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紅色的皇冠
紫紅色的皇冠
《紫紅色的皇冠》是上海電影製片廠攝製的劇情片,由於本正執導,袁苑、崔達治、鄭乾龍主演,於1987年上映。
該片講述了計程車司機詹亮亮的轎車被小學生王曉兵劃破,當了解到曉兵划車的原因后,詹亮亮和車上的兩位乘客一起幫助他,令孩子感受到人間溫情的故事。
小學五年級的王曉兵因父母離婚而整日在大街上閑逛,並常用子彈殼去划那些停在馬路上的車輛。計程車司機詹亮亮,為了掙錢,沒日沒夜地開車掙錢。在電視台工作的辛編劇不僅寫電視劇本,還經商。近一段時間他寫了一個自信為能得獎的劇本,便滿懷信心地邀請老同學——名導演陳磊來幫忙。
中國電影《紫紅色的皇冠》精彩劇照集錦
中午,他們來到一女主角家,詹亮亮也被拉去,可回來發現曉兵不見了,急得四處尋找。曉兵因不認路,無奈又回到車旁。詹有些后怕,曉兵也開始認錯。加油站前,曉兵想用油漆抹掉車身的划痕,結果車身更難看了。原來,曉兵這樣做,是好讓詹亮亮放了他,以便能在五點鐘去廣場的父親見面。詹亮亮很是觸動。他們決定送曉兵去見父親。可是,在廣場找了半天也沒有看到曉兵的父親。原來,曉兵的父親要在今天離開這座城市去外地工作了,大家都很失望。曉兵最後痛苦地告訴大家,划車是因為恨開車的繼父。
聽到這些,詹亮亮心裡很難受,他停下車,讓曉兵好好回家。辛編劇和陳導演面對發現的一切,也似乎悟出了某些生活的真諦。車開走了,曉兵含著眼淚,望著那輛紫紅色的皇冠車匯入暮色中的車流里,漸漸地,他彷彿又回到了遼闊的草原。
演員 | 角色 | 備註 |
袁苑 | 詹亮亮 | |
崔達治 | 王曉兵 | |
鄭乾龍 | 陳磊 | |
蘭之光 | 辛梓 | |
寧海強 | 生父 | |
智世明 | 姑媽 | |
吳穎 | 王京萍 | |
沈敏 | 蘇教練 |
製作人 | 費舜賢(製片主任)、龔楠 |
導演 | 於本正 |
副導演(助理) | 陳林華 |
編劇 | 吳天慈、東進生、龔楠 |
攝影 | 朱永德、陳林華(副攝影) |
配樂 | 劉雁西 |
剪輯 | 陳仁金 |
道具 | 薛順奎、喬偉成 |
美術設計 | 吳天慈、李家駿(副美術) |
造型設計 | 沈克強 |
服裝設計 | 張存忠 |
燈光 | 劉國華 |
錄音 | 劉廣階 |
布景師 | 張義華 |
煙火 | 郁雪忠 |
擬音 | 錢守一 |
演奏 | 浦琦璋、江友正、沈蓓蓉 |
獨唱 | 霍烽 |
指揮 | 王永吉 |
紫紅色的皇冠 | 詹亮亮 演員 袁苑 青年計程車司機,為了多賺錢沒日沒夜地出車,連自己的妻兒也顧不上。個性粗魯、暴躁,當發現愛車被划傷后大發雷霆,不依不饒。但其實是個善良、富有同情心的人,得知曉兵的不幸身世后,他用自己的方式表達了溫情,撫慰了孩子渴求父愛的心靈。 |
紫紅色的皇冠 | 王曉兵 演員 崔達治 小學五年級學生。父母離異后,隨母親和繼父一起生活,但計程車的繼父對他不好。家庭生活的不幸,在他的心靈中留下深深的創傷,所以他展開了盲目而天真的報復行動。詹亮亮、陳導演等人的關懷,讓他終於感受到人間的溫情總是多於冷酷,他甚至希望永遠生活在這輛計程車上。 |
紫紅色的皇冠 | 陳磊 演員 鄭乾龍 中年電影導演,頗有名氣但懷才不遇,為了湊足姑媽看病急需的巨款,他不得不違心地去拍一些沒有藝術價值的電視劇。但是,他從未放棄過對真誠的追求,給予了萍水相逢的曉兵慈父般的關注和同情。 |
紫紅色的皇冠 | 辛梓 演員 蘭之光 有點俗氣的電視劇編劇,不僅寫電視劇本,還經商賺錢,企圖名利雙收。當詹亮亮與曉兵因划車起衝突時,他力主息事寧人,只不過是為了自己那部電視劇能順利開拍。然而,與曉兵相處的過程最終也讓他領悟到了某些生活的真諦。 |
片中插曲 | |||
---|---|---|---|
曲名 | 作詞 | 作曲 | 演唱 |
《不再回來》 | 吳天慈 | 劉雁西 | 霍烽 |
• 為了拍這部戲,導演於本正弄了一輛真的計程車,在上面挑出兩個鋼架,把攝影機架設在鋼架上,在拍攝時,他一邊做導演,一邊還要調整攝影角度。
• 劇組選擇在廣州拍攝,是因為於本正覺得高架橋又現代又漂亮,適於象徵中國向市場經濟轉型的時代面貌,但當時上海沒有高架橋,而廣州有。
• 在拍外景時,廣東方面專門派了兩個警察保護劇組,使他們能順利拍攝。
獲獎時間 | 獲獎獎項 | 獲獎方 | |
1989年 | 第三屆兒童少年電影“童牛獎” | 優秀故事片獎 | 《紫紅色的皇冠》 |
優秀兒童演員獎 | 崔達治 | ||
優秀成人演員獎 | 袁苑 |
該片反映了一個兒童因父母離異而失去家庭溫暖之後心靈深處的創傷,同時歌頌了兒童與成人之間互相理解、同情的美好情感。它角度獨特、節奏跌宕,矛盾的推進與轉化入情入理。崔達治以樸實自如的表演,較好地表現了一個失去家庭溫暖、具有內心創傷的兒童的心態和幼稚無知的行為。袁苑在片中真實可信地塑造了一位具有個性的青年出租汽車司機形象,比較成功地配合了兒童演員的演出。 (中國兒童少年電影學會評)
該片的編導“劃破”了生活形形色色的表象,揭示了普通人內心深處善良的本質和對美好、純真生活的追求和嚮往。影片展現給觀眾的四個銀幕形象,不是單一的、無發展的、無變化的,而是在各自個性體現的過程中,讓人感到受了從心靈深處煥發出來的美德的光彩,讓人聽到了編導對於人性善的真誠的呼喚,這種呼喚又通過曉兵與生父、陳磊與姑媽之間的感情回憶鏡頭的穿插得到了渲染與強化。影片的結構是完全開放式的,結尾耐人尋味。鏡頭的推入或拉出也自然舒展,讓人深切地感受到了新老兩個時代交替中所產生的種種社會現象以及由此引起的人們心靈的變化。 (中國電影文學學會榮譽理事陸壽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