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遷市蘇州外國語學校

宿遷市蘇州外國語學校

宿遷市蘇州外國語學校,坐落於蘇州宿遷工業園區通達大道和陽澄湖路交匯處,是按現代化標準興建的蘇宿園區內第一所九年一貫制公立學校。

學校佔地106畝,總建築面積約35000平方米,建設規模為8軌,72個班,可容納學生3000多人。學校納入“市中心城區七項重點教育工程建設計劃”,將於2016年秋季開學。

建校背景


學校環境
學校環境
學校由蘇宿工業園區管委會和宿遷市教育局合作共建,蘇州工業園區派駐來自蘇州名校的管理團隊全程參與規劃、建設和運營,是蘇宿兩地合作領域全面拓展、合作內涵進一步深化的重要標誌。學校充分共享蘇州工業園區國際化、信息化、特色化教育資源。在校學生將有機會通過選拔赴蘇州工業園區、新加坡、加拿大、澳大利亞進行中短期浸濡學習。學校與蘇州工業園區外國語學校合作,將引入外國語語商課程,優秀畢 業生有機會升入蘇州工業園區外國語學校就讀,跨進留學通道。
學校以“育生命自覺、築博雅人生”為辦學理念,努力培養擁有蘇宿情懷、中國夢想、世界視野的優秀學子。園區將堅持“建一流的校園、配一流的設備、聘一流的教師”,努力把學校打造成具有先導性、示範性的國際化、現代化、人文化品牌學校。

特色課程


空中課堂課程

特色課程
特色課程
“空中課堂”是指利用先進的網路信息技術和現代通訊技術,實時直播教師的視頻、語音、課件、板書等,把講課過程逼真地搬到網上,師生之間通過音視頻、課件等方式進行實時交互的一種課堂形式。
與一般的“空中課堂”不同,我校的“空中課堂課程”特指借鑒蘇州工業園區星海實驗中學的實踐經驗,利用網路SKYPE平台,進行中外學生在線實時主題學習與交流。將以學期為單位,聯合蘇州園區友校,與新加坡、加拿大、丹麥等國際友校,開展環境教育、中外鄉土文化、世遺教育、國際理解教育等為主題的研習交流。每學期,定項目、定負責老師、定交流計劃、定成果彙報。實踐證明,這種交流形式具有成本低、頻率高、參與面廣、收效明顯等優勢。我國教育部國際教育研究與諮詢中心、上海市教科院WTO教育服務研究中心主任朱興德研究員評價該交流模式為國際交流最佳模式之一,是信息化時代最具普及價值的交流方式,建議推廣。

納米科技課程

納米科技是一門交叉性很強的綜合學科,研究內容涉及到現代科技的廣闊領域。納米科學與技術主要包括:納米體系物理學、納米化學、納米材料學、納米生物學、納米電子學、納米加工學、納米力學等。世界上所有發達國家都在納米科技與相關教育領域投入了大量的資金,試圖搶佔21世界科技領域的戰略制高點。
納米科技課程旨在通過高新科技的研究與應用培養學生的國際化視野,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與綜合素質,為國家培養高科技人才做儲備。該課程與蘇州海茲思納米科技有限公司、中科院納米所等單位合作編製。課程內容主要涵蓋納米科技的簡介、納米尺度、自然界的納米物質、納米物質的特性、納米操縱、檢測納米結構、納米科技的應用、納米科技對人類及社會的影響等部分組成。課程不僅涵蓋課堂授課、還包括文獻交流、社會調研、學生實驗、動手實踐,涉及科學探究活動的七大環節。

數字科學家課程

以數據探究為核心的信息技術與科學探究整合課程,以數據的獲取、存儲、分析、表達為核心的教學內容。在具體的科學案例教學過程中,學習應用軟體的知識,培養產生科學問題的意識,培養科學探究的能力,最終將學生培養成為一個“數字科學家”,即一個對於任何感興趣的科學問題,都能採取合適的信息技術手段或者科學方法著手研究的“自由研究者”。

未來工程師課程

未來工程師課程倡導STEM(最早由美國國家科學委員會提出的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相互融合的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採用主題式課程模塊,基於項目的活動模式,內容涵蓋多個技術工程領域。初級課程涉及3D列印、機械、創造發明、建築、機器人、結構等技術領域,該課程集趣味性、教育性為一體。使學生在獲得工程與技術知識的同時,提高創新能力和綜合解決問題能力。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學生將有機會參加由中國教育科學院全國青少年未來工程師組委會組織的全國未來工程師博覽與競賽活動。

禮儀課程

禮儀是人類為維繫社會正常生活而要求人們共同遵守的最起碼的道德規範。對一個人來說,禮儀是一個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養、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對一個社會來說,禮儀是一個國家社會文明程度、道德風尚和生活習慣的反映。
學校開設禮儀教育課程,內容涵蓋著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從內容上看有儀容、舉止、表情、服飾、談吐、待人接物等;從對象上看有個人禮儀、公共場所禮儀、待客與作客禮儀、餐桌禮儀、饋贈禮儀、文明交往等。通過課程的開展,弘揚中華傳統美德,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培養學生學會關心他人,學會與他人共處,學會做人。

沙畫課程

沙畫藝術是21世紀剛剛興起的一種與舞台藝術相結合的表演形式,沙畫是一種前衛高雅的藝術表現形式,最早由來自匈牙利的世 界著名沙畫大師Ferenc Cako所創造。它是指在白色背景板上現場用沙子作畫,突破傳統藝術,創意神奇、畫面絕美,配合優美的背景音樂,天衣無縫的表演能使人進入夢幻般的感覺和前所未有的視覺享受。
學校沙畫課程的設置,以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為理念核心,利用“沙”有著無窮盡的形態,通過刺激和發展學識的視覺和觸覺運用能力,滿足兒童內心的需求和在操作中的創造性,鍛煉孩子左右手協調配合能力帶領孩子們暢遊藝術海洋,使孩子們的創新思維被啟迪,審美能力得以提升。
游泳課程
游泳是一項古老的運動,具有生活、生存的技能。進入現代社會,游泳已成為人們最喜愛的運動之一。
學校通過開設游泳課程,讓學生比較全面了解游泳運動的基本知識,掌握游泳的基本技術,了解水上自救、互救的基本技能,鞏固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積極加強學生體質鍛煉能力的指導與鍛煉習慣的培養。培養學生勇敢頑強、吃苦耐勞的優秀品質,養成團結友愛互學互助的優良學風。

語商課程

“語商”(LQ),類比於智商IQ,情商EQ,逆商AQ,是指語言商數,是一個人語言運用能力的總和;反映一個人在整體語用有效性方面的品質;是一個人智商、情商、逆商、財商、健商、美商、德商、靈商的外在體現。
學校開設語商課程,以“演講口才、故事表演、播音主持、朗誦考級、國學寫作”五大課程模塊為支柱,通過對學生語商的培養,實現其整體素質和能力的飛躍,提升學生情商、智商、逆商、財商;優化學生健商、美商、德商、靈商;增強學生表達力、表現力、表演力;培養學生自信心、感恩心、上進心。使學生組織能力,思維能力,領導能力更加優秀,個人風采更加突出。

文化傳統


●辦學理念
育生命自覺,築博雅人生!
●學校使命
用智慧和體驗豐厚生命質量,以創意和夢想點亮美麗未來!
●辦學策略
匯英才、聚群智、納百川。立足宿遷優秀的本土文化,借鑒蘇州工業園區優質教育的智慧,融通國際理念。文化立校、品牌強校、特色亮校,創造適合每一個學生的教育。
●辦學願景
校徽1
校徽1
把學校打造成蘇州和宿遷兩市合作品牌的新亮點,以優質教育輻射周邊地區,成為融合國際視野與蘇州經驗、創新地域文化與特色發展的品牌學校;最終發展為江蘇一流、全國有影響力的具有先導性、示範性的國際化、現代化、人文化學校。●課程特色
敏言篤行,博雅創新
●三風一訓
校訓:敏言篤行,博雅緻遠
校風:求真、至善、達美
教風:博學、樂教、善導
學風:勤學、好問、致用●校徽詮釋
校徽圖案分為盾牌型和圓形兩種形式,根據情境靈活運用。
校徽2
校徽2
圖一採用盾牌形式,體現國際主流風格。主體為學校鐘樓和入口主樓頂端的建築剪影,右上角為學校英文縮寫“SSFLS”。其濃郁的英倫風格,體現出學校的辦學精神和追求,暨把學校辦成“文明優雅的禮儀園、國際語商世界園、科學藝術創意園”。盾牌底部為水紋圖案,既代表蘇州和宿遷都是水鄉城市,也寓意蘇宿外國語學子將擁有海納百川的胸懷,面向世界,揚帆出海。盾牌下端為寫有“宿遷市蘇州外國語學校”全稱的綬帶和五星圖案。寓意學校培養的人才必備五大核心素養:人文情懷、科學精神、健康身心、藝術修養、國際視野。
圖二採用徽章的整體形式,圓形輪廓緊緻融合,標誌具有和諧寓意。內環背景色為優雅的“絲絨藍”,主體為學校鐘樓和入口主樓頂端的建築剪影,右上角為學校英文縮寫“SSFLS”,其寓意與圖一相同。外環為學校校名的中英文全稱。左右各有一桂花圖案。桂花是蘇州和宿遷兩市的市花,寓意學校是蘇宿兩市南北合作內涵深化的象徵之一,力求成為“蘇宿情懷幸福園”。

獲得榮譽


2020年7月8日,被認定2019年江蘇省智慧校園示範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