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學精密工程
光學精密工程
《光學精密工程》是1959年創辦的中文學術期刊,曾用名《光學機械》,月刊,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與中國儀器儀錶學會主辦,中國科學院主管。
期刊主要刊載現代應用光學與微納米技術和精密工程領域的高水平理論性和應用性的科研成果,內容包括空間光學、光學材料和納米材料、光學設計和系統、激光和激光技術應用、光通訊、微納技術與精密機械、醫用光學、先進加工製造技術、信息理論與信息處理技術、測試技術與設備以及有關交叉學科等。
根據2018年3月《光學精密工程》官網顯示,期刊編委會擁有18位顧問、16位國際編委及61位國內編委。根據2018年3月中國知網顯示,《光學精密工程》總被下載1498616次、總被引79867次,(2017版)複合影響因子為2.148、(2017版)綜合影響因子為1.556。
1959年,《光學機械》創刊。
1966年,《光學機械》停刊。
1975年,《光學機械》復刊。
1993年,更名為《光學精密工程》。
2013年,入選“2012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
2014年,成為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
《光學精密工程》設有現代應用光學、光學工程、信息科學、微納科學與技術、醫用光學、空間光學、先進加工製造技術、測試技術及設備等欄目。
主要刊載現代應用光學與微納米技術和精密工程領域的高水平理論性和應用性的科研成果,內容包括空間光學、光學材料和納米材料、光學設計和系統、激光和激光技術應用、光通訊、微納技術與精密機械、醫用光學、先進加工製造技術、信息理論與信息處理技術、測試技術與設備以及有關交叉學科等。
主要讀者對象為相關專業從事科研、教學、生產、運行的研究人員和工程技術人員以及研究生等。
根據2018年3月《光學精密工程》官網顯示,期刊編委會擁有18位顧問、16位國際編委及61位國內編委。
國際編委:Benjamin J Eggleton、Min Gu、Abdelhaq Hamza、Saibei Zhao、D.G. Sun、Norbert Kaiser、Hanz Zappe、Vijaya R、Takeshi Namioka、Jiwang Yan、Tianhong Cui、Micheal Fiddy、Xiaojun Wang、Hong Wei、Andrey A Ionin、Asundi Anand
國內編委:於前洋、馬佳光、馬輝、王佔山、王向軍、王肇圻、王曉東、王曉浩、祁志美、孫延奎、車錄鋒、尤政、葉東、盧振武、付紹軍、寧永強、石照耀、孫立寧、朱荻、朱明、朱京平、賈振元、劉桂雄、黃德修、何永紅、黃文浩、張新、楊志剛、陳子辰、陳波、李俊山、吳晗平、趙博、裘進浩、顏國正、陳哲、陳賀新、吳一輝、范大鵬、張廣軍、張學軍、張建輝、邵建達、楊懷江、譚久彬、房建成、郭茂祖、施文康、趙慧潔、錢晉武、褚家如、夏紹建、王正平、彭東林、祁志美、孫延奎、張大偉、唐建新、虞益挺、賈書海、周天豐
根據2018年3月中國知網顯示,《光學精密工程》被CA化學文摘(美)(2014)、SA科學文摘(英)(2011)、JST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資料庫(日)(2013)、Pж(AJ)文摘雜誌(俄)(2014)、EI工程索引(美)(2016)、CSCD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來源期刊(2017-2018年度)(含擴展版)、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來源期刊(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等收錄。
根據2018年3月中國知網顯示,《光學精密工程》出版文獻量為7878篇。
根據2018年3月中國知網顯示,《光學精密工程》總被下載1498616次、總被引79867次,(2017版)複合影響因子為2.148、(2017版)綜合影響因子為1.556。
• 辦刊宗旨
《光學精密工程》繼續以提高學術質量來增強核心競爭力,在辦刊理念、學術品位、編輯質量、出版發行與宣傳,以及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等方面,進一步加快與國際接軌的步伐。
• 辦刊目標
共同營造中國科技期刊發展的優良環境,為創辦國際一流的學術期刊不懈努力,讓中國科技期刊加快融入國際學術交流。
職務 | 姓名 |
顧問委員會主任 | 陳星旦 |
編輯委員會主任 | 賈平 |
主編 | 曹健林 |
執行主編 | 白雨虹 |
總編 | 申德振 |
編輯部主任 | 曹金 |
參考資料來源 |
王大珩、張作梅、唐九華、陳星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