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型病毒性肝炎

丁型病毒性肝炎

丁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丁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傳染病。丁型病毒性肝炎是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基礎上併發丁型肝炎病毒感染,損傷肝細胞。我國各地乙肝表面抗原(HBsAg)陽性者中丁型病毒性肝炎感染率為0%~32%,北方偏低,南方較高。丁型病毒性肝炎的主要傳染源是急、慢性丁型肝炎患者及丁型肝炎病毒攜帶者。丁型病毒性肝炎主要通過血液傳播,日常生活密切接觸傳播及圍生期傳播也較常見。易感人群分兩類,一種是從未感染病毒的人;另一種是原先已被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人群,包括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及乙型肝炎患者。丁型病毒性肝炎的感染初期癥狀主要是乏力、全身不適、食慾減退、低熱、噁心、厭油、腹部不適、面色晦暗、皮膚/鞏膜黃染,可有蜘蛛痣或肝掌、右上腹不適或疼痛、左上腹腫大,病晚期可出現水腫、精神障礙、出血傾向等。丁型病毒性肝炎會導致肝硬化、肝腎綜合征、肝性腦病等。丁型病毒性肝炎危害雖然大,但可以預防、可以控制。控制丁型病毒性肝炎的方法是積極抗乙型肝炎病毒以及護肝對症治療。如果能早發現、早治療並終身堅持,可控制疾病發展,減輕身體損害。

就診科室


● 消化內科、傳染科(感染科)或內科。

病因


● 丁型病毒性肝炎由丁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丁型肝炎病毒是一種缺陷病毒,必須依賴乙型肝炎病毒為其提供外殼,就是說只能在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基礎上發病,如果單純感染丁型肝炎病毒而未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是不會發病的。本病為傳染性疾病,必須有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者三種因素才能引發疾病的傳播。
● 傳染源
● ● 主要是急、慢性丁型肝炎患者及丁型肝炎病毒攜帶者。
● 傳播途徑
● ● 血液傳播是最重要的傳播途徑,除輸血及血製品外,與丁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共用注射器械等。
● ● 密切生活接觸:與丁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密切接觸。
● ● 母嬰傳播:丁型病毒性肝炎孕婦直接傳播給胎兒或分娩時傳播給新生兒。
● 易感人群
● ● 既往未被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人群,可同時感染丁型肝炎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
● ● 原先已被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人群,感染丁型肝炎病毒。

癥狀


● 丁型病毒性肝炎主要表現為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癥狀,病情危重時則為表現為重型肝炎癥狀,後期出現肝硬化表現。
● 急性肝炎
● ● 黃疸前期:畏寒、發熱、乏力、食欲不振、噁心、厭油、腹部不適、肝區痛、尿色逐漸加深,本期持續平均5~7天。
● ● 黃疸期:熱退,鞏膜、皮膚黃染,自覺癥狀有所好轉,肝大伴疼痛,部分患者輕度脾大,本期2~6周。
● ● 恢復期:黃疸逐漸消退,癥狀減輕以至消失,肝脾恢復正常大小,肝功能逐漸恢復,本期持續2周至4個月,平均1個月。
● 慢性肝炎
● ● 乏力
● ● 全身不適
● ● 食慾減退
● ● 肝區不適或疼痛
● ● 腹脹、低熱
● ● 面色晦暗、鞏膜黃染、可有蜘蛛痣或肝掌
● ● 脾大嚴重者,可有黃疸加深、腹脹、下肢水腫、出血傾向及精神癥狀
● 重型肝炎
● ● 起病急,進展快,黃疸顏色深
● ● 出血點、瘀斑,鼻或牙齦出血
● ● 極度乏力、食慾減退、嘔吐和腹脹
● ● 呼氣時可有爛蘋果味或臭雞蛋味
● ● 起病後10天內,迅速出現神經精神癥狀,如嗜睡、性格行為改變、煩躁不安,甚至昏迷
● 肝炎后肝硬化
● ● 腹壁靜脈曲張
● ● 腹脹
● ● 脾大
● ● 腹腔積液

檢查


● 與丁型病毒性肝炎有關的檢查,主要是血液檢查和肝組織病理檢查,還會有體格檢查。

體格檢查

● 醫生通過檢查身體的異常變化,可以了解是否出現黃疸、蜘蛛痣、出血;肝脾是否增大或縮小;以及患者的精神狀態;據此判斷患者的病情。

血清病原學檢查

● 特異血清病原學檢查
● ● 包括血清中丁型肝炎病毒抗原(HDAg)和丁型肝炎病毒抗體(抗-HD)。
● ● 陽性可以確診本病;如果檢查結果陰性,也不能排除本病,需做活組織檢查。
● 基因檢測
● ● 血清中檢出HDV RNA是診斷丁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直接證據。
● ● 該方法較為簡便,一般作為早期診斷的手段,對慢性感染與判斷預后也有很大價值。
● ● 本檢查有一定假陰性率,就是說如果檢查結果陰性,也不能排除本病,需做活組織檢查。
● 其他
● ● 特異性病原檢查還包括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抗-HBcIgM。這些檢查為確診和鑒別診斷提供幫助。

組織病理檢查

● 肝穿刺取少許肝組織做病理檢查,是確診丁型病毒性肝炎的直接證據。

診斷


● 醫生通過詢問病史、了解病程進展,並結合實驗室檢查結果可以確診本病。診斷要點如下:
● 發病較急,典型癥狀有:黃疸、肝區腫大伴疼痛等。
● 原有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情突然加重。
● 丁型肝炎病毒抗原(HDAg)和丁型肝炎病毒抗體(抗-HD)陽性。
● 抗原抗體檢測: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抗-HBcIgM陽性。
● 其他血液檢查指標:ALT、AST、膽紅素、血清白蛋白、球蛋白水平、凝血酶原時間(PT)異常。
● 肝穿刺取活組織標本檢查,肝組織改變以肝細胞嗜酸性變及微泡狀脂肪變性為特徵,伴有肝細胞水腫、炎症細胞浸潤及匯管區炎症反應。

鑒別診斷


● 單純乙型病毒性肝炎,也會出現上述癥狀,與合併丁型病毒性肝炎時表現幾乎一樣。
● 其他肝病,如酒精性肝炎、藥物性肝炎、感染中毒性肝炎均可出現上述癥狀,通過血清病原學檢查可以明確診斷。

治療


● 目前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主要以護肝、對症和支持治療為主。對晚期丁型肝炎患者,肝臟移植是唯一有效的治療措施。
● 一般治療
● ● 需住院治療,卧床休息、合理營養,恢復期可逐漸增加活動。
● ● 以對症和支持治療為主,糾正水、電解質紊亂。
● 藥物治療
● ● 抗病毒治療方面,目前沒有針對丁型肝炎病毒抗原(HDAg)的有效藥物。
● ● 部分藥物可以干擾HBV-DNA合成,如干擾素、拉米夫定、泛昔洛韋、阿昔洛韋、阿德福韋、恩替卡韋、膦甲酸鈉等。
● ● 護肝藥物可以促進肝細胞再生,對肝細胞損傷有保護作用,並能調節機體免疫功能和抗肝纖維化,主要包括促肝細胞生長素、水飛薊賓、甘草酸二銨、腺苷蛋氨酸。
● ● 中醫中藥對改善癥狀及肝功能有較好療效,如茵陳、梔子、赤芍、丹參等。
● 肝移植
● ● 對終末期丁型肝炎患者,肝移植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措施。

危害


● 丁型病毒性肝炎會嚴重損害肝臟,使肝細胞逐漸變性壞死,進而發生肝衰竭;在此基礎上出現肝腎綜合征、肝性腦病等併發症,甚至可導致死亡。

預后


● 治療結果跟治療是否及時關係很大,如果能早期積極治療預后相對較好。丁型肝炎較單純乙型肝炎更易慢性化及重型化,治療不及時,預后較差。

預防


● 注射乙肝疫苗。
● 避免與他人共用針頭、剃鬚刀等物品。
● 家裡有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病人,應注意生活用品分開。
● 進行夫妻生活時必須採取安全措施。
● 如果孕婦為肝炎患者或肝炎病毒攜帶者,新生兒必須在出生后24小時內接受額外的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
● 必須輸血漿的患者,應避免輸混合血漿,以減少丁型病毒肝炎感染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