搗衣篇
搗衣篇
閨里佳人年十餘,顰蛾對影恨離居⑴。萬里交河水北流,願為雙燕泛中洲。明年若更征邊塞,願作陽台一段雲⒀。
搗衣篇
閨里佳人年十餘,顰蛾對影恨離居⑴。
忽逢江上春歸燕,銜得雲中尺素書⑵。
玉手開緘長嘆息,狂夫猶戍交河北⑶。
萬里交河水北流,願為雙燕泛中洲。
君邊雲擁青絲騎⑷,妾處苔生紅粉樓。
樓上春風日將歇⑸,誰能攬鏡看愁發。
曉吹員管隨落花⑹,夜搗戎衣向明月。
明月高高刻漏長,真珠簾箔掩蘭堂⑺。
橫垂寶幄同心結⑻,半拂瓊筵蘇合香⑼。
瓊筵寶幄連枝錦⑽,燈燭熒熒照孤寢。
有便憑將金剪刀⑾,為君留下相思枕。
摘盡庭蘭不見君,紅巾拭淚生氤氳⑿,
明年若更征邊塞,願作陽台一段雲⒀。
【註釋】
⑴顰蛾:即蹙眉。
⑵尺素書:絹寫成的書信。
⑶“狂夫”句:謂丈夫還在交河戍守。狂夫,稱丈夫的謙辭。交河,地名,西漢車師前國首府。河水東流繞城下,故名。公元640年(唐貞觀十四年)設交河縣。故址在今新疆吐魯番市西北的雅爾和屯。
⑷青絲騎:青絲為韁的馬匹。騎,讀jì。
⑸“樓上”句:謂青春時光一天天地逝去。樓上為主人公所居。春風,代指春天的時光,實指主人公的青春年華。日,一天天,與“將”同作“歇”的狀語。歇,停息。
⑹員管:即篔(yùn)管,篔竹作成的管,是一種吹奏樂器。
⑺“真珠”句:謂珍珠串成的帘子遮掩著充滿香氣的住室。真珠,即珍珠。簾箔,就是帘子。蘭堂,香氣充溢的住室。
⑻“橫垂”句:謂在華貴的帷帳內掛著同心結。幄(wò),帷帳。同心結,用錦帶編成的菱形連環文結,用以表示恩愛。
⑼“半拂”句:謂在拂拭得乾淨的桌案上擺列著珍美的筵席,同時還有產於西方的蘇合香。蘇合香,香名。《後漢書·西域傳》:大秦國(古羅馬)合會諸香,煎其汁以為蘇合。
⑽連枝錦:是上有連枝圖案的美錦。連枝,枝葉相連的花草,本喻兄弟關係,這裡用以象徵夫妻感情。
⑾有便:一作“有使”,假設之詞,相當於“如果”,“假使”。
⑿氤氳:本指雲煙瀰漫,這裡指女主人公因流淚而視力模糊。
⒀“願作”句:意謂女主人公極度思念丈夫,若再見不到丈夫,願跟巫山神女一樣,化作彩雲,與丈夫歡會於陽台。陽台,台名。宋玉《高唐賦》: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台之下。后以男女歡會之所為陽台。
【譯文】
閨閣里的佳人今年還不到二十歲,皺眉顰蛾,對著鏡中倩影,獨恨離居。
忽然與江上的春歸燕相逢,燕兒銜著心上人從雲中郡寄來的一尺素書。
姑娘玉手開折信緘,不禁又長嘆一聲,狂野的丈夫仍然在交河的北面衛戍。
交河萬里,河水洶湧向北流,妾願和你化為雙燕泛遊在河中的沙洲。
夫君你身邊有的是粉紅青絲知己,嬌騎雲擁,妾的紅粉樓無人到來,青苔橫生。
樓上的春風眼看就將停歇,誰能忍心把鏡看愁發漸漸失去油光靚麗?
清晨妾便吹響篔管,花兒應聲而落,受不了凄楚的樂聲,夜裡,在明月下為你搗洗戎衣。
明月高高,計時的刻漏滴滴答答沒有窮盡,真珠簾箔,掩隱蘭堂。
珠寶幃幄橫垂著往日的同心結,蘇合香瀰漫著瓊筵玉席。
瓊筵玉席與幃幄用錦布圍起,熒熒燈燭光照孤獨的寢席。
如果有驛使去邊塞的話,我會用金剪刀來裁縫,為你縫製一個相思枕頭。
庭蘭摘盡,也不見你回來,素手把紅巾拭淚,氤氳綿綿難盡。
明年你如果要去更遠的邊塞征戰,我寧願化作陽台的一段雲與你相隨。
全詩可分成三段。第一段,首二句。點明女主人公的年齡和全詩之眼——“恨離居”。“年十餘”,正當青春年華。“顰蛾”,寫其愁狀。“對影”狀其孤單。第二段,“忽逢”四句。寫她開緘后,“長嘆息”。長嘆息的原因是從書信中得知“狂夫猶在交河北”。其餘部分為第三段,寫她讀書信以後“恨離居”的感情、行為。這一段又可五個層次。“萬里”二句寫女主人公無奈之際,夢想與夫同化為雙鳥,戲於洲渚。“君邊”四句寫她想到夫妻相隔萬里,一在邊關征戰,一在樓上棲居,於是悲愁青春易逝,無意攬鏡照容。“曉吹”等十句寫她“孤寢”難耐的思緒。早上吹篔,夜晚搗衣,用以解愁。因孤寢而愁,故感覺 夜晚特別漫長,加之象徵團圓的明月刺激,更覺愁苦,於是珠簾蘭堂便成虛設。同心結、蘇合香、連枝錦這些象徵愛情的物品深深地刺激著她,只有熒熒孤燈陪伴她苦度不眠之夜。無奈之際,又想用金剪刀作相思枕以寄託相思之情。“摘盡”二句寫她天亮以後,為排除孤單,去庭院摘蘭花,孤單仍然難以排解,便淚流滿面,致使視線模糊。末二句寫她作出最壞的打算。如果明年征戰還不結束,那她只能化作陽台雲彩,與丈夫夢裡相見了。愛極之語,痛極之語,可感天地,可泣鬼神。
李白
(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自稱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靜寧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西域碎葉(唐時屬安西都護府,在今吉爾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馬克附近)。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少年即顯露才華,吟詩作賦,博學廣覽,並好行俠。從25歲起離川,長期在各地漫遊,對社會生活多所體驗。公元742年(天寶元年)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采,名動一時,頗為唐玄宗所賞識,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視,又遭權貴讒毀,僅一年余即離開長安。公元744年(天寶三載),在洛陽與杜甫結交。安史之亂爆發后,他懷著平亂的志願,於公元756年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因受永王爭奪帝位失敗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中途遇赦東還。晚年漂泊東南一帶,卒於當塗(今屬安徽)。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李白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