弔兒郎當

漢語成語

弔兒郎當,漢語成語,拼音是diào er láng dāng,形容儀容不整,作風散漫,態度不嚴肅或不認真等。出自《口中剿匪記》。

釋義


形容儀容不整,作風散漫,態度不嚴肅或不認真。

出處


豐子愷《口中剿匪記》:“到後來它們作惡太多,個個變壞,歪斜偏側,弔兒郎當,根本沒有替我服務。”

典故


魯迅《且介亭雜文末編·曹靖華譯〈蘇聯作家七人集〉序》:“這固然也因為一時自稱‘革命作家’的過於~,終使堅實者成為碩果,但其實卻大半為了中國的讀書界究竟有進步,讀者自有確當的批判,不再受空心大老的欺騙了。”△貶義。多用於作風方面。→玩世不恭 ↔安分守己。也作“吊二郎當”、“吊兒浪蕩”。

近反義詞


近義詞

玩世不恭、不拘小節、不務正業、遊手好閒、放蕩不羈、不修邊幅、落拓不羈、好逸惡勞

反義詞

一本正經、正襟危坐、安分守己、老實巴交、道貌岸然

用法搭配


運用

弔兒郎當多用在日常口語里。一般作謂語、定語、狀語。

示例

1、你不能總是這樣弔兒郎當的好不好?
2、那青年弔兒郎當的,一看就成不了氣候。
3、王朔:“正說著,石岜弔兒郎當走進後台。”
4、你不能總是這樣弔兒郎當的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