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連性腸梗阻

粘連性腸梗阻

粘連性腸梗阻是指由於腹腔內腸道粘連而導致的腸內容物無法在腸道內順利通過和運行,屬於機械性腸梗阻的範疇。該病多繼發於腹部手術,也有患者因腹腔感染或先天因素等其他原因發病。粘連性腸梗阻臨床主要有腹痛、腹脹、嘔吐和停止排氣排便等癥狀。本病治療包括手術和非手術兩種方式,手術治療能夠達到治癒,一般預后較好。未積極治療者可能併發腸穿孔、壞死或多器官功能衰竭等疾病,有術後患者併發腸瘺,嚴重者有生命危險。

就診科室


● 普通外科或外科、急診科

病因


● 粘連性腸梗阻最常見的病因是腹腔手術,少部分新生兒可能先天發病。

後天因素

● 腹部或盆腔手術
● 腹腔內炎症
● 腹腔積水、出血
● 腹腔放療和化療

先天因素

● 先天患病者很少,多見於新生兒,腸管發育異常導致本病,或因胎糞性腹膜炎所致,具體發病機制尚不明確。

癥狀


● 粘連性腸梗阻臨床表現與大部分腸梗阻相似,臨床以腹痛、腹脹、嘔吐和停止排氣排便為主。

腹痛

● 多為陣發性絞痛,疼痛劇烈,患者自覺腹內有氣體竄行。

腹脹

● 腹脹程度可不相同,常表現為不對稱的腹部膨隆,梗阻越嚴重,腹脹部位越低;有時梗阻雖完全,但由於腸管貯存功能喪失,嘔吐早而頻繁,也可不出現腹脹。

嘔吐

● 梗阻位置較高的患者嘔吐頻繁,嘔吐物為胃內容物。
● 梗阻位置低的患者嘔吐出現較晚,嘔吐物帶有糞臭味。

停止排氣排便

● 早期即可出現此癥狀,隨著病程進展愈發嚴重,直至完全停止。

其他癥狀

● 晚期患者也可能出現乏力、食慾減退、心慌、尿量減少和意識模糊等表現。

檢查


● 診斷粘連性腸梗阻主要的檢查有腹部X線片、CT、磁共振等。
● 腹部X線片
● ● 腹部立位平片對於粘連性腸梗阻的早期診斷和病情監測都有重要意義。
● CT和磁共振
● ● 能幫助醫生判斷梗阻位置和程度,並指導治療。

診斷


● 醫生診斷粘連性腸梗阻,主要是依靠患者病史、典型的臨床表現和腹部X線片等檢查結果綜合分析。
● 粘連性腸梗阻患者多有腹部手術、腹腔內感染或其他有關的腹部疾病病史。
● 臨床主要表現為陣發性的腹部劇烈絞痛、腹脹、頻繁嘔吐和停止排氣排便。
● X線腹部立位平片可見階梯樣液平面,CT則能提示梗阻部位和程度等。

鑒別診斷


● 一些疾病如麻痹性腸梗阻、機械性腸梗阻也會出現陣發性腹痛、腹脹、嘔吐、停止排氣排便等與本病類似的表現,但麻痹性腸梗阻很快出現休克表現,麻痹性腸梗阻腹痛較輕或不明顯,利用腹部X線片、CT等檢查也能進一步幫助鑒別。
● 當患者腹痛劇烈或癥狀不明顯而無法自行判斷時,需要儘早去醫院接受檢查和治療,以免耽誤治療和預后。

治療


● 粘連性腸梗阻患者病情簡單或早期不完全梗阻,一般考慮非手術治療;經治療無好轉或突然加重,或反覆發作的粘連性腸梗阻則應儘早手術。

非手術治療

● 最基本的治療方式是禁食和胃腸減壓。
● 使用足量的生長抑素減少消化液的分泌和丟失。
● 通過利尿、脫水等方式,必要時使用糖皮質激素,以改善腸壁水腫。
● 保證足夠的營養支持和供給。

手術治療

● 小片粘連可簡單切斷分離。
● 合併腸壞死者行腸切除吻合術,腸排列術。

危害


● 粘連性腸梗阻幾乎都伴有陣發性的腹部劇烈絞痛,影響正常生活的同時給患者帶來極大痛苦。
● 少數患者併發腸穿孔和腸壞死等疾病。
● 手術治療的患者術后可能併發腸瘺,術後有再發梗阻風險。
● 部分患者就診或治療不及時,可能繼發脫水和休克,甚至發展成感染性中毒性休克合併多器官功能衰竭,危及生命。

預后


● 粘連性腸梗阻患者早期對症治療可改善癥狀,病情嚴重者經手術治療也能達到治癒,預后較好。
● 部分患者可能併發腸壞死、休克等嚴重併發症,甚至危及生命。

預防


● 積極治療原發病如腹腔內感染,解除誘因。
● 腹部手術后儘可能早地下床活動,防止腸道粘連。
● 避免久坐久卧,選擇易消化的飲食物,勿進食較硬的食物,多食蔬菜水果,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
● 反覆發作的粘連性腸梗阻儘早行手術治療,避免導致嚴重併發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