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樂市中山中學
新樂市中山中學
新樂市中山中學,創建於1995年5月,1997年收歸國有,1999改製為公辦民助學校;2007年整體轉讓給新華書店,掀開了學校發展的嶄新的一頁。學校坐落在新樂市北郊無繁路北側,遠離鬧市,交通便利。校園內假山矗立、噴泉吐霧;綠草鮮花,爭奇奪艷;白楊挺拔,垂柳搖翠,字幅、畫廊相映生輝。校舍整潔,院落開闊,環境優雅,是青少年成長的搖籃。學校現有26個教學班,在校生1420人,教職工85人。該校大力推進素質教育,注重培養學生的參與能力、實踐能力、競爭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為此,學校配齊了專科以上學歷的音樂、體育、美術、計算機專業教師,社團活動和興趣小組是該校最突出的靚色。
學校現有40個教學班(2021年達到48個教學班)在校生2500多人,教職工180人。
12年來,中山人與時俱進、奮發圖強,以科學的管理和優異的教育教學成果,贏得了社會各界和學生家長的讚譽,並成為新樂市一顆璀璨的教育明星。中山中學領導班子團結務實。他們以素質教育為指導,以教育教學為核心,認真貫徹“讓每個學生走向成功”的育人理念,以科研強教學,以管理帶教學,以考評促教學,教育教學管理科學規範而靈活,形成了“勤奮、靈活、嚴謹、求精”的教風和“勤學、苦練、善思、好問”的學風,實現了“厚德博學聚才智,志存高遠求卓越”的辦學思想。全體教職員工為實現“創優質學校、育世紀英才”的辦學目標付出了艱辛的努力。
該校大力推進素質教育,注重培養學生的參與能力、實踐能力、競爭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為此,學校配齊了專科以上學歷的音樂、體育、美術、微機專業教師,課外活動和興趣小組是該校最突出的靚色。學生在校德才並長,學有專攻,張弛有度。既嚴肅活潑,又團結緊張,勤奮而不拘謹,開朗而有分寸,尖子生不斷湧現出來:中考狀元連續四年出自中山;
該校2000年畢業生李健,於2003年榮獲新樂市高考狀元,被北京大學錄取;2003年畢業生孫磊,於2006年榮獲正定中學理科狀元,被清華大學錄取;2003年畢業生王麗萍,於2006年在辛集中學名列前茅,被人民大學錄取。
學校現有專任教師5名,本科學歷23人,學歷達標率為100%。該校教師年富力強,業務精湛,能緊跟教改形勢,以全新的教學理念,把握素質教育的發展方向,研究型人才不斷脫穎而出:其中教導主任王文鳳被評為國家特級教師、全國優秀教師和國家級骨幹教師;中學高級教師有:李平山、張建華、劉國輝、李蘭茹、史輝、侯滿社、田全紅;省、市市級骨幹教師有:李平山、張建華、劉國輝、李蘭茹;還有石家莊市級優秀教師劉玉蘭,劉國輝,石家莊市青年評優課一等獎獲得者徐紅霞。在新樂市組織的“雙百”活動中,榮獲學科帶頭人稱號的有:王文鳳、張建華、劉國輝、張秀娟、李蘭茹、安同娟、高海英、徐紅霞;被評為優質示範課教師的有:李芬霞、趙會娟、郭俊彥、李平山、劉玉敏、崔敏;榮獲市青年教師評優課一等獎的有:劉玉蘭、關瑞敏、段軍偉、邢建鋒、安同娟、王麗娟、張會欣。
國家級省市級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優質示範課教師、評優課一等獎獲得者各持專長,各俱絕技,風格迥異。他們以及與之並肩作戰的全體教師,是中山中學的中流砥柱。在榮譽與自豪中,在鮮花與掌聲中,面臨新的機遇、新的挑戰,付出的將是更勤苦的努力,更敬謹的心態,更執著的信念,有資歷、有能力、有潛力、有實力把教學、教研工作提高到一個新層位。
十二年來,該校共送出十屆畢業生,近幾年升學率年年位居全市榜首:2005年參加中考408人,重點上線人數39人,2006年407人中達48人,2007年中考再創新高,該校參加中考學生410人,達到重點中學公助分數線以上的58人,達到新樂一中公助分數線以上的230人,升學率再次蟬聯全市第一,中考升學率實現了六連冠,成為中山中學最引人注目的亮點。其他年級無論寒暑假考試,連續幾年也一直獨佔鰲頭,尤其是2006年底市統考,七、八年級總平均分分別高出第二名43.26分、35.69分。這在新時代教育界是絕無僅有的。
幾年來學校獲得了各種榮譽,2003年被石市命名為“規範化管理學校”,2004年被市團委評為“優秀團支部”,2005年被市委市政府命名為“文明單位”2006年被命名為“教育教學先進單位”,“安全管理先進單位”,“優秀黨支部”,“評優課活動先進單位”。
近年來,學校投資改善教學環境和生活環境,學生冬有暖氣、夏有電扇、2016年暑期開學后將在各班各宿舍配備空調,讓孩子們遠離炎熱,各教室配備了29寸彩電;新食堂、新浴池、新實驗樓、新實驗設備、新微機室和新多媒體教室、新標準操場投入使用;校園硬化、綠化、美化工作初具規模,為建成園林式學校打下了基礎。
今天的中山中學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置身其間,令人精神振奮,師生心志得以砥礪和磨練。日出日落間有大家勤學惜時的倩影;草長鶯飛中有中山學子新傳的捷報。學校管理一流,教師素質一流,教學質量一流,辦學條件現代化,這是中山中學騰飛和發展的動力。這一切,都為建成名牌學校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和人文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