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經丸

調經丸

調經丸是一種婦科中成藥,主要成份為當歸、白芍(酒炒)、川芎、熟地黃、艾葉(炭)、香附(醋制)、陳皮、半夏(制)、茯苓、甘草、白朮(炒)、吳茱萸(制)、小茴香(鹽炒)、延胡索(醋制)、沒藥(制)、益母草、牡丹皮、續斷、黃芩(酒炒)、麥冬、阿膠,輔料為賦形劑蜂蜜。調經丸具有理氣和血、調經止痛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氣鬱血滯、月經不調、經來腹痛等症。

簡介


● 通用名:調經丸
● 英文名:Tiaojing Wan

調經丸的主要成分是什麼


● 當歸、酒白芍、川芎、熟地黃、醋艾炭、醋香附、陳皮、清半夏、茯苓、甘草、炒白朮、制吳茱萸、鹽小茴香、醋延胡索、醋沒藥、益母草、牡丹皮、續斷、酒黃芩、麥冬、阿膠。

調經丸的性狀特徵


● 調經丸為深褐色至黑色的水蜜丸或大蜜丸;氣微,味苦、微甘辛。

調經丸有哪些主要作用


● 理氣活血、養血調經。
● 可緩解月經後期,經行腹痛,月經量少、夾有血塊,經前乳房脹滿,煩躁不安,崩漏帶下等癥狀。

調經丸用於治療哪些病證


● 用於治療氣血瘀滯,肝氣不舒,沖任氣血失調所致的月經不調。緩解月經後期,閉經,經行腹痛,月經量少、夾有血塊,崩漏帶下,脅肋部脹滿、疼痛,經前乳房脹滿不適、有包塊、硬結,煩躁易怒等癥狀。對於功能性月經不調患者,如果出現上述癥狀,也可服用調經丸。
● 用於治療肝氣鬱結,胞脈瘀滯所致的痛經。緩解行經時小腹疼痛不適,經行不通暢,月經量少、有血塊,行經前雙乳脹滿、疼痛,面色、唇甲晦暗,心煩易怒,頭痛,口苦等癥狀。對於原發性痛經患者,如果出現上述癥狀,也可服用調經丸。
● 用於治療脾氣虧虛,攝血失職,沖任失調所致的崩漏。緩解月經不調,月經量多、淋漓不盡、夾有血塊,面色蒼白,少氣懶言,頭暈心煩,食少腹脹,肢體乏力,腰膝酸軟,失眠,便稀等癥狀。對於功能性子宮出血患者,如果出現上述癥狀,也可服用調經丸。
● 用於治療脾虛不攝所致的帶下病。緩解帶下量多,質清稀如水或透明如蛋清,綿綿不絕,改善面色、唇甲蒼白無華,畏寒怕冷,神疲乏力,少氣懶言,頭暈心悸,自汗出,腰酸腹冷,小便頻數清長,食少便稀等癥狀。對於白帶過多患者,如果出現上述癥狀,也可服用調經丸。

用藥前須知


● 調經丸為非處方藥物(甲類),可以在藥店執業藥師或藥師指導下購買和使用。
● 對藥物成分當歸、川芎等過敏者禁用。
● 感冒時不宜服用。
● 月經過多者不宜服用。
● 平素月經正常,突然出現月經量少,或月經錯后,或陰道不規則出血者,應去醫院就診。
● 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各種類型肝炎、腎功能不全、心臟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開具處方時請主動告知醫生,務必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 過敏性體質及曾有中藥及中成藥過敏史者,謹慎服用。
● 懷孕女性禁用。

調經丸的製劑規格


● 水蜜丸,每100粒重10克;大蜜丸,每丸重9克。

如何服用調經丸


● 服用時間:最好在飯前服用。
● 服用方法:水蜜丸,溫開水送服;大蜜丸,嚼服或分成小份后吞服。
● 服用劑量:水蜜丸一次6克,2次每天;大蜜丸一次1丸,2次每天。

調經丸可能會有哪些不良反應


● 未見與調經丸相關的不良反應報道。

用藥期間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 服藥期間避免進食生冷、寒涼食物。
● 調經丸與其他中藥和西藥之間的藥物相互作用尚不明確,如果同時服用其他藥物,服用前請務必諮詢醫生,以防藥物之間發生相互作用,影響藥效。
● 服藥2周后或服藥期間癥狀未明顯改善,或癥狀加重者,應立即停葯併到醫院就診。
● 調經丸性狀發生改變時,禁止服用。

溫馨提示:

● 使用中成藥時,首先需要請中醫進行辨證,做到合理應用。
● 不要自行根據癥狀盲目加量、減量使用,也不可長期使用。
● 發生不良反應時請停葯,並及時去醫院就診,以確定是否繼續用藥,還是調換藥物。
● 不要相信非法中醫診所。
● 不要聽信廣告宣傳使用中成藥。
● 不要隨意把自己所用中成藥推薦給他人使用。
● 藥物應放置在兒童接觸不到的地方。
● 密封保存,置於陰涼處,防止潮濕。
● 如果希望了解最新的中藥知識,請諮詢相關醫藥專業人員。

參考文獻


● [1]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5年版。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5.
● [2] 余傳隆,黃正明,修成娟,等。中國臨床藥物大辭典:中藥成方製劑卷(下卷).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