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水

正水

正水是一個病名,出自《金匱要略·水氣病脈證並治》。

簡介


● 英文名稱:Regular Edema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臨床分科—內科

古籍摘選


● 正水,其脈沉遲,外證自喘。(《金匱要略·水氣病脈證並治》)

名詞解釋


● 以全身浮腫,尿少,腹滿而喘等呈進行性發展為主要表現的水腫病。

術語在線


● 引自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術語在線

百科解讀


● 水腫是指體內水液瀦留,泛濫肌膚,從而產生的以頭面、眼瞼、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腫為主要特徵表現的一類病證。其中里證如喘促等癥狀明顯者,稱為正水。

臨床特徵

● 里證居多,表現為全身浮腫,小便量少,腹部脹滿,喘促,脈沉遲等。
● 嚴重者,出現水飲凌心的癥狀,表現為身重,短氣,不得卧。

病因病機

● 本病多因各種原因導致脾腎陽虛,不能氣化以蒸騰水濕,濕聚成邪停於里而不行,故腹滿而脈沉遲;水液瀦留則外溢肌膚而身體浮腫;水氣上迫於肺而作喘。
● 若水凌心陽,則身重短氣不得卧;水不溫腎,則形寒肢冷,甚則口唇紫紺。

現代醫學範疇

● 本病與現代醫學心源性水腫一病較為相似。心源性水腫是指由於心臟功能障礙而引發的水腫,常與心力衰竭同時出現。其癥狀為水腫先從身體的下垂部位開始,隨後逐漸發展為全身性的水腫,同時伴有氣喘,心悸,頸靜脈怒張等癥狀。心源性水腫可參照正水進行辨證治療。

病證鑒別

● 石水:正水與石水均可出現四肢腫脹伴有腹部脹滿,脈沉等臨床表現,均屬里證。但正水起病即有喘滿的癥狀,而石水起病則不喘,二者可依此進行鑒別。

四水

● “風皮正石”四水首見於《金匱要略·水氣病脈證並治》,是古人對於水氣病的一種辨證歸類。該歸類方法,側重於病位淺深,其中風水、皮水屬表證,正水、石水屬里證。

預防調護

● 應注意適寒溫、避風邪,避免長期生活在潮濕的地方。
● 水腫患者宜戒煙、戒酒,避辛辣。
● 水腫嚴重者,應減少控制食鹽攝入。
● 水腫尿少的患者,記錄每日液體出入量。

參考文獻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張伯禮。中醫內科學.10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7.
● [3] 賈士安。論《金匱要略》水氣病。山東中醫學院學報,1995(02):12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