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刀背麝香龜的結果 展開

刀背麝香龜

刀背麝香龜

刀背麝香龜(學名:Sternotherus carinatus)是動胸龜科、麝香龜屬的一種爬行動物。刀背麝香龜最顯著的外形特點是背甲具有明顯的嵴棱,形成陡峭的斜坡,特別是幼龜更突出。另外,其盾片呈淺棕色至淺橙色,並帶有深色的小點或放射狀條紋以及深暗色的邊沿(這些圖案在老年龜身上可能會褪去)。幼體時腹部灰白色至粉紅色並帶有深色斑點,成體腹部呈灰白色。喉盾缺失,所以腹部只有10枚盾片。胸盾與腹盾間具有鉸鏈關節。鼻部略呈管狀突出,下頜長有觸鬚。

刀背麝香龜性情溫和,在原產地數量較多,3-11月份活動,並時常曬背。生活於沼澤,或是水流緩慢、底部鬆軟、水生植被茂盛的小溪和河流,屬水棲龜類。它具有一定的抗寒能力,可冬眠,最適生活溫度為18-32℃,當溫度低於18℃時逐漸停食,低於10℃時進入冬眠狀態。原產於美國(德克薩斯州、俄克拉荷馬州密西西比州路易斯安那州、阿肯色州、阿拉巴馬州)。

形態特徵


刀背麝香龜最顯著的外形特點是背甲具有明顯的嵴棱,形成陡峭的斜坡,特別是幼龜更突出。另外,其背甲(盾片)呈淺棕色至淺橙色,並帶有深色的小點或放射狀條紋以及深暗色的邊沿(這些圖案在老年龜身上可能會褪去)。背甲是卵形的,向上傾斜以形成一個三角形的高圓頂殼(通常高16厘米),並帶有一個內側龍骨(脊椎骨上的中脊)。由於是三角形,因此在椎骨之間存在重疊。背殼的長度在10.2-11.7厘米之間。幼體時腹部灰白色至粉紅色並帶有深色斑點,成體腹部呈灰白色。喉盾缺失,所以腹部只有10枚盾片。
刀背麝香龜
刀背麝香龜
胸盾與腹盾間具有鉸鏈關節,肛門切口較小。膚色呈灰色、粉紅色或淺棕色,帶有小黑斑,略微鉤住的下巴上有小黑斑。鼻部略呈管狀突出,下頜長有觸鬚。雄性的特徵是在其大腿和後肢具有更長和更粗的尾巴以及鱗片的粗糙斑塊。儘管雄性的體形可能略大於雌性,但幾乎沒有其他區別的兩性特徵。

生活習性


刀背麝香龜性情溫和,在原產地數量較多,3-11月份活動,並時常曬背。
刀背麝香龜
刀背麝香龜
生活於沼澤,或是水流緩慢、底部鬆軟、水生植被茂盛的小溪和河流,屬水棲龜類。它具有一定的抗寒能力,可冬眠,最適生活溫度為18-32℃,當溫度低於18℃時逐漸停食,低於10℃時進入冬眠狀態。

分佈範圍


刀背麝香龜原產於美國(德克薩斯州、俄克拉荷馬州、密西西比州、路易斯安那州、阿肯色州、阿拉巴馬州)。中國有引種。
刀背麝香龜
刀背麝香龜

繁殖方式


求偶、交配
刀背麝香龜在自然情況下,交配季節在4-5月和9-10月。在人工飼養條件下,發情時間根據各地飼養環境溫度而不同。發情高峰期在4月和9月。在發情期,雄性比較暴躁,雄性之間有互相咬爪、咬頸現象。交配多在清晨和傍晚,且多在淺水區進行。雄龜求偶時,主要表現為圍繞雌龜遊動、追逐雌龜、爬背、點頭、觸咬等現象。由於刀背麝香龜的脊棱太高,交配時容易翻身滑落,雄性用兩后趾牢牢抓住雌龜,躺在水裡進行交配。交配過程可持續1小時。
產卵
刀背麝香龜在野外產卵季節為5-7月。在人工飼養下,可適當通過控制環境溫度來調節產卵時間。產卵高峰期為5月下旬至6月下旬,7月產卵明顯減少。刀背麝香龜每年可產3-8枚卵,一般產3-5枚者居多。
刀背麝香龜
刀背麝香龜
卵可分兩次產出,每次產卵1-3枚。產卵多在夜間進行,午夜前結束。產卵前雌龜會反覆尋找最佳產卵地點,產卵前可挖沙數次,直到雌龜滿意才會將卵產下。產卵前,雌龜會反覆巡視產卵場,確定安全之後才會開始用兩前肢挖沙,挖沙時如遇到外界打擾受到驚嚇,會放棄沙坑鑽入水中。挖好的沙坑深8-10厘米,寬5-7厘米。雌龜挖好沙坑後會轉身,將身體後部向沙坑內傾斜,泄殖腔對準沙窩開始產卵。產卵結束,雌龜經過短暫休息后,會用後肢將身體周圍的沙土推到沙坑內,並用腹甲反覆壓沙坑上的沙土,把沙土壓實、壓硬后離開。雌龜沒有護卵行為。
龜卵的收集與孵化
1、龜卵收集:在龜產卵季節的清晨,根據龜爬行和挖埋沙土的痕迹尋找其產卵地點,做好標記。下午將卵取出。收集龜卵時,應輕輕挖開沙土,小心取出龜卵,使卵在收集盒內與在沙土中方向一致,挖卵后重新鋪平沙土。產卵季節應每隔3天將整個產卵沙地系統挖一遍,尋找遺漏的龜卵並且疏鬆沙土。
2、受精卵鑒別與孵化:刀背麝香龜的卵呈長橢圓形,灰白色。產出1-3天內,受精卵的中部會出現清晰的環狀受精斑,白色受精斑逐漸向兩極擴張,直到整個卵變成白色為止。卵產出7天後仍看不見受精斑,則為未受精卵。把篩選出的受精卵放入孵化箱內進行人工孵化。挑選受精卵時,需小心輕拿輕放,防止震動。孵化前,孵化室用每升10毫克二氧化氯溶液噴灑消毒,孵化箱和蛭石需經過太陽曝晒或高溫消毒。受精卵放在孵化箱內恆溫孵化,在孵化箱內鋪3-5厘米厚的蛭石,把受精卵放在蛭石上,注意卵的方向不要變。卵的間距為2-3厘米,在卵上覆蓋3厘米厚的蛭石。在孵化箱上貼好標籤,記錄好種類、產卵日期、數量等信息。孵化溫度控制在28-30℃,濕度控制在手握成型、鬆開即散為宜。切忌噴水過多,防止濕度過大而致龜卵脹裂。在孵化過程中應定期檢查卵的發育情況,遇有發霉的龜卵應及時剔除,以防止污染正常發育的龜卵。孵化過程中使用的器具應嚴格消毒,防止污染龜卵。
3、稚龜出殼:稚龜出殼一般需要6-24小時,破殼時稚龜首先會用頭上的卵齒頂破卵殼,然後用前肢劃破卵殼,稍作休息再爬出卵殼。剛剛出殼的稚龜腹部一般帶有少量未吸收完的卵黃,稚龜會自行鑽入周圍的蛭石內躲避。稚龜出殼后1-5天內腹部卵黃即可吸收完畢。將腹部卵黃吸收好的稚龜放入消過毒的水盆里暫養,觀察其吃食正常后即可轉入育苗室或放入池中飼養。

養殖技術


飼養環境

1、親龜池:刀背麝香龜喜深水,但飼養環境水深不宜超過50厘米,池中應分深水區、淺水區、陸地及水中曬背台。水中應準備水草,陸地應多種植物供其躲避。飼料台設置在池邊淺水區,其側邊向水面呈20°傾斜,且入水10厘米,以方便觀察龜攝食。注意及時清理未被取食的飼料,以防止剩餘飼料破壞水質。
2、產卵場:刀背麝香龜產卵場應建在離水面不遠處的陸地上。產卵場應設置龜房,龜房上面及正面應用木板或石棉瓦遮擋,僅在兩側留有進出的通道,陰暗避光的安靜環境可以增加龜的安全感,有利於龜產卵。龜房沙池內鋪20-30厘米厚的細沙土混合物(沙土比例為1:1,沙粒直徑為0.5-0.8毫米),濕度為5-8%。沙土以手握成形、鬆開即散為佳。龜房周圍應多栽種植物,來提高生境多樣性。

親龜養殖

親龜選擇與消毒
挑選親龜時應盡量挑選體型較大,四肢粗壯有力,體表無外傷及寄生蟲,切忌個體消瘦及有外傷者。親龜在陸地上爬行時要求腹甲不拖地,若將龜的腹部向上放置,要求親龜可以迅速以頭頂地翻轉過來。一般要求體長12厘米以上即可,雌雄比例為1-3:1。親龜在檢查剔除有體外寄生蟲、有明顯消瘦和有外傷個體后,可以用每升10毫克高錳酸鉀溶液浸10分鐘進行消毒處理,然後用清水沖乾淨。親龜池可用每升20毫克高錳酸鉀溶液浸泡之後,用清水刷洗乾淨。
刀背麝香龜
刀背麝香龜
親龜培育
1、飼料及投喂:刀背麝香龜飼料應主要以動物性飼料為主,一般以小魚、小蝦、螺類及動物內臟為主。刀背麝香龜對環境適應性強,為保證飼料營養全面,應多種飼料混合或交替投喂。同時應在飼料中添加微量元素及複合維生素等,以促進親龜性腺發育並提高產卵量和受精率。投喂時應把飼料投喂到岸邊,觀察龜的攝食情況並及時清理剩餘食物避免污染水質。餵食量應根據龜的數量和環境溫度決定,溫度波動較大時應停止投喂。
2、水質管理:刀背麝香龜對水質要求較低,喜歡老水,切忌換水過勤。換水時應根據飼養池中水質、環境溫度等情況更換新水,一般情況下每次換水量為池中水量的一半。換水時應注意水溫變化,防止水溫差過大。池中應鋪少量泥沙,池中應種植些水生植物。

病害防治

飼養過程中,對病害的防治應以預防為主。應多注意溫度變化、水質變化及攝食情況。飼料中應適量添加維生素等提高龜的免疫力。發現有狀態不佳的龜應及時拿出,單獨飼養,避免疾病傳染。
刀背麝香龜
刀背麝香龜
刀背麝香龜對環境適應性較強,飼養時應注意防治腐皮、感冒、腸胃炎等幾種常見疾病。

保護現狀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0年ver3.1)——無危(LC)。

主要價值


刀背麝香龜是非常受歡迎的淡水養殖龜類,在中國有一定的養殖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