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制理論

抵制理論

抵制理論(theories of resistance)是指20 世紀 70 年代后,西方馬克思主義教育社會學中的一種新觀點。以意志論的分析方法闡述學校教育過程,視教育為抵制資本主義制度所需要的場所。源於馬克思、恩格斯的社會階級分析理論。被西方(主要是英國)馬克思主義教育社會學者應用於分析學校教育過程。中心概念:“抵制”、“相對自主”、“創造性適應”。否定經濟決定教育的觀點,批判文化和社會直接再生產理論過於簡單地分析學校生活,視學生為被動地適應,忽略存在於學校中的鬥爭與矛盾;主張學校和學生文化是相對自主的,學生經常創造性地適應環境,學校生活充滿抵制、衝突與鬥爭,文化和社會再生產是在沿著或透過抵制的過程中間接地發生的。

基本介紹


代表作:美國阿普爾的《教育與權力》(1982)、《教育中文化與經濟的再生產》(1982);吉諾斯的《意識形態、文化和學校教育過程》(1981)、《新教育社會學的再生產理論與抵制理論:批判的分析》(1983)。威爾斯 1977 年發表的民俗學研究:《學習成為勞動者》,常被抵制理論者視為理論佐證的實證性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