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化膿性腦膜炎

急性化膿性腦膜炎

急性化膿性腦膜炎是化膿性細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腦和脊髓的軟腦膜、軟脊膜、蛛網膜及腦脊液的炎症,常合併化膿性腦炎或腦膿腫,是一種極為嚴重的顱內感染性疾病。嬰幼兒、兒童和老年人更易患此病。急性化膿性腦膜炎由化膿性細菌感染引起,最常見的致病菌是腦膜炎雙球菌、肺炎球菌和B型流感嗜血桿菌。急性化膿性腦膜炎感染途徑:血行感染,繼發於菌血症或身體其他部位化膿性病灶;鄰近病灶直接侵犯,如中耳炎或鼻竇炎、顱骨骨髓炎、開放性腦外傷、顱骨骨折或先天性竇道如神經管閉合不全等;顱內病灶直接蔓延,如腦膿腫破入蛛網膜下腔或腦室;醫源性感染,見於腦脊液引流、腦外科術后,腰椎穿刺理論上可引起顱內感染,但概率為數萬分之一。急性化膿性腦膜炎多呈暴發性或急性起病,可有發熱、寒戰或上呼吸道感染癥狀等,部分可出現劇烈頭痛、嘔吐、全身抽搐、意識障礙或頸項強直腦膜刺激征。新生兒、老年人或昏迷患者腦膜刺激征常不明顯。急性化膿性腦膜炎主要的治療方法是抗感染治療,改善癥狀,減少併發症。急性化膿性腦膜炎可合併硬膜下積液、靜脈竇血栓、梗死性出血、腦膿腫、化膿性腦炎等,甚至危及生命。急性化膿性腦膜炎病情兇險,病死率高,預后與病原菌、身體狀況和是否及時治療密切相關,未經治療可危及生命,早期應用高效廣譜抗生素可改善預后。

就診科室


● 急診科、神經內科、神經外科、兒科

病因


● 急性化膿性腦膜炎由化膿性細菌感染引起,最常見的致病菌是腦膜炎雙球菌、肺炎球菌、B型流感嗜血桿菌。

癥狀


● 各種細菌感染引起的化膿性腦膜炎臨床表現類似,多呈暴發性或急性起病。
● 急性化膿性腦膜炎成人與兒童急性期常表現為發熱、劇烈頭痛、嘔吐、全身抽搐、意識障礙或頸項強直等。
● 新生兒與嬰兒常有高熱、易激惹、嗜睡、呼吸困難、黃疸等表現,進而可有抽搐、角弓反張及呼吸暫停等表現。

檢查


● 確診急性化膿性腦膜炎需要進行體格檢查、血常規檢查、腦電圖檢查、腦脊液檢查、血培養、影像學檢查等。

體格檢查

● 檢查患者體溫、呼吸、脈搏、血壓、意識狀態等是否正常,有助於診斷。

血常規檢查

● 可檢查外周血中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計數,如有升高,有助於診斷。

腦電圖檢查

● 可直接監測腦功能,可輔助診斷。

腦脊液檢查

● 可觀察顱內壓是否增高、腦脊液是否渾濁,細菌塗片和(或)細菌培養有無病原菌,是本病的重要診斷依據。

血培養檢查

● 血細菌培養常可檢出致病菌。

影像學檢查

● 磁共振成像診斷價值高於CT檢查,可顯示病變部位和病變特徵。

診斷


● 醫生根據臨床表現和腦脊液及血細菌培養結果診斷本病。
● 患者出現發熱、頭痛、腦膜刺激征。新生兒和嬰幼兒有發熱伴有原因不明的嘔吐、精神萎靡、驚厥、囟門飽滿及頭痛等。
● 血常規檢查血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均明顯升高。
● 腦脊液及血細菌培養:可檢出致病菌。

鑒別診斷


● 本病需要與病毒性腦膜炎、結核性腦膜炎和真菌性腦膜炎等疾病進行鑒別。
● 出現發熱、寒戰、頸部強直、頭痛、嘔吐、意識障礙等表現,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 醫生根據腦脊液檢查、影像學檢查等進行診斷和鑒別診斷。

治療


● 急性化膿性腦膜炎治療以藥物治療為主,首先是針對病原菌選取足量敏感的抗生素,並防治感染性休克,維持血壓、防止腦疝。
● 抗菌治療:應掌握的原則是及早使用抗生素,通常在確定病原菌之前使用廣譜抗生素,若明確病原菌則應選用對病原菌敏感的抗生素,並足量、足療程給葯。
● 腎上腺皮質激素可以與抗生素同步應用。
● 顱內壓增高者,予以甘露醇脫水降顱壓。
● 高熱者,予物理降溫或使用退熱劑。
● 驚厥者予以抗癲癇藥物。
● 化膿性腦膜炎易發生低鈉血症,應注意水和電解質平衡。
● 第三代頭孢菌素是治療3種常見化膿性腦膜炎的首選藥物。對青霉素嚴重過敏和先前已用過頭孢菌素者,選擇氯黴素較為合適。

危害


● 急性化膿性腦膜炎可合併硬膜下積液、靜脈竇血栓、出血性腦梗死、腦膿腫等。
● 急性化膿性腦膜炎起病急,病死率和病殘率均較高。

預后


● 急性化膿性腦膜炎預后與病原菌、身體狀況和是否及時治療密切相關,未經治療可危及生命,早期應用高效廣譜抗生素可使改善預后。

預防


● 增強體質,注意預防上呼吸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