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口綜合征

灼口綜合征

徠灼口綜合征是以舌部為主要發病部位,以燒灼樣疼痛為主要表現的一組綜合征,又稱舌痛症、舌感覺異常、口腔黏膜感覺異常等。常不伴有明顯的臨床損害體征。無特徵性的組織病理變化,但常有明顯的精神因素,在更年期或絕經前後期婦女中發病率高,因此有人傾向該病屬心理疾病或更年期綜合癥狀之一。病因複雜,尚未統一觀點。但精神因素佔有突出的位置。舌燒灼樣疼痛為最常見的臨床癥狀,但也可表現為麻木感、刺痛感、味覺遲鈍、鈍痛不適等感覺異常。舌痛呈現晨輕晚重的時間節律性改變。過度說話、食乾燥性食物、空閑靜息時加重。但在吃工作、吃飯、熟睡、飲酒、飲食、注意力分散時無疼痛加重,或反而有疼痛減輕甚至消失。缺乏特殊有效療法,但心理治療的作用不可忽視。治療包括對因治療、對症處理、心理治療。患者精神負擔較重,可伴有失眠、抑鬱等精神癥狀。長期疾病,患者易有恐癌心理。

就診科室


● 口腔內科、口腔黏膜病科或口腔科

病因


● 病因複雜,尚未統一觀點。但精神因素佔有突出的位置。
● 局部因素:包括牙石、殘根殘冠、不良修復體,對義齒材料和口腔充填材料及藥物過敏,口腔內術后瘢痕刺激,過度飲酒,大量吸煙,長期嚼用含大量薄荷油的口香糖等理化刺激因素。此外,尚有局部真菌與細菌的感染因素。
● 系統因素:
● ● 更年期綜合征。
● ● 系統性疾病。
● ● 維生素和礦物質的缺乏。
● 醫源性:長期濫用抗生素引起菌群失調、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長期使用某些藥物。
● 精神因素:包括人格因素和恐癌心理。
● 神經系統的病變。

癥狀


● 舌燒灼樣疼痛為最常見的臨床癥狀,但也可表現為麻木感、刺痛感、味覺遲鈍、鈍痛不適等感覺異常。
● 疼痛部位多發於舌根部,約佔灼口綜合征的70%,其次為舌緣、舌背和舌尖。但其他部位如頰、唇、齶、咽等部位也可發生。
● 以單個部位發病多見,但也可累積兩個以上部位。
● 舌痛呈現晨輕晚重的時間節律性改變。過度說話、食乾燥性食物、空閑靜息時加重。但在吃工作、吃飯、熟睡、飲酒、飲食、注意力分散時無疼痛加重,或反而有疼痛減輕甚至消失。
● 病程長短不一,多數患者病程較長,逐漸加重,常連續發生數月或數年,其中無間歇期,少數患者明確的突發病史。
● 口腔伴隨癥狀包括口乾、舌乳頭萎縮、黏膜上皮充血發紅、局部水腫等。有口腔局部理化刺激因素存在時,尚有局部黏膜損傷、炎症、潰瘍等。
● 全身性癥狀除糖尿病、貧血、更年期綜合征的其他特殊癥狀外,一般有失眠、頭痛、疲乏、潮熱、易怒、多汗、注意力不集中、性慾降低、陰道灼熱感等。患者常精神緊張、抑鬱、憂心忡忡。
● 臨床檢查無明顯陽性體征。舌運動自如,舌體柔軟,觸診反應正常,舌黏膜正常或有輕度舌乳頭炎,但臨床癥狀與體征明顯不協調。

檢查


● 確診灼口綜合征需要進行口腔檢查。
● 口腔檢查:明確有無病變及病變部位、大小以及嚴重程度。
● 化驗檢查:血糖、性激素水平、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等。

診斷


● 醫生一般根據舌或口腔其他部位的燒灼樣疼痛等異常感覺以及臨床癥狀和體征明顯不協調的特徵進行診斷。
● 口腔檢查:應注意牙齒情況、殘根殘冠、唾液腺功能等。
● 化驗檢查:血糖、性激素水平等檢查有助於發現系統性發病因素。

鑒別診斷


● 舌部潰瘍、舌癌、三叉神經痛、舌乳頭炎等鑒別,以上病損均有明顯的特徵,且與臨床癥狀相符。需到醫院就診,醫生根據病史、臨床表現、體格檢查和輔助檢查排除其他疾病,進行診斷。

治療


● 缺乏特殊有效療法,但心理治療的作用不可忽視。
● 對因治療:消除局部刺激因素,停用可疑藥物。
● 對症處理:伴有失眠、抑鬱等精神癥狀者可服用抗焦慮藥物、抗精神病藥物、抗癲癇藥物、鎮痛藥物。
● 心理治療:心理療法又稱精神治療,就是運用心理學的原則和技巧,通過治療者的言語和非言語的溝通方式對患者施加影響,達到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和行為方式,從而減輕癥狀和提高治療效果。

危害


● 患者精神負擔較重,可伴有失眠、抑鬱等精神癥狀。長期疾病,患者易有恐癌心理。

預后


● 患者可能需要嘗試多種治療方法的組合,並且經過一定的時間才能見到明顯療效。但有報道稱,大約1/3的灼口綜合征患者會在3~5年內不接受任何治療而有所改善。

預防


●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過喝冷飲吃冰片、按時服藥、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飲料、注重心理健康、尋求他人幫助和支持等緩解疼痛,減輕癥狀,防止複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