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吞虎咽

漢語成語

狼吞虎咽,漢語成語,讀音為láng tūn hǔ yàn,意思是形容吃東西又猛又急的樣子。出自《初刻拍案驚奇·劉東山誇技順城門》。

成語釋義


形容吃東西又猛又急的樣子。

成語出處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劉東山誇技順城門》:“十人自來吃酒……須臾之間,狼飧虎咽,算來吃夠有六七十斤肉。”

成語典故


形容吃東西十分猛急的樣子。《歧路燈》四六回:“紹聞只得陪差人吃飯,只呷了幾口湯兒,看那差人狼吞虎咽的吃。”《官場現形記》三四回:“不上一刻工夫,狼吞虎咽,居然吃個精光。”亦作“狼餐虎咽”。《西遊記》五二回:“只見那大小群妖,一個個狼餐虎咽,正都吃東西哩。”《東周列國志》一○五回:“一飯斗米俱盡,啖肉十餘斤,狼餐虎咽,吃了一飽。”亦作“狼餐虎食”。《水滸傳》一五回:“阮家三兄弟讓吳用吃了幾塊,便吃不得了,那三個狼餐虎食,吃了一回。”亦作“狼飧虎咽”。《初刻拍案驚奇》卷三:“須臾之間,狼飧虎咽,算來吃勾有六七十斤的肉,傾盡了六七壇的酒。”亦作“虎咽狼吞”。《西遊記》六二回:“你看八戒放開食嗓,真箇是虎咽狼吞,將一席果菜之類,吃得罄盡。”

用法搭配


運用

作謂語、狀語、定語;形容吃東西的樣子
示例
人民教育出版社語文小學四年級下冊第七課(《尊嚴》):這些逃難的人,顯然很久沒有吃到這麼好的食物了,他們連一句感謝的話也顧不上說,就狼吞虎咽地吃起來。
爸爸吃飯狼吞虎咽的。

其他介紹


全名狼吞虎咽超精靈和狼吞虎咽魔使,原型為鍋子,能力是使人貪食或者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