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斑前膜

黃斑前膜

黃斑前膜是一種眼科疾病,表現為沿著視網膜黃斑區表面生長的纖維增生膜。這種疾病可以發病於人的幼年期到老年期的各個階段,但最為常見的發病階段是中老年階段,女性多於男性,多為單眼發病。無確切原因者,稱為原發性或特發性黃斑前膜;發生於孔源性視網膜脫離及其複位手術(如光凝、冷凝、電凝、術中或術后出血、術后葡萄膜炎症反應)、眼內炎症、視網膜血管阻塞、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眼外傷、玻璃體積血者,稱繼發性黃斑前膜。黃斑前膜的常見癥狀有視力下降、視物變小、視物變形和單眼復視等。嚴重的持續性黃斑前膜可造成視網膜結構不可逆破壞,造成患者嚴重視力損害。黃斑前膜可通過手術治癒。

就診科室


● 眼科

病因


● 黃斑前膜由多種因素引起,一般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黃斑前膜。
● 原發性黃斑前膜又稱特發性黃斑前膜。發生在沒有相關眼部異常或病史的眼,原因不明,好發於老年人,被認為是一種與年齡相關的增生性疾病。特發性黃斑前膜的患者中57%~90%存在玻璃體后脫離。
● 繼發性黃斑前膜:可見於多種疾病,如視網膜脫離和視網膜脫離手術、視網膜靜脈阻塞、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各種眼內炎症、視網膜血管瘤、視網膜色素變性等眼底疾病、眼外傷和視網膜光凝、冷凝術等。

癥狀


● 黃斑前膜發病隱匿,且發展較慢,多在不知不覺中起病,初期沒有明顯癥狀,疾病發展時可以引起視力下降、視物變小、視物變形等。

檢查


● 可通過視力檢查、阿姆斯勒表檢查、眼底鏡檢查、眼底照相(圖1)、眼底相干光斷層掃描(OCT)檢查確診黃斑前膜,其中OCT掃描最為關鍵。

診斷


● 醫生根據典型的臨床表現和眼底所見以及OCT掃描結果診斷本病。
● 患者出現緩慢視力下降,可伴有視物變形。
● 視力檢查可發現視力下降、阿姆斯勒表檢查可發現視物扭曲變形。
● 通過直接/間接眼底鏡及三面鏡等檢查可見黃斑區正常的中心凹反光消失,常有金箔樣的反光存在,黃斑周圍的視網膜血管受前膜的牽引,常常有血管扭曲的現象。
● 眼底相干光斷層掃描(OCT)(圖2)顯示黃斑區視網膜神經上皮層表面厚薄不易的高亮光帶,可以和視網膜表面完全粘連或部分粘連,黃斑中心凹厚度增加,部分可出現黃斑假性裂孔、板層裂孔、黃斑囊樣水腫或視網膜神經上皮脫離。

鑒別診斷


● 病因鑒別:需除外特發性黃斑前膜以外的致病原因,如視網膜脫離手術、眼內炎症、眼外傷、視網膜血管疾病等導致的繼發性黃斑前膜。
● 黃斑裂孔:部分患者黃斑前膜形成時可使視網膜增厚,並向中心環形堆積,在檢眼鏡或眼底彩照下中心凹區域對比周圍區域呈暗紅色改變,頗似黃斑裂孔。但在OCT圖像上表現為中心凹呈陡峭的形態,視網膜神經上皮層光帶仍保持完整。而黃斑裂孔在OCT圖像上可呈現中心凹部位視網膜神經上皮缺損。
● 出現視力下降、視物變形等癥狀時,應及時去醫院就診,請醫生進行診斷和鑒別診斷。

治療


● 黃斑前膜目前尚無有效藥物治療。
● 僅輕度視力下降或視物變形,且比較穩定無需處理。
● 如果視力進行性下降,且有明顯視物變形或復視, 則可行玻璃體切除手術剝除黃斑前膜。

危害


● 黃斑前膜會影響患者的視功能,進而影響患者的生活和工作。
● 嚴重的持續性黃斑前膜可造成視網膜結構不可逆破壞,造成患者嚴重視力損害。

預后


● 黃斑前膜患者如果視力進行性下降,且明顯視物變形,則可行玻璃體切除手術剝除黃斑前膜。黃斑前膜由於黏附在視網膜的表面,手術比較困難,有一定風險,術后也有複發的可能。
● 黃斑前膜術后視力恢復期較長,一般要半年以上,術前視力愈好,術后視力恢復愈佳。大部分患者的視物變形癥狀可得到改善,視力可以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預防


● 特發性黃斑前膜目前尚無有效預防方法。
● 對於存在明確病因的非特發性黃斑前膜,可通過治療原發病以及密切隨診檢查預防黃斑前膜的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