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尊琪

林尊琪

林尊琪(1942年至2018年5月28日),男,高功率激光技術專家。1942年生於北京市,原籍廣東潮陽。1964年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無線電系,后在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讀研究生至畢業。中科院上海光機所研究員、高功率激光物理國家實驗室總工程師。

2018年5月28日19時30分,林尊琪在上海華東醫院與世長辭,享年76歲。

人物關係


人物生平


林尊琪
林尊琪
林尊琪,1942年6月生於北京市,原籍廣東潮陽。 1964年7月參加中國共產黨,同年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無線電系,1968年7月畢業於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1964年7月,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畢業分配進入中科院上海光機所,一直從事激光高技術應用與發展研究工作。為中國科學院院士、研究員、博士研究生導師、高功率激光物理聯合實驗室總工程師、國家高技術863主題專家組成員、“神光高功率激光系列裝置的研究與發展”等多項國家重大科研項目負責人。
200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曾任中國科學院上海光機所高功率激光物理聯合實驗室總工程師、研究員。

研究方向


光學,高功率激光物理等離子體物理,激光等離子體物理與技術光學工程:1.高功率激光工程單元;2.先進光學測試儀器;3.高功率激光工程單元工程技術應用。
從事高功率激光碟機動器和X光激光研究等。研究高功率激光碟機動器總體和單元技術,包括激光束空間傳輸的基本問題,在神光Ⅱ大型固體激光碟機動器裝置研製中創新解決了同軸雙程主激光放大器的新型空間濾波技術、全激光系統像傳遞技術、新型三倍頻模擬光技術、三倍頻穩定高效轉換系列技術、神光Ⅱ高效全光路系統自動准直技術中的關鍵技術難題,推動了國內激光碟機動器研究能力的質的跨躍,做出貢獻。在神光Ⅱ激光功率平衡、精密瞄準、遠場焦斑旁瓣分佈研究等多項裝置精密化研究中做了有意義的工作。研究激光在高密度等離子體冕區傳播的多種非線性相互作用過程,創新設計並實施物理實驗,在前沿領域發現若干重要新現象。
從事國內最大的“神光Ⅱ”激光碟機動器總體以及若干學科前沿單元技術研究,包括光纖激光前端系統、光學傳輸和激光靶面均勻照明、高能輸出亞皮秒激光技術相關研究等。

人物成就


林尊琪同志在近四十年的科研實踐中,刻苦鑽研業務技術,是中國高功率激光碟機動器及物理研究領域中的優秀學術帶頭人之一。特別是近幾年,他承擔的“神光高功率激光系列裝置的研究與發展”是國家重大科研項目,也是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試點重大項目之一,對中國開展激光慣性約束聚變研究以及尖端科研、國民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項目總投資近億元。該項目是一項大型激光工程,任務艱巨,工程複雜,存在大量的技術難題和創新內容,在該工程進展遇到重大困難的時候,他勇挑重擔,毅然挑起了工程項目一線總指揮的重任。帶領全室科研人員不分晝夜奮戰在科研第一線,以其高度的責任心、紮實的基礎知識和解決具體技術問題的能力,和全室同志一起提出並解決了一系列技術難題。創造性地發展了軟邊光欄;小圓屏調整機構;解決了同軸雙程放大所特有的鬼像破壞問題;改進設計,使光束在放大器截面上的有效利用因子由67%提高到>90%,提高了裝置能量輸出水平;開發了有特色的雙程主放系統離線調整和在線自動准直技術等多項關鍵技術,解決了長期困擾神光Ⅱ的三大科學技術難題:激光輸出能量嚴重受限,激光工作物質及光學元件非正常損壞以及同軸雙程放大所特有的鬼像破壞。該項突破使中國獨創的組合同軸雙程放大方案得以實施。該方案為國際上有代表性的四個多程放大方案之一,並首先在大裝置上運行成功,為神光Ⅱ裝置的全面達標和首輪物理實驗獲得4×109中子,這一中國慣性約束聚變研究史上又一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突破,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林尊琪同志不僅腳踏實地搞好物理實驗,更注重於理論創新,發表科技論文200餘篇(國際SCI引用230餘篇,其中他人引用約200篇);已發表論文中:EI收錄35篇;SCI收錄30篇,SCI引用197篇(次));CSCD收錄21篇,CSCD引用87篇(次)。林尊琪同志作為博士生導師,盡心儘力,把自己豐富的知識傳授給年輕一代,他所培養的6名博士生和8名碩士生都獲得了優秀成績,已相繼成為科研骨幹。
林尊琪等人親臨08東莞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
林尊琪等人親臨08東莞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
林尊琪同志在兩個文明建設中也處處嚴格要求自己,身先士卒。常年的辛勞使其身體健康受到很大影響,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他仍然堅持在工程第一線日以繼夜的開展工作,為了工程項目即使在病床上也仍然關心並部署工作,體現出高尚的情操和忘我的工作精神。1999年連降暴雨實驗室受災嚴重,他帶領全室同志日夜堅守在救災一線,兩天兩夜不曾合眼,待大水稍退後又率領全體同志迅速恢復科研工作。在榮譽和涉及到個人利益面前,他首先想到的是基層群眾,多次放棄個人榮譽稱號和工資調整的機會。

榮譽獎項


獲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二等獎;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獎二等獎;上海市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及胡剛復物理獎等。獲國家高技術突出貢獻先進個人稱號。
林尊琪院士被評為上海市勞動模範
林尊琪院士被評為上海市勞動模範
2001年獲科學技術部、863計劃先進工作者(突出貢獻);
2002年獲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神光Ⅱ高功率激光實驗裝置”(名列第一位)。
2007年4月27日,2004-2006年度上海市勞動模範表彰大會在市委黨校舉行,中國科學院上海光機所林尊琪院士出席了表彰大會,並被評為2004-2006年度“上海市勞動模範”。

人才培養


共培養碩、博士10餘人。現有博士生1人,碩士生5人,分別從事光纖激光前端振蕩器、激光三倍頻、激光靶面均勻照明SSD、亞皮秒脈衝OPCPA、雙包層光纖放大器基礎物理實驗工作。

社會評價


林尊琪院士是中國高功率激光碟機動器及物理研究領域中的優秀學術帶頭人之一。他承擔了“神光高功率激光系列裝置的研究與發展”項目,作為工程項目一線總指揮,他和全室同志一起解決了一系列技術難題,為神光Ⅱ裝置的全面達標和持續優質高效的運行,為國家重大戰略安全研究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他嚴格要求自己、廉潔自律、團結同志、處事公道、作風正派,扶持提攜年輕同志,在群眾中具有較高的威信。(中國科學院評)

人物逝世


2018年5月28日19時30分,林尊琪在上海華東醫院與世長辭,享年76歲。

其他信息


林尊琪一生戀激光矢志永不悔
60歲的林尊琪脖子上的一塊塊白斑,那是“神光Ⅱ”給林老師留下的“後遺症”。幾年前,正值巨型激光系統“神光Ⅱ”研製的最緊要關頭,身為該項目技術總指揮的林尊琪在幾年時間裡三天兩頭連軸轉。帶狀皰疹在此時“乘虛而入”,白癜風也乘機出來搗亂。現除了脖子上留下的白色“記號”,每天半夜冥思苦想技術問題的壞習慣更是讓林尊琪想甩也甩不掉。
林尊琪的分工是技術總協調人。怎樣才能組織好這支百人團隊?林尊琪認準了一條:讓所有技術類事情公開化。於是,無論是大難題,還是好主意,人人都可以在每周例會上暢所欲言,“即使當時爭得面紅耳赤,可那總比‘悶罐頭’強!”
林尊琪把這件事拿到每周例會上一討論,問題分析透了,辦法也就有了,“以動制動”的金點子讓百台光學設備跟著地基一起動。後來,這招兒成了“神光Ⅱ”15項創新技術之一。
“後遺症”雖煩,但林尊琪“願打願挨”,熟悉他的人都說,林老師從年輕時候起就戀上了激光。1959年,16歲的林尊琪從北京考入中國科技大學無線電系,成為中科大建校以來的第二批學生。在那個“不要命”的科大校園,林尊琪清楚地記得每晚間間教室里通宵點亮的星光。第二年,激光首次在世界出現,而林尊琪後來在專業課里所學的量子電子學正是激光的基礎。從這個意義上說,林尊琪算得上中國第一批接觸激光理論的大學生。
林尊琪總是那句:“我們的工作得到了科學界的承認,謝謝你們的支持!”臨別時,記者問林尊琪當選院士是否讓他壓力倍增?這位性格直爽的漢子有些詫異:“我沒覺得有什麼不同。當不當院士,做人、做事都要盡心儘力、認認真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