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上皮性腫瘤

卵巢上皮性腫瘤

卵巢上皮性腫瘤是最常見的卵巢腫瘤,約佔卵巢良性腫瘤的50%,占卵巢原發性惡性腫瘤的85%~90%。可分為良性、交界性和惡性。卵巢上皮性腫瘤多見於閉經前後的女性,青春期前女生和嬰幼兒很少發生。卵巢上皮性腫瘤的病因至今不明,可能與精神狀態失衡、肥胖、閉經、內分泌失調不育、營養、環境污染、遺傳等因素有關。卵巢上皮性腫瘤的常見癥狀有腹脹和下腹不適感、腹部包塊、腹痛、不規則陰道出血等;若腫瘤較大會出現壓迫癥狀,如膀胱、直腸壓迫癥狀等;惡性腫瘤晚期還會出現腹水、癌浸潤和轉移癥狀、惡液質等。卵巢上皮性腫瘤以手術治療為主,輔以放療和化療的綜合治療。治療效果與腫瘤惡性程度、分期、有無轉移、治療方式等有關。良性卵巢上皮腫瘤及惡性卵巢上皮性惡性腫瘤惡性程度低者,預后良好。Ⅲ期卵巢癌,5年生存率為30%~40%;Ⅳ期卵巢癌僅為10%。晚期患者常合併全身消瘦、貧血、低熱等惡病質狀態。

就診科室


● 婦科、腫瘤科

病因


● 本病的病因不詳。可能與精神狀態失衡、肥胖、閉經、內分泌失調、不育、營養、環境污染、遺傳等因素有關。
● 精神因素
● ● 緊張、焦慮不安等可以導致機體免疫功能下降,削弱對腫瘤的免疫監視。
● 肥胖和閉經
● ● 肥胖、閉經後婦女體內雌酮水平會增高,而雌酮有促癌作用。
● 內分泌因素
● ● 有研究發現,持續性排卵及促性腺激素過高可引起卵巢上皮過度增生和轉化,長期作用可發生卵巢癌。未生育過的女性人群中發病率增加。
● 營養因素
● ● 據報道經常食用高動物脂肪和長期大量飲用咖啡的人發生卵巢癌的比例相對較高。
● 環境污染
● ● 人群調查發現環境污染及基因突變可能會導致卵巢癌的發病率升高。
● 遺傳因素
● ● 若有母親或姐妹等一級親屬患病,患病的風險會增加5%~7%。

癥狀


● 由於卵巢位於盆腔深部,早期腫瘤較小時多無癥狀,偶爾在婦科檢查時發現。
● 主要癥狀有腹脹和下腹不適感、腹部包塊、腹痛、不規則陰道出血、壓迫癥狀等。惡性腫瘤晚期還會出現惡病質等其他癥狀。

典型癥狀

● 腹脹和下腹不適感
● ● 腫瘤在盆腔內移動時牽拉周圍組織,會產生腹脹和不適感。
● 腹部包塊
● ● 隨著腫瘤逐漸長大,患者可於腹部觸及腫塊。
● 腹痛
● 一般極少腹痛,如腫瘤破裂,刺激腹膜可引起劇烈腹痛。
● 腫瘤發生蒂扭轉時,可有腹痛及噁心、嘔吐等癥狀。
● 腫瘤感染時會有腹痛及發熱等癥狀。
● 不規則陰道出血
● ● 少數患者可出現月經改變、月經紊亂、閉經后陰道出血等癥狀。

壓迫癥狀

● 腫瘤較大時還會壓迫盆腹腔內臟器,出現相應癥狀。
● 如膀胱受壓可致尿頻、排尿困難或尿瀦留。
● 直腸受壓可致解便困難或便頻等癥狀。
● 如腫瘤壓迫橫膈,則有呼吸困難及心悸。
● 腫瘤增生充滿整個腹腔時,可影響靜脈迴流,致腹壁及雙下肢水腫。

其他癥狀

● 惡性腫瘤晚期可出現腹水、癌浸潤和轉移、惡液質等表現,如腹圍增大、噁心、嘔吐、腹瀉、消瘦、皮膚黏膜蒼白、乏力、呼吸困難等。

檢查


● 一般通過體格檢查、超聲檢查、影像學檢查、細胞學檢查、組織病理學檢查、腫瘤標誌物檢測等進行確診。

體格檢查

● 腹部腫塊:婦科檢查通過腫塊的大小、邊界是否清楚、是否可以活動、表面是否光滑,初步判斷腫瘤性質。
● 有無腹水:腹水多發於卵巢惡性腫瘤,尤其是有腹膜種植或轉移者。
● 是否有惡液質情況:惡性腫瘤,晚期患者可出現顯著消瘦、貧血及嚴重衰竭等惡液質表現。

超聲檢查

● 是目前應用最廣且簡便的方法。能提示腫瘤的部位、大小、形態及性質、血流變化等,有助於卵巢上皮性腫瘤的診斷。

影像學檢查

● CT檢查可清晰顯示腫塊的邊界、大小,腹水,淋巴結轉移等,鑒別惡性腫瘤。
● 磁共振成像(MRI)可以確定盆腔腫瘤的原發部位、毗鄰關係,可判斷腫瘤分期、淋巴轉移和其他部位的轉移。

細胞學檢查

● 取腹腔液進行細胞學檢查,惡性腫瘤常為陽性。

組織病理學檢查

● 腫瘤組織的病理檢查是區分其不同類型及其良、惡性與分期的確診依據。

腫瘤標誌物檢測

● 有助於早期診斷和鑒別診斷卵巢癌,觀察療效,判斷預后。多個標誌物聯合檢測比單一標誌物更為可靠,如CA125、CEA、CA199、Fer、IAP、TPA等。其中血清HCG對非妊娠性絨癌有特異性,AFP對卵巢卵黃囊瘤有特異性診斷價值。

診斷


● 醫生主要依據癥狀體征,以及超聲檢查、影像學檢查、細胞學檢查、組織病理學檢查、腫瘤標誌物檢測等檢查結果,綜合判斷,對本病作出診斷。

癥狀體征

● 本病常見癥狀有腹脹和下腹不適感、腹部包塊、腹痛、不規則陰道出血,若腫瘤較大會出現壓迫癥狀,如膀胱、直腸壓迫癥狀等。

超聲檢查

● 彩色多普勒超聲血流顯像技術根據血流信號,可為卵巢癌的診斷提供依據。

影像學檢查

● CT檢查,惡性腫瘤患者盆腔內有不規則軟組織陰影,囊實性,分界不清。
● 磁共振成像(MRI),表現為外形不規則、內部結構複雜的非均質腫瘤,可以確定盆腔腫瘤的原發部位、毗鄰關係,診斷術后殘餘癌和複發癌,判斷腫瘤分期、淋巴轉移和其他部位的轉移。

其他

● 通過細胞學檢查、組織病理學檢查、腫瘤標誌物檢測,可綜合判斷腫瘤性質,並通過組織病理學檢查進行確診。

分期


● 採用國際婦產科聯盟(FIGO)的手術病理分期(2014):
● Ⅰ期:病變局限於卵巢或輸卵管。
● Ⅱ期:腫瘤累及單側或雙側卵巢並有盆腔內擴散(在骨盆入口平面以下)或原發性腹膜癌。
● Ⅲ期:腫瘤累及單側或雙側卵巢、輸卵管或原發性腹膜癌,伴有細胞學或組織學證實的盆腔外腹膜轉移,或證實存在腹膜后淋巴結轉移。
● Ⅳ期:超出腹腔外的遠處轉移。

分型


● 卵巢上皮性腫瘤有以下多種病理分型:

卵巢漿液性腫瘤

● 可分為良性、交界性、惡性,具體劃分如下:
● 單房性漿液性囊腺瘤,良性腫瘤。
● 多房性漿液性囊腺瘤,良性腫瘤。
● 卵巢漿液性乳頭狀囊腺瘤,應為良性腫瘤。
● 漿液性表面乳頭狀瘤、腺纖維瘤和囊性腺纖維瘤,交界性腫瘤。
● 交界性漿液性囊腺瘤,介於良性及惡性之間的一類腫瘤。
● 卵巢漿液性囊腺癌,惡性腫瘤。

卵巢黏液性腫瘤

● 可分為良性、交界性、惡性,具體劃分如下:
● 卵巢黏液性囊腺瘤,良性腫瘤。
● 卵巢假黏液瘤及腹膜假黏液瘤,無不典型增生和核分裂象,良性腫瘤。但可複發,有時需要反覆手術。
● 交界性黏液型囊腺瘤,交界性腫瘤。
● 卵巢黏液型囊腺癌,惡性腫瘤。

卵巢子宮內膜樣腫瘤

● 可分為良性、交界性、惡性,具體劃分如下:
● 卵巢良性宮內膜樣腫瘤,良性腫瘤。
● 卵巢交界性宮內膜樣腫瘤,交界性腫瘤。
● 卵巢惡性宮內膜樣腫瘤,惡性腫瘤。

透明細胞腫瘤

● 良性及交界性罕見,多數為惡性,即透明細胞癌。
● Brenner瘤(transitional cell tumors, TCC)又稱卵巢纖維上皮腫瘤。可分良性、交界性及惡性,絕大多數為良性腫瘤。
● 未分化癌,亦有稱之為實性癌、髓樣癌及間變癌等。

鑒別診斷


● 其他一些疾病也可能會出現腹部疼痛、腹部包塊、陰道不規則出血等,如患者出現上述癥狀,需要及時去醫院就診,請醫生進行檢查和診斷。
● 卵巢非贅生性囊腫、子宮肌瘤、闊韌帶腫瘤、子宮內膜異位症、各種盆腔炎性包塊、盆腔膿腫、后腹膜腫瘤等易與卵巢上皮性腫瘤混淆。
● 可通過超聲檢查、影像學檢查、組織病理學等檢查進行鑒別診斷。

治療


● 卵巢上皮性腫瘤若為良性,會根據患者年齡、生育要求及對側卵巢情況決定手術範圍。若為惡性腫瘤,初次的治療是以手術為主,輔以放療和化療的綜合治療。
● 手術治療
● ● 卵巢良性腫瘤、交界性腫瘤及惡性卵巢上皮性腫瘤早期都可以採取手術治療,但手術治療對惡性晚期腫瘤以及複發性惡性腫瘤作用有限,需要全面評估后實施。化學治療
● ● 是上皮性卵巢癌綜合治療的重要手段之一,多數卵巢上皮性癌對化療比較敏感。若腫瘤巨大固定,術前化療可以增加手術機會並達到更加滿意的治療效果;對於不能耐受或無法手術者,化療幾乎是唯一的治療手段。
● 放射治療
● ● 放射治療主要適用於手術後患者,其目的是繼續殺滅殘存腫瘤細胞,延長患者生存期。

危害


● 惡性腫瘤轉移、手術以及放化療所帶來的不良反應,都會對患者身體帶來巨大的危害;疾病晚期出現消瘦、貧血、感染等惡病質癥狀,造成患者生存質量下降。
● 治療本病的巨額開支,會給患者家庭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

轉移性


● 惡性卵巢上皮性腫瘤主要通過直接蔓延和腹腔種植轉移,淋巴轉移也是重要的轉移途徑,血行轉移少見。

預后


● 良性卵巢上皮性腫瘤預后較好。對於惡性卵巢上皮性腫瘤,惡性程度低者,預后良好。Ⅲ期卵巢癌,5年生存率為30%~40%;Ⅳ期卵巢癌5年生存率僅為10%。

預防


● 保持積極向上的良好心態,避免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
● 合理飲食,低脂飲食,適量多食富含維生素A及胡蘿蔔素的食物。
● 肥胖的女性需控制體重,盡量減少促排藥物使用。
● 有家族史的女性及中老年女性,需每年做婦科體檢。
● 保持生活環境清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