伯國家要遜色不少;阿拉伯國家由於國家體制的關係,注重權力的約束力,由此,阿拉伯國家的機構,不管是政府部門或者企業都多多少少帶有權力的色彩。
比較項目 | 權力距離“大”的文化的基本特徵 | 權力距離“小”的文化的基本特徵 |
對權力的認識 | 權力是超越善惡的基本事實,與合法性無關 | 運用權力是合法的,並受到善意判斷的制約 |
對等級制度的態度 | 等級是實際的不平等;掌權者享有特權;權力所有者和不佔有權力的人之間存在潛在的衝突 | 每個人應有同等的權力;等級是為了便利而建立的不同角色;有權與無權之間存在著潛在的和諧 |
對等級順序的態度 | 等級順序嚴格,權力所有者應該最大程度地表現權力 | 等級差別應該減少到最低程度;有權力地位的人應該盡量造成這樣的權力印象,即比他們實際上所擁有的權力要小 |
對他人的信任度 | 他人是對權力的潛在威脅,幾乎不能信任 | 處於不同權力地位的人相互信任,很少感到威脅 |
對非權力合作的態度 | 基於對他人的不信任,認為非權力合作難以達到 | 以團結為基本 |
改變社會制度的方法 | 推翻掌權者 | 重新分配權力 |
德雷福斯案件
權力距離用來表示人們對組織中權力分配不平等情況的接受程度。一般而言,東方文化影響下的權力距離指數較高,人們對不平等現象通常的反應是漠然視之或忍受。而西方文化影響下產生的權力距離指數較低,“權利意識”深入人心使得他們對權力分配的不平等現象具有強烈的反抗精神。德雷福斯案件反映了西方文化個體權利意識明顯、等級取向淡薄的特點。這樣一個由普通的冤案致使內閣政府倒台的事件在東方文化的社會裡是絕不可能發生的。
國家和地區 權力距離指數
馬來西亞 104
瓜地馬拉 95
巴拿馬 95
菲律賓 94
墨西哥 81
委內瑞拉 81
中國 80
埃及 80
伊拉克 80
科威特 80
黎巴嫩 80
利比亞 80
沙烏地阿拉伯 80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80
厄瓜多 78
印度尼西亞 78
迦納 77
印度 77
奈及利亞 77
獅子山 77
新加坡 74
巴西 69
法國68
中國香港 68
波蘭 68
哥倫比亞 67
厄瓜多 66
土耳其 66
比利時 65
衣索比亞 64
肯亞 64
秘魯 64
坦尚尼亞 64
泰國 64
尚比亞 64
智利 63
葡萄牙 63
烏拉圭 61
希臘 60
韓國 60
伊朗 58
中國台灣 58
捷克共和國 57
西班牙 57
巴基斯坦 55
日本 54
義大利 50
阿根廷 49
南非 49
匈牙利 46
牙買加 45
美國 40
荷蘭 38
澳大利亞 36
哥斯大黎加 35
德國 35
英國 35
瑞士 34
芬蘭 33
挪威 31
瑞典 31
愛爾蘭 28
紐西蘭 22
丹麥 18
以色列 13
奧地利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