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比里亞

提比里亞

提比里亞,Tiberias,以色列北部區一城市,位於加利利海西岸的下加利利地區,人口41,300(2009),面積10.872 km2。提比里亞同是猶太教和伊斯蘭教的四大聖地之一。

簡介


提比里亞,Tiberias,以色列北部區一城市,位於加利利海西岸的下加利利地區,人口41,300(2009),面積10.872 km2。

歷史


1862年的提比里亞城,來源:維基百科
1862年的提比里亞城,來源:維基百科

羅馬帝國時期

該市始建於公元前20年,以當時羅馬皇帝提庇留命名。公元前2世紀起,這裡開始盛行猶太教,自16世紀起這裡被認為是猶太教四大聖城之一(其它三個分別為耶路撒冷、希伯倫、薩法德)。在公元2-10世紀期間,這裡是巴勒斯坦地區猶太人的宗教和政治中心和加利利地區最大的猶太人城市。同時,由於上帝曾在這裡屢次顯現神跡,所以是虔誠的基督徒必到的朝聖地點之一。當地的溫泉非常有名,溫度較高,對皮膚和其它疾病有療效作用,幾千年人來此沐浴的人絡繹不絕。
猶太-羅馬時期,公元前20年前後,大希律王(Herod the Great)的兒子安提帕·希律(Herod Antipas)在此設城,成為加利利省的行政中心,當時除猶太人佔主體外,亦有大量其它宗教的居民。安提帕統治時期,許多猶太教徒不願遷居來此,因為當時有一處墳場,他們認為不潔,於是安提帕將許多非猶太教徒遷入他的新首都,提比里亞因此而盛極一時,連加利利海在當時也被人們稱為提比里亞海。亞基帕·希律(Agrippa I)死後,羅馬帝國於公元44年在當地設立執政官,公元61年,亞基帕二世(Agrippa II)將其併入新王國,首都設在該撒菲力比(Caesarea Phillippi)。第一次猶太戰爭時期(First Jewish–Roman War),猶太人領袖約瑟夫·弗拉菲烏斯(Josephus Flavius)佔領此地,希律王宮被燒毀,還好城市沒有被洗劫,相比於戰爭中幾乎所有的巴勒斯坦地區的城市都被洗劫一空,提比里亞是相當幸運的。由於當地居民大部分都忠於羅馬皇帝維斯帕西安(Vespasian ),所以約瑟夫後來敗於羅馬人時,該城得到赦免。
公元145年,大拉比Shimon bar Yochai宣布提比里亞已經得到潔凈,隨後大批被逐出耶路撒冷的猶太人遷移來此。公元179年大拉比Yochanan bar Nafcha定居在這裡,由此吸引了一大批猶太學者,使這裡漸漸發展成為猶太人的宗教中心。

拜占庭帝國時期

公元6世紀的拜占庭帝國時期,這裡仍然是猶太人宗教中心,公元614年,這裡再次爆發猶太人叛亂,部分猶太人支持波斯帝國的入侵,因此戰爭中當地的基督徒和猶太人被大量屠殺。

阿拉伯帝國時期

公元636年,拉什頓哈里發阿拉伯帝國佔領地此,將首府定在貝特謝安,哈里發允許70戶猶太人返回耶路撒冷重興猶太教,提比里亞的宗教地位開始慢慢下降。公元749年貝特謝安在地震中被毀,提比里亞的地位又重新上升,公元8世紀到10世紀,大量猶太學者的到來使該城一度興盛。公元1033年,提比里亞毀於地震,第一次十字軍東征時期,該城在耶路撒冷被十字軍佔領后不久亦被佔領,成為耶路撒冷王國加利利行省的首府。1099年城區遷移至原址以北,即今天城市的位置。1187年薩拉丁打敗聖殿騎士團佔領該城,之後又打敗前來救援的十字軍。12世紀初時,當時僅50戶猶太人。1265年城中的所有十字軍被馬穆魯克戰士全部逐出,並率該城一直到1516年提比里亞被奧斯曼帝國佔領。

奧斯曼帝國時期

提比里亞城
提比里亞城
由於奧斯曼帝國的擴張,許多歐洲猶太人遷移來到提比里亞,1558年,奧斯曼帝國賦予葡萄牙裔猶太人多尼婭·格拉西亞(Doña Gracia)此城的管理權,她想接納猶太難民來此定居,並給予他們成立猶太人自治社區的權利。但最後沒有成行,根據奧斯曼帝國歷史文獻的記錄,在1525、1533、1548、1553、1572年這裡沒有戶個猶太人或基督徒。1596時此時的居民仍是非常少,僅50戶穆斯林。1624年奧斯曼帝國蘇丹封波斯的德魯茲人法赫阿丁二世(Fakhr-al-Din II )為阿拉比斯坦地區(Arabistan,自阿勒頗至埃及邊界的地區)的領主,提比里亞被定為首府。1720年,貝都因人達赫爾·阿·奧瑪爾(Dhaher al-Omar )重建並加固該城,與鄰近的德魯茲人還簽署協議,以免他們搶劫該城,之後猶太人社區得到重建。1780年許多波蘭猶太人遷移至此,18至19世紀許多拉比定居在此,並使該城猶太教的學術中心。1837年加利利地震將提比里亞再次毀滅,大半的居民死亡。1842年時,當地4000居民中,有近三分之一為猶太人,余為土耳其人和少量的基督徒。1863年,當地的基督徒和穆斯林佔到總人口的四分之三,1901年,該城3600的總人口中有近2000人為猶太人,到1912年時,城市總人口達到6500,其中猶太人為4500,余為1600名穆斯林和幾百名基督徒。

英國委任統治時期

當地的猶太人與阿拉伯人一直維持著較好的關係,即使在1929年的阿拉伯人暴亂中,當地也鮮有宗教衝突。1934年11月11日的該城遭大洪水淹沒后,當地的英國政府重新規劃設計了提比里亞,新城建在山坡上,並在山坡上種植了許多蘇格蘭品種的植被,街道也不再像以前的狹窄,洪水時就是由於狹窄的街道,使得水流迅猛,許多居民來不及逃跑而溺亡。此在,還修建了一道海堤,將原來的湖岸線向前推進了好幾公里。
1948年的第一次阿以戰爭中,以色列軍隊佔領此城,大量阿拉伯人撤出,之後當地猶太人量搶劫阿拉伯人社區,直到哈格納軍事鎮壓才被制止。

現狀


提比里亞的湖岸
提比里亞的湖岸
古代與中世紀的提比里亞遺址大多被一系列的大地震毀壞,之後1837年重建的城區又在1934年的大洪水中被摧毀。以色列建國后,提比里亞迎來了快速的發展,許多歷史遺址被妥善保護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