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隆龍

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研究員

馬隆龍現任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黨委書記、副所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他長期從事生物質能、熱能利用和工業節能的研究和開發工作,是中國生物質能技術開發中心副理事長,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理事。曾先後主持和參與了多項國家“八五”、“九五”、“十五”攻關課題和“863”課題以及國際合作項目的研究和開發,共發表論文70餘篇,專著5部。在生物質能源利用方面取得了較高的科研水平,先後作為主要負責人參與了“生物質氣化發電技術及其應用”、“農業廢棄物氣化燃燒能源化利用技術及裝置”的研製工作,分別獲廣東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和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2009年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021年7月,榮獲廣東“最美科技工作者”榮譽稱號。

人物經歷


早年經歷

1982年9月-1986年7月瀋陽工業大學,學生
1986年7月-1988年5月瀋陽工業大學,助教
1988年5月-2002年6月遼寧省能源研究所,副研究員
1994年10月-1995年9月義大利新技術、能源環境署Trisaia研究中心,高級訪問學者
2002年6月-至今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研究員
2020年6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能源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

社會任職


中國生物質能技術開發中心,副理事長;
中國太陽能學會,理事;
中國農村能源行業協會,常務理事;
中國能源研究會新能源專業委員會,理事;
瀋陽農業大學,客座教授。

主要成就


提出了生物質內循環流化床氣化爐及其發電系統的運行。該種氣化爐及其發電系統在國際上是首次提出並實現,具有國際先進水平,該系統的研製為生物質能的多用途廣泛利用提供了技術支撐;
在3-5MW生物質氣化發電關鍵技術和設備研製中,解決了氣化爐放大、燃氣凈化、大型低熱值內燃機發電機組等關鍵技術問題。在5MW系統設計及運行及系統設計運行方面提出了有價值的意見。
在中等規模生物質氣化發電技術研究及示範中,負責系統設計和生物質氣化及凈化主要設備設計,該系統根據我國生物質原料特點,將生物質氣化及餘熱發電系統優化結合,建立一個環境友好、具有較高效率的中型生物質氣化發電站,以此促進中國生物質氣化發電技術的規模化和產業化。

科研成就

1.參加了“密閉式高溫蒸汽冷凝水回收技術與裝置系列化研究”;
2.主持完成“密閉式蒸汽凝結水回收技術成果推廣”;
3.主持完成國家“九五”科技攻關項目“秸稈能源轉化及綜合利用”的研究(課題組長);
4.主持完成了“秸桿氣化集中供氣系統”的研究和應用推廣(課題組長);
5.主持完成中國-義大利國際合作項目“生物質氣化發電及綜合利用”的研究(課題組長,項目技術小組中方負責人)。
6.完成農業部項目“北方四位一體生態模式”。
7.承擔國家“863”項目“生物質氣化發電優化系統及其示範工程”,為課題副組長;
8.主持中國-義大利合作項目“1MW生物質氣化發電示範”,為課題組長;
9.主持中國-義大利雙邊合作項目“生物質發電示範”,為課題組長;
10.承擔國際合作項目“歐盟向中國轉讓生物質技術”和世界銀行項目“中國生物質技術的利用”(主要研究人員);
11.承擔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纖維素廢棄物製取乙醇燃料技術的研究”(主要研究人員);
12.廣東省科技攻關項目“廢輪胎真空催化裂解綜合利用系統”(課題組長)。

出版專著

(1)馬隆龍,秸稈氣化技術,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2。
(2)馬隆龍、吳創之、孫立,生物質氣化技術及其應用,化學工業出版社,2003。
(3)吳創之、馬隆龍,生物質現代化利用技術,化學工業出版社,2003。
(4)袁振宏、吳創之、馬隆龍,生物質能利用原理與技術,化學工業出版社,2004。
(5)吳創之、馬隆龍、趙黛青、周肇秋:生物質發電技術在中國的應用分析,GoC/WorldBank/GEF“中國可再生能源規模化利用項目”。2005
(6)馬隆龍、王鐵軍、吳創之、袁振宏,木質纖維素化工技術及應用,科學出版社,2010。

獲得榮譽


(1)“北方四位一體生態模式”獲農業部“2001年全國農牧漁業豐收獎”一等獎;
(2)“密閉式蒸汽凝結水回收系統”獲遼寧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3)“生物質氣化發電技術”,全球可再生能源領域最具投資價值的十大領先技術藍天獎。
(4)2021年7月,榮獲廣東“最美科技工作者”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