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刺蝟奏鳴曲

1983年琪琴高娃執導兒童電影

《小刺蝟奏鳴曲》是北京兒童電影製片廠拍攝的兒童電影,由琪琴高娃執導,劉迪、車萊西、麥得主演,於1983年上映。

該片講徠述了中國孩子豆豆和外國小朋友非魯蒙托、婷卡因為一隻小刺蝟而相識並結下純潔的友誼的故事。

劇情簡介


《徠小刺蝟奏鳴曲》
《徠小刺蝟奏鳴曲》
在中國某地的一所療養院。非洲兒童魯蒙托和歐洲兒童婷卡來到中國,他們的父母是來中國學習中醫的,在結束學習前夕,他們決定讓孩子們不去幼兒園,盡情玩幾天,並要他們每天學說中國話。在療養院附近的農村裡,住著一個六歲的孩子,名叫豆豆。他從小和爺爺生活,特別喜歡餵養各種小動物。有一次,他捉到一隻小刺蝟,他細心地用糖和小果子餵養。可小刺蝟只愛吃爺爺種的西瓜,於是他常到西瓜地摘熟西瓜喂小刺蝟。這事被爺爺發現,抓住了小豆豆。爺兒倆拽來拽去不料小刺蝟趁機逃跑了,急得小豆豆到處找。結果小刺蝟跑到竹林里,被魯蒙托和婷卡發現帶回家中餵養。魯蒙托的媽媽和婷卡的爸爸告訴小夥伴,刺蝟是大自然的產物。婷卡在練吹風琴時,小刺蝟隨著音樂動起來,婷卡不知不覺地奏出一段"小刺蝟奏鳴曲"。魯蒙托和婷卡到瓜園為小刺蝟買瓜,和豆豆結成了好朋友。但豆豆發現他們餵養的刺蝟正是自己丟失的,於是與魯蒙托打起架來。婷卡建議讓小刺蝟自己選主人,小刺蝟來到豆豆身邊,豆豆把它帶回了家。爺爺為了孩子們的友誼,去捉小刺蝟送給孩子,他沒捉到刺蝟,卻摔傷了腿。豆豆受到了教育,把小刺蝟送到外國小朋友家中。孩子們高興地玩起來。魯蒙托和婷卡要各自回到他們的祖國去了。臨別前,魯蒙托和婷卡把小獵槍和吹風琴送給豆豆,豆豆回贈給他們孔雀豆串。他們已經懂得了小刺蝟是大自然的產物,它應該去找自己的爸爸和媽媽,他們依依不捨地把小刺蝟從筐子里放了出來,目送著小刺蝟消失在樹林里。三個小朋友手拉著手,在大自然的陽光下奔跑著,呼吸著新鮮的空氣,歡聲笑語回蕩在大自然里。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演員
豆豆劉迪
魯蒙托車萊西 
婷卡麥得
爺爺金風
加拉夫人阿比芭·阿里特拉奧雷
詹姆士先生班漢民
小芳陳玲

職員表

製作人孫勇
導演琪琴高娃
副導演(助理)李耕
編劇姚雲
攝影王兆麟、劉斌(副攝影)
配樂金正平
剪輯王誠
道具馬守義、李建中、高恕
美術設計段震中
造型設計胡純美
服裝設計鄭秀英
燈光秦永利
錄音王澤民
布景師李迎年(置景)、胡永山(置景)、石立秋(置景)
音響孫凱
特技攝影李慶春
特技美工顏廣仁
演奏北京電影樂團
指揮金正平
伴唱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少年兒童廣播合唱團

角色介紹


《小刺蝟奏鳴曲》
《小刺蝟奏鳴曲》
豆豆
演員 劉迪
從小隨爺爺生活在農村的中國小朋友,勤勞、勇敢、樸實、善良、倔強。他很喜歡小刺蝟,細心地用糖和小果子餵養它。因為把小刺蝟視為自己最親密的朋友,所以他不願與別人分享。但經過爺爺的教導,他決定把小刺蝟送給遠道而來的外國小朋友。
《小刺蝟奏鳴曲》
《小刺蝟奏鳴曲》
婷卡
演員 麥得
來自歐洲的小女孩,金髮碧眼,天真可愛,是個小鋼琴家。她跟隨到中國學習的爸爸在療養院生活時,和玩伴魯蒙托撿到了豆豆走失的小刺蝟,由此與豆豆相識並結下深厚的友誼。
《小刺蝟奏鳴曲》
《小刺蝟奏鳴曲》
魯蒙托
演員 車萊西 
來自非洲的“小獵人”,總是隨身帶著玩具獵槍。他的媽媽在中國學習針灸技術。通過和豆豆、婷卡一起養小刺蝟,他學習到了許多知識。
《小刺蝟奏鳴曲》
《小刺蝟奏鳴曲》
爺爺
演員 金風
豆豆的爺爺,是一位慈祥善良的中國老人。當豆豆想獨自飼養小刺蝟,不想把小刺蝟給魯蒙卡和婷卡玩,他耐心地勸說豆豆,告訴孩子,對待遠道而來的客人要懂得謙讓,並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給豆豆樹立了榜樣。

音樂原聲


片中插曲 
曲名作詞作曲
《我們有共同的心愿》琪琴高娃金正平 

幕後花絮


拍攝花絮
• 劇本中設計了豆豆穿紅兜兜出場的情節,為了把紅兜兜、豆豆和大自然聯繫在一起,導演琪琴高娃回憶起兒時看到的用相思豆串連起的小手鐲,但相思豆和孩子聯繫起來似有不妥,她查資料得知相思豆的學名是孔雀豆,就決定在紅兜兜上串許多相豆平,而且在三個孩子互報姓名的戲中加入了一段豆豆取名自孔雀豆的對話。
• 片中的小刺蝟剛被捉來時怕人、怕光、怕響動,常縮成一團。為此,劇組設了專人餵養它,讓它經常適應在強光下生活,到現場拍戲總帶著它,讓它習慣雜亂的地方。慢慢的小刺蝟習慣了拍攝現場的環境,甚至哪兒有光就往哪裡鑽。
穿幫鏡頭
• 婷卡和魯蒙托在婷卡家看小刺蝟趴在氣球上的戲中,在畫面的右上角,透過多寶格可以看到多出一隻穿膠鞋的腳。
• 魯蒙托晚上離開家從媽媽屋外窗下偷偷走過的鏡頭中,在他剛出門時,畫面左上角的門框上有遮光板的影子。

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獲獎獎項獲獎方結果
1985年第一屆中國兒童少年電影“童牛獎優秀兒童少年故事片獎《小刺蝟奏鳴曲》獲獎 

幕後製作


外景選擇
因為劇本寫的是一個中國孩子和兩個外國孩子的故事,很容易搞得“洋氣”,但是導演琪琴高娃認為,劇情發生在中國,還是靠近農村的療養院,所以影片必須具有中國的民族特點。在開拍前選外景時,劇組力圖找一個有飛檐、廊柱、雕花窗欞古色古香的中式建築療養院,但跑遍了浙江也沒有找到,最後研究決定把外景地選在杭州的別墅式賓館——花家山賓館的院內。該賓館的後院有魚塘有竹林,劇組在那裡搭建了豆豆和爺爺所住的農村小院;又把賓館一號樓的樓上布置成婷卡的家,在樓下布置了魯蒙托的家。
攝影基調
由於該片是描寫學齡前兒童的影片,所以攝影師王兆麟把攝影基調設定為明快的,用色應該鮮明、活潑,所以他在外景中注意採用逆光,特別是在竹林中,人物要多用逆光和側光,以便使色彩變得明快剔透,畫現更加生動。在攝影機的運動方面,他也爭取多用長焦距鏡頭,使畫面前景的花草景物虛成光斑,從而使人物更加醒目。

影片評價


該片讚頌了不同膚色的小朋友之間的珍貴友誼,有助於引導低幼兒童認識自然,增長知識,熱愛生活,影片洋溢著兒童情趣,為小觀眾所喜愛。 (第一屆“童牛獎”評委會評)
該片沒有什麼離奇曲折的故事,更沒有什麼驚心動魄的情節,可是它卻真實地反映了孩子們的心靈世界。影片通過三個孩子之間發生的有趣的故事展示了大自然的美麗和可愛,使孩子們更加熱愛大自然,更加熱愛生活。這些故事不離奇曲折卻頗有情趣。而這種情趣又是符合主人公的年齡特點和性格特點的。這樣的影片,對於有些不理解孩子心理的成年觀眾,也許會以為是平淡的,但是孩子們和那些熱愛孩子、和孩子們心靈相通的成年人會喜歡它。因為它揭示了一個真實而又淳樸的感情世界——童心的詩的世界。 (《草原銀幕》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