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塘鎮

廣西賀州市蓮塘鎮

蓮塘鎮,廣西壯族自治區賀州市八步區下轄鎮,位於賀州市八步區東部,東接黃洞瑤族鄉,南鄰賀街鎮,西連城東街道辦事處,北靠黃田鎮。行政區域面積192.7平方千米。

清朝,屬賀縣。1989年4月29日,鄉改鎮。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時,蓮塘鎮常住人口為77619人。截至2020年6月,蓮塘鎮下轄19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蓮塘圩(蓮塘村)。

2017年,蓮塘鎮實現財稅總收入1229萬元;企業總收入4億元,總產值3.1億元,其中工業總產值2.6億元;固定資產投資448億元;招商引資項目5個,完成投資額3.15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860元,比上年增長6%。

建置沿革


清朝,屬賀縣。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設有蓮塘鄉,屬賀縣。
1950年,為賀縣第三區,后改稱蓮塘區。
1958年,設立蓮塘公社。
1984年,蓮塘公社撤改為蓮塘鄉。
1985年7月,劃出黃洞、都江、石門3個村歸黃洞鄉。
1989年4月29日,鄉改鎮。

自然環境


鎮境地處半山、半平原區,地勢東北高,西南低,東西走向,呈不規則長方形。主要山嶺有摩天嶺、東嶺等10多座,海拔均在600~800米。河流主要是臨江及其支流馬尾河,水力資源豐富,土質大部分為黃紅壤,有少量沖積土。境內遍布的石灰岩石山是生產水泥原料和建築石料的豐富資源,地下富藏錫礦;全鎮耕地面積59282畝,其中水田41864畝,旱地17418畝。蓮塘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光、熱、水、風較為充足,氣候溫和,雨量充沛,一年四季均可耕作,歷年平均降雨量為1500~1800毫米,歷年平均相對濕度為60%,平均氣溫為一月均溫9.5℃,七月均溫28.7℃,全年無霜期299天。旅遊資源豐富,尤其是坐落於仁沖村的江氏祖屋是中南五省區目前保留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典型客家圍龍屋,整座房屋佔地20多畝,建築面積達6.5畝,素有“九廳十八井”之稱,自然風景優美,曾是電視劇《茶是故鄉濃》、《酒是故鄉淳》、《圍屋裡的女人》的拍攝地。

社會事業


城鎮建設

鎮境內有2個市場,一是永慶圩,位於鎮城區東南,距蓮塘圩9公里,建於光緒八年(1882年) ;二是蓮塘圩,位於鎮城區西南面,建於1995年,新老市場相距100米,有蓮興街相連接。 1994年後,蓮塘加大城區建設,投資近1300萬元拓寬長530米、寬35米的蓮塘過境公路主幹道,新開通新農貿市場18米街道、16米街道共5條,排污溝2000米,安裝路燈40多盞,種上綠化林200多株、城區綠化面積3500多平方米。興建了信用社、糧所、農業銀行、鎮小學、鎮第一中學、土地所、醫院辦公大樓、宿舍樓,鎮城區居民80%建了磚混樓房。鎮城區由原來30公頃增加到60公頃。

交通

國道323線柳(州)鷹(陽關)公路和國道207線梧(州)八(步)公路交匯於鎮城區,信(都)八(步)二級公路貫穿東鹿、古柏兩村,從蓮塘乘車可經過廣東懷集直抵廣州及珠江三角洲,也可經鹿寨上桂海高速公路直達柳州、南寧、欽州、北海等地,向北217公里可到達桂林,距梧州口岸機場僅150公里,當天可到香港和飛抵新、馬、泰等國家和地區。同時開通全鎮19個村的四級公路,實現村村通公路的目標。賀江貫穿南北,馬尾河流經鎮政府駐地,水陸交通極為方便。

郵電

清宣統元年(1909年),蓮塘始設郵政代辦所。1998年,建成一幢郵政辦公大樓,負責全鎮範圍內的郵件、信件的接送,“九五”期間(1996~2000年),新成立了蓮塘電信分局,新建了電信大樓,全鎮安裝程式控制電話3000多部,行動電話4000多部,新增建6個行動電話信號差轉檯,實現村村通郵、通電話。

科技

1995年建立鄉鎮級科委1個,建立農科培訓基地20個,每年舉辦各種種養培訓班、科技講座20多期。至2001年,參訓人數累計達3萬人次,全鎮95%以上的農民掌握1~2門科技種養技術;成立養豬協會、蔬菜協會、水果協會、流通協會等46個農村經濟合作組織。1999年上半年,全區推廣蓮塘鎮在廣西率先創辦“公司+協會+農戶+市場”的農村經濟發展新模式。

文化

1979年建立鄉鎮文化站。1998年創辦鎮圖書館,館舍面積300多平方米,內設60多個閱覽座位,藏書1.4萬冊,報刊30多種,年平均接受群眾來館學習2萬餘人次,借閱圖書7000冊以上。2001年有圖書館2個(含村級圖書館1個),影劇院1個,燈光球場6個,衛星地面接收站6個(含村級5個),有村級文藝隊、籃球隊各19個,大的節假日都安排有文體活動;廣播電視覆蓋率達100%,全鎮12個村通了閉路電視,用戶達4200戶。

教育衛生

1998~2002年,投入1300萬元改造校舍等基礎設施,全鎮有26所中小學校,教職員工2654人,其中有普通初級中學3所,在校生3070人,中心小學4所;完小19所,在校生11478人;成人技術學校21所,培訓學生1.8萬人次。2001年全鎮實現青壯年掃盲率99.8%和適齡兒童入學率99.5%的“兩基”達標。全鎮有衛生院1個,計劃生育服務所1個,村級計生服務室19個,衛生所25個,醫院病床46張,衛生技術人員105人,其中醫師82人,護士23人,衛生防疫組1個,婦幼保健組1個,農村合作醫療點24個。

經濟概況


教育事業
2011年,蓮塘鎮鎮春學期寄宿生2965人,受助貧困寄宿生1483人,受助金額74.15萬元,秋學期寄宿生3033人,受助貧困寄宿生1384人,受助金額69.2萬元。實行國家義務教育“兩免一補”政策,免費提供教科書、免收學雜費,享受免費教科書的中小學生共計18252人次。
2011年末,蓮塘鎮有中小學25所,其中初中3所,小學22所,教師559人,在校生9404人,其中初中3380人,小學6024人,九年義務教育普及率為89.8%。中、小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合格率100%。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8%,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體育事業
2011年末,蓮塘鎮境內有中學運動場3個,全鎮19個村均有籃球場,在鎮政府駐地有燈光籃球場、氣排球、乒乓球台等體育設施。
醫療衛生
2011年末,蓮塘鎮有衛生院1所;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95%,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7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72061人,參合率96.6%。
社會保障
2011年,蓮塘鎮有26137位農村居民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共發放社會養老金464萬元;3793位城鄉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共發放最低生活保障金442萬元。危房改造658戶。共發放家電下鄉、汽車下鄉補助資金275.4萬元。發放糧食直補19萬元,良種補貼107萬元。
脫貧攻堅
2017年,蓮塘鎮貫徹落實“高水平”脫貧要求,篩選出預脫貧戶“八有一超”全達標戶199戶953人,完成八步區分解任務979人的97.3%。脫貧后全鎮貧困發生率降為1.94%。有266戶貧困戶簽訂易地搬遷意向書並交納訂金,參加搖號領到房號鑰匙。同年9月28日,八步區易地扶貧入住儀式在蓮塘安置小區舉行,有187戶貧困群眾搬進新家住上新房;有30戶貧困戶申請危舊房改造,全部驗收完畢並可入住;363戶貧困戶申報第一批產業政策補助,892戶貧困戶申報第二批產業政策補助,總額267.75萬元。年內,開展貧困人口動態調整工作,對新識別貧困戶和返貧戶再次一戶戶過關,現場分析、評議每戶貧困戶的致貧原因和檢查檔案台賬,嚴格把關,確保貧困群眾不漏評一人不錯評一戶。新納入171戶654人,退出戶返貧15戶55人,錯評剔除20戶73人。白花村充分利用當地資源優勢,在產業脫貧上出實招,發展春曬煙、馬蹄、紅薯、芋頭等特色產業,種植規模發展到1200多畝,春曬煙成為白花村的特色產業,有37戶貧困戶種植。其中白花村農副產品加工廠解決了72戶貧困戶的就業問題,村集體年增收5萬多元,貧困人口年均增收5000餘元。截至年底,3個貧困村集體經濟收入超2萬元。

綜述

2004年,完成農業總產值3億元,比上年增長5%;鄉鎮企業總收入10億元,增長24.5%;財政收入1176.5萬元,增長59.85%;農民人均純收入2388元,增長12%,實現了歷史性突破!

工業

鄉鎮企業“八五”期間該鎮抓了蓮粵水泥廠的管理,使該廠水泥產量從1993年的43000噸增加到1995年的46000噸。投資100萬元,於美儀瓷廠新建一條70米長的烤花爐。1994年以來與黃洞林場合作投資250萬元興辦賀州市興達磚廠;與柳州東風汽配廠等單位聯合投資280萬元興辦賀縣東風商貿公司,投資15萬元辦起木材加工廠。鼓勵經濟能人引資1965.95萬元上項目445個,其中100萬元以上企業3個,50萬元以上企業3個,10萬元以上3個,10萬元以下村辦、聯戶辦、個體私營企業436個。至1995年底,該鎮有企業1251個,當年鄉鎮企業總收入3.2億元,比1991年增11倍;總產值3.1億元,比1991年增9.2倍。2001年全鎮共有企業1641家,外資企業3家(港台客商獨資2家),當年成立了以鎮黨委書記、鎮長為組長的招商引資領導小組,當年引資2083萬元,招商辦企業145家,建立企業示範區1個,佔地7.5平方公里,分為重工業、建材業、陶瓷業、食品加工業、休閑文化娛樂等功能區,形成“連片開發、多種經營、集約生產、統一管理”的多元化為主體科學規範的鄉鎮企業生產管理區,有建材、日用瓷、冶鍊、鑄造、化工、果蔬加工、糧油食品、石材加工、交通運輸、建築、飲食服務11個門類,並以建材、日用瓷生產為龍頭。2001年超100萬元產值的磚廠、軋鋼廠、冶鍊廠、陶瓷等企業18個,農副產品加工企業4個,販運流通車隊1個;年產蓮花牌日用瓷15000件,錫錠1440噸,果蔬加工510噸 (主要品種有五味桃、李姜系列、話梅、沙梨酸、豆角酸、生薑),白膠泥4637噸,鐵鋼鑄造200噸。2002年鄉鎮企業總收入6.71億元,總產值6.08億元,工業總產值3.98億元,分別比上年增12.47%、12.46%、4.91%。
八步區蓮塘鎮加大招商引資工作力度,實施工業強鎮戰略。通過創建美新工業園和長灣工業園,築巢引鳳,使鄉鎮企業步入良性發展的快車道。實現在建續建項目19個,計劃總投資達9158.5 萬元,累計完成投資6703萬元。目前,全鎮共有鄉鎮企業1726 家,完成鄉鎮工業企業增加值1.73億元,年上交稅金806萬元,實現大項目帶動大發展戰略,為全鎮經濟的快速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農業

農 業“八五”期間(1991~1995年),蓮塘鎮以科技興農作為振興農村經濟的主要措施之一,並提出向“噸谷鎮”邁進的目標。 1995年,稻穀總產量27707噸,比1991年增加5254噸,平均每畝單產量由1991年的426公斤增加到1995年的508公斤,糧食總產量從1991年的35806噸增加到1995年的40108噸。蓮塘鎮是賀縣蔬菜主要產地之一,“八五”期間,建立了螺橋、桂水、美儀、龍雅萬畝蔬菜示範區,全鎮蔬菜種植大發展,1995年種植面積50035畝,比1991年增加了43112畝,產值9295萬元。同時還大種馬蹄,1995年種植面積達1373畝,總產2719噸。東鹿村僅馬蹄一項產值就達280萬元,平均每戶收入4800元。1995年有411個果場,水果面積18406畝,為1991年的2693畝的6.83倍;水果產量2211噸,為1991年594噸的3.72倍。 “八五”期間,蓮塘鎮養豬業也有大發展,1995年生豬年末存欄11.07萬頭,比1991年增2.34萬頭;出欄10.1萬頭,比1991年增7.47萬頭;豬花外銷35萬頭,比1991年增10萬頭。1995年畜牧業產值8696萬元(1990年不變價) ,比1990年增長7倍。該鎮黨委、政府為順利實施“菜籃子”工程,積極為農民提供“產、供、銷”一條龍服務,在廣東的深圳、珠海等城市建立多個銷售點,確保產品暢銷。1995年,全鎮農業綜合開發產值達到1.92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688元,農民儲蓄1920萬元。
1996年~2001年,全鎮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生態型無公害農業。2001年,糧食總產量4.19噸;種植蔬菜8萬畝(含複種) ,其中種植賀州油茄、夏陽白、萵苣筍、蓮藕、大蒜、芹菜、南瓜等總產量15萬噸;甘蔗0.5萬畝,總產量2.5萬噸;香芋1萬畝,總產量2.25萬噸;馬蹄0.6萬畝,總產量1.32萬噸;建立8個食用菌基地,年產香菇150萬筒,金針菇、雞腿菇10萬筒;建立14個生豬基地,年出欄瘦肉型豬60萬頭;另有桑蠶基地500畝,草莓基地200畝,水果基地1.5萬畝;全鎮有46個種養基地和4個農副產品加工基地,農業綜合開發產值達2.43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930元,農民儲蓄達2530萬元。
蓮塘鎮進一步優化農業產業結構,不斷完善“公司+協會+市場+農戶”的經濟發展致富模式。創建蔬菜、水果、香芋、馬蹄、曬煙、桑蠶、畜牧六大農業特色基地。成為珠江三角地區重要的“菜園子”和“果園子”基地。

財政金融

20世紀50~70年代,鎮財政收入主要是農業稅。80~90年代,採礦業和個體商業發展迅速,工商稅與日俱增,財政收入增加。1990年財政收入為169萬元,1995年350萬元。鎮內設有農行儲蓄所1個,信用社2個。1995~2001年大力招商引資,鄉鎮企業迅猛發展,加大農業綜合開發力度,帶來稅收的大幅度增加,2001年財政收入為570.1萬元。

行政區劃


1989年4月29日,蓮塘鎮下設19個行政村、81個自然村。
2011年末,蓮塘鎮轄上寺、文坡、龍雅、新燕、美儀、東鹿、古柏、螺橋、桂水、蓮塘、白花、仁沖、厚田、沖坪、廣福、永慶、長灣、炭沖、新蓮19個村民行政村;下設542個村民小組。
2017年,蓮塘鎮下轄19個村民行政村,544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蓮塘鎮下轄19個行政村:蓮塘村、桂水村、新燕村、美儀村、東鹿村、古柏村、螺橋村、永慶村、炭沖村、長灣村、新蓮村、仁沖村、厚田村、沖坪村、白花村、廣福村、上寺村、文坡村、龍雅村。鎮人民政府駐蓮塘圩(蓮塘村)。
蓮塘村桂水村新燕村美儀村東鹿村古柏村螺橋村永慶村炭沖村長灣村新蓮村仁沖村厚田村沖坪村白花村廣福村上寺村文坡村龍雅村

人口


2011年末,蓮塘鎮轄區總人口81714人。流動人口4754人,流出人口4487人,流入人口267人。總人口中,漢族81072人,瑤族447人,壯族26人。人口出生率14.62‰,人口死亡率4.3‰,人口自然增長率10.32‰。
2017年末,蓮塘鎮總戶數23247戶,總人口88248人,其中城鎮人口1105人,鄉村人口87143人;有瑤族、壯族等少數民族人口700多人。
截止2018年末,蓮塘鎮戶籍人口有89500人。
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時,蓮塘鎮常住人口為77619人。

交通運輸


蓮塘鎮境內有洛湛鐵路、鐵路、323、207國道穿境而過。
2011年,蓮塘鎮籌資1032萬元修建了48條村道,總長76.896千米,受益群眾6萬多人。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蓮塘鎮因鎮政府駐地古時有池塘盛栽蓮藕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