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平鄉

江西省萍鄉市上栗縣下轄鄉

長平鄉是江西省萍鄉市上栗縣下轄的一個鄉。位於上栗縣西南部,地處湘贛邊陲,319國道過境,西鄰湖南省醴陵市。鄉政府駐星輝村,距市、縣政府所在地均為20公里。總面積94.2平方公里,其中水田面積1.3萬餘畝,山地面積8.2萬餘畝,森林覆蓋面積達到90%。主要資源有煤炭、方解石、灰綠岩等,境內最高點為雲峰嶺,海拔692米。2006年底全鄉10894住戶,總人口約5萬人。

歷史沿革


以境內長平里而得名。原名長坪里,清光緒二年改名唐公鄉。
民國時期為萍鄉縣長平區。
1950年為萍鄉縣長平區,轄福壽、長平、蕉源、流江、獅嶺、落星、石城7個鄉。
1952年為萍鄉縣第十一區,轄區範圍未變。
1956年為湘東區長平鄉,1958年改長平公社。
1962年分為長平、流江2個公社歸,屬福田區。
長平鄉
長平鄉
1965年合併為萍鄉縣長平公社,轄12個大隊。
1971年稱上栗區長平公社。
1984年改長平鄉,轄24個行政村。
1997年時,面積96平方公里,人口4.6萬,轄福壽、長平、平基、新華、雙泉、蕉源、大塘、黃泥塘、星輝、落星、獅形、繁榮、流江、獅嶺、塘上、佛溪、石塘、馬良、雲峰、杉木、菱角、明星、淡塘、石溪24個行政村。
2003年8月調整村組規模,轄19個行政村。

地理環境


長平鄉位於上栗縣西南部,北鄰上栗鎮妙嶺村、南接湘東區荷堯鎮石嶺村,東令福田鎮佛子嶺,西連湖南省醴陵市白兔潭鎮蓬萊嶺。面積96平方公里,人口4.7萬人。鄉政府駐星輝村。

自然資源


全鄉氣候溫和,資源豐富,主要資源有煤炭、方解石、石灰石等。境內屬山區丘陵地形,地勢北部高西部低。山體多呈尖峰狀,最高點為雲峰嶺,海拔692米。農田大部份分佈在西部和南部。源於馬良和獅形的兩條小溪,由北向南流經全鄉10個行政村,至荷堯注入萍水。集鎮內水資源充足,工農業生產及生活用水主要依靠集鎮地下水及地表水。土地資源相對較豐富。

行政區劃


長平鄉下轄轄福壽、長平、平基、大塘、新蕉源、黃泥塘、星輝、落星、獅形、塘上、佛溪、石塘、流江、馬良、杉木、菱角、明星、淡塘、石溪等19個行政村,313個村民小組。
自進入21世紀以來,長平鄉交通建設經過多年努力實現了超前發展,村村通水泥公路,獲得全市“村村通公路”先進單位。路遙近萬米的飲水工程,取流江村天然溶洞中的泉水,流經7個村,涉益千家萬戶。
郵編及各村行政代碼
[郵編]337008
[行政代碼]360322201:200星輝村201福壽村202長平村
203平基村204大塘村205蕉源村206黃泥塘村
207落星村208獅形村209塘上村210佛溪村
211石塘村212流江村213馬良村214杉木村
215菱角村216明星村217淡塘村218石溪村

經濟


農業產品以良種生豬、山羊、板栗、生薑等聞名全市。主要工業產品以鞭炮、煤炭為主,兼營石灰石、方解石、灰綠岩、油漆等。全鄉有鞭炮廠18家,鞭炮生產基地146個,2002年引資開發灰綠岩稀有資源,辦起了6個引資企業。1999年以來,全鄉的工農業總產值以每年20%的增幅持續上升,財政稅收每三年翻一番,至2003年達到1040萬元。2006年末財政收入2650萬元,工業總產值1387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143元。與2005年相比,均有較大的增長。
作為省級貧困鄉的長平鄉,境內山多地少,農業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優越。2005年來,該鄉努力挖掘生態資源優勢,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以大興種養有限公司、山羊養殖專業合作社等為龍頭,大力發展百合、生薑、板栗、花卉苗木、中藥材、黑山羊、生豬等特色種養業,著力推進“一村一品”建設。通過扶持和引導,到2009年,全鄉新增花卉苗木、中藥材、板栗等種植面積5000餘畝,新增有一定規模的黑山羊、生豬等特色種養戶23家,發展大興農牧種養、福旺養豬、菱角生態種養、申良果業、油料種植等10多家公司和專業合作社。該鄉菱角村通過發展百合、生薑、板栗產業,70%以上農戶依託這三大產業走上致富道路。尤其百合產業,該村在種植、販銷、加工方面均有專人從事,銷售已佔據萍鄉整個市場。到2009年1月,全鄉已有八成以上行政村實現一村一品、一村多品,逐步湧現出“養豬村”、“養羊村”、“板栗村”、“百合村”等大批特色種養示範樣板村。一個個綠色基地“生金吐銀”,有效撐起農民“錢袋子”。到2009年1月,全鄉農民年人均純收入達到4150元,同比增長15%。
為推進新農村建設,2008年,長平鄉依託政府、駐鄉單位和企業的支持,致力於信息化新長平建設,逐步實現“家家通電話,村村通寬頻,信息進萬家”的農村信息化建設總體目標。
該鄉進一步完善、優化長平電信通信網路,擴大網際網路接入能力,為政府、學校和中小企業以及95%以上的自然村實施實惠的寬頻上網業務,為廣大農戶提供更為豐富的農產品供求以及教育醫療等多項信息咨訊;以村為單位組建農村虛擬網,開展各項優惠活動,讓長平廣大農戶都能用得到、用得起、用得好各項信息服務,為農民致富開闢一條信息高速公路。
長平鄉
長平鄉

社會


總體規劃

定位:以農產品、生態旅遊為特色,將長平鄉發展為生態良好、環境優美的生態產業型集鎮。
人口規劃
規劃2010年鄉域人口約為4.77萬人;
規劃2020年鄉域人口約為5.10萬人。
結構規劃
至規劃期末形成中心集鎮———中心村———基層村三級鎮村體系結構:
中心集鎮———星輝村、落星村、黃泥塘村;
中心村———福壽村、長平村、杉木村、石溪村、流江村;
基層村———平基村、大塘村、蕉源村、獅形村、塘上村、佛溪村、石溪村、馬良村、菱角村、明星村、淡塘村。
城市規劃
2007年,全鄉人口46755人,集鎮人口6600人,城鎮化水平14.16%。
2010年,全鄉人口47715人,集鎮人口8000人,城鎮化水平15.72%。
2020年,全鄉人口51060人,集鎮人口12000人,城鎮化水平23.50%。
土地規劃
規劃充分考慮長平鄉的自然形態及交通條件,並依託萍栗路以及外圍的環路和水域形成“五橫三縱”的結構骨架,將整個集鎮形成“一軸兩片區”的模式。“一軸”即連接集鎮東西的主幹道為發展主軸。“兩片區”即,集鎮北部以落星村為中心的科教文化片區;南部以星輝村為中心的居住商業片區。
(1)規劃居住建築用地
共53.81公頃,占城鎮建設總用地的45.18%,人均44.84平方米。居住用地的開發建設,遵循國家《城市居住組群規劃設計規範》及其他相關規範,居住組群內部配建相應的商業、服務、醫療、文化娛樂等日常生活公共設施,形成較為完善的社會服務體系,使居民上下班及日常生活活動在較小的範圍內即可解決,並且結合公共綠地的開發建設,改善居住環境,從而形成安全、舒適、宜人且較完善的居住生活環境。
(2)公共建築用地
規劃公共建築用地17.26公頃,占城鎮建設總用地的14.49%,人均14.38平方米。
A、行政管理用地
規劃行政辦公用地2.82公頃,占城鎮建設總用地2.36%。
2007年以前行政管理用地主要集中在集鎮中心。房屋建築質量較好,建築形式、布局較好,規劃遠期在原位置上擴建,加強行政用地內部的環境美化,營造良好的辦公環境,同時加強內部的環境改造,改善辦公設施和條件,提升政府辦公效能及對外形象。
B、教育機構用地
規劃科教文衛用地2.84公頃,占城鎮建設總用地的2.38%。
2007年前集鎮適齡兒童就讀於落星小學,鑒於校園用地規模偏小,為了適應今後集鎮規模的擴大、人口的增加、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居民對教育事業的重視,通過各種渠道加大校園建設投資的力度,將其建成設施一流、環境怡人的現代化中心小學。
C、文體科技用地
規劃文體科技用地共1.06ha,佔總建設用地的0.89%。2007年前文體科技用地較少,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規劃在落星小學的東面布置一塊文體科技用地,包括體育場、電影院、科技站等文化娛樂設施,同時設立了一處老年活動中心,以豐富居民業餘文化生活。
D、商業金融用地
規劃商業金融用地共7.58公頃。占建設用地的6.37%。2007年前商業金融用地主要沿萍栗路兩側布置。規劃根據大力發展第三產業的建設方針,按照方便居民、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原則,擴大小商品市場的規模,改造商業建築,集中布置商業區,形成集鎮的中心商業區,並且結合道路與功能分區,相對分散布置帶狀商業,方便居民的生產、生活,以百貨、小五金和部分家用電器為主。集鎮的銀行、供銷社、郵政等主要金融機構分佈於此。沿街商業建築要注意立面效果和裝修,使該區形成具有現代化氣息的商業服務中心。
E、集貿設施用地
徠2007年前集貿市場位於鄉政府對面,面積過小,交通擁擠,無法滿足居民長遠的需求。規劃將集貿市場布置在萍栗路的西側,主幹道的南側,佔地1.16公頃,交通便利,以經營蔬菜、農副產品為主,以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並且加大集貿市場內部及周邊環境的改造,完善排水系統,加強市場管理與監督。
F、工業工地
長平鄉2007年前工業用地分佈散亂,規劃結合用地規模和環境制約等因素,將工業區集中布置在高速掛線北部,共2.89公頃。
G、醫療保健用地
2007年前鄉衛生所布置在集鎮西南部,規劃在原基礎上擴建,佔地面積1.8公頃,佔總建設用地的1.52%。醫療設施齊全,服務於全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