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根癌

舌根癌

舌根癌為臨床常見口腔癌,以輪廓乳頭為其界限,發生於全舌前2/3部位的癌症為舌體癌,后1/3部位的為舌根癌。在口咽部惡性腫瘤中所佔比例較高,男性多於女性,多為鱗癌,其惡性程度較高,生長快,浸潤性強,常波及舌肌,致使舌運動受限,嚴重影響患者說話、進食、吞咽等日常行為動作。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清楚,目前公認的病因有:外界刺激因素、內在因素、舌黏膜癌前病變發展而來、人乳頭瘤病毒感染與舌根癌的發病相關。舌根癌在早期通常沒有不適癥狀,可僅表現為舌根部潰瘍長期不癒合、舌咽不適或疼痛,如出現頸部腫塊等就診時常已處於疾病的晚期。對舌根癌的治療以手術為主的綜合治療。舌根癌會發生淋巴結及遠處轉移。會帶來吞咽和言語障礙等問題。

就診科室


● 耳鼻咽喉科、口腔頜面外科或口腔科、腫瘤科

病因


● 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清楚,目前公認的病因有:
● 外界刺激因素,如殘根、殘冠、不良修復體、酗酒、咀嚼檳榔等局部因素的長期慢性刺激。
● 內在因素,如神經精神因素、內分泌紊亂、機體抵抗力下降以及遺傳因素等。
● 舌黏膜癌前病變發展而來。
● 人乳頭瘤病毒感染與舌根癌的發病相關。

癥狀


● 舌根癌在早期通常沒有不適癥狀,可僅表現為舌根部潰瘍長期不癒合、舌咽不適或疼痛,但常表現為頸部腫塊。等就診時常已處於疾病的晚期。
● 病變區及周圍可同時伴有白斑或扁平苔蘚或乳頭狀瘤等癌前病變,或相應部位存在慢性刺激因素,如殘根、殘冠、尖銳牙尖和不良修復體。
● 生長較快,常有明顯疼痛及觸痛;浸潤舌肌時可導致舌運動受限或舌固定,影響說話、進食、吞咽。晚期舌癌可浸潤口底、破壞下頜骨;如繼發感染或侵犯舌根可發生劇烈疼痛,疼痛可放射至耳顳部。

檢查


● 確診舌根癌需要進行口腔檢查、影像學檢查和組織病理學檢查。
● 口腔檢查:可以了解舌根受累範圍及檢查腫瘤是否已浸入會厭前間隙、舌體、扁桃體區和咽側壁。
● 影像學檢查:MRI或CT檢查可確定腫瘤大小、浸潤深度、鄰近結構侵犯與否以及引流區淋巴結有無轉移等情況。
● 組織病理學檢查:對舌根病灶進行病理活檢可明確診斷。

診斷


● 醫生診斷舌根癌主要依據口腔檢查、影像學檢查和組織病理學檢查。
● 病變區及周圍可同時伴有白斑或扁平苔蘚或乳頭狀瘤等癌前病變,或相應部位存在慢性刺激因素,如殘根、殘冠、尖銳牙尖和不良修復體。
● 影像學檢查:MRI或CT檢查可確定腫瘤大小、浸潤深度、鄰近結構侵犯與否以及引流區淋巴結有無轉移等情況。
● 組織病理學檢查:對舌根病灶進行病理活檢可明確診斷。

分型


● 浸潤型:腫瘤發展較快,早期向深部及周圍組織生長,侵入黏膜下層及肌組織,表面稍隆起而粗糙不平,深部可捫及不易移動的硬塊。
● 外生型:腫瘤迅速向表面增生,形成菜花狀,常合併感染和壞死。
● 潰瘍型:腫瘤多發生於黏膜淺部,表面壞死脫落並向周圍擴散,形成中央凹陷、邊緣隆起的火山口狀潰瘍。

分期


● Tx--原發腫瘤不能評估
● T0--原發灶隱匿
● Tis--原位癌
● T1--腫瘤最大直徑≤2cm
● T2--腫瘤最大直徑>2cm,≤4cm
● T3--腫瘤最大直徑>4cm
● T4a-局部中度浸潤的疾病
● T4b-局部非常廣泛浸潤的疾病

鑒別診斷


● 舌根癌需要與如下疾病相鑒別:
● 創傷性潰瘍:由於殘根、殘冠、銳利牙尖、不良修復體等刺激引起的潰瘍,舌緣和頰側黏膜均可發生,病變部位運動時和刺激物位置吻合,去除刺激物后潰瘍癒合。
● 葉狀乳頭炎:表現為舌側緣後方紅腫,但基底部無浸潤,多雙側對稱發生,抗炎治療有效,組織學檢查可明確診斷。
● 浸潤性舌根部惡性腫瘤:表面黏膜可正常僅表現為舌體內界限不清的硬性腫塊。
● 舌乳頭狀瘤:主要是鱗狀細胞乳頭狀瘤,呈外生性生長,表面多呈絨毛樣變,多數有蒂和基底部相連,基底軟,無硬結,界限清楚,表面無壞死及血型分泌物。

治療


● 對舌根癌的首次治療有相當多的爭議集中在處理基本原則的差異上,表現為治療方案差異較大。目前舌根癌的不同治療方法包括:
● 外科治療,即舌根癌的切除加頸淋巴結清掃。
● 外科手術加術後放療。
● 單獨外部放療,包括原發部位和頸部。
● 外部放療加近距離放療。
● 外部放療加近距離放療結合事先設計的頸淋巴結清掃。
● 放療加化療(行或不行頸淋巴結清掃)。
● 放療或化療方案失敗后的外科手術。

危害


● 舌根癌會發生淋巴結及遠處轉移,危及生命。
● 會帶來吞咽和言語障礙等問題。

轉移性


● 舌根癌具有很高的淋巴結轉移傾向。
● 舌根癌可發生遠處轉移,一般多轉移至肺部。

預后


● 早期舌根癌外科手術治療效果較好,局部控制率為75%~85%。控制率的主要決定因素是腫瘤生長方式。外生性腫瘤控制率為84%,而潰瘍—浸潤性腫瘤控制率為58%。惡性程度較高的腫瘤,其初次外科手術往往控制率較低。

預防


● 及時處理口腔刺激因素如殘根、殘冠和不良修復體等,治療潛在癌變病損如白斑、口腔扁平苔蘚及乳頭狀瘤等。

參考文獻


● [1] 張志願。口腔頜面外科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