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楞木

八楞木

八楞木,中藥名。為菊科植物風毛菊Saussurea japonica( Thunb.)DC.的全草。分佈於北京、遼寧、河北、山西、內蒙古、陝西、甘肅、青海、河南、江西、湖北、湖南、安徽、山東、浙江、福建、廣東、四川、雲南、貴州、西藏等地。性平味苦、辛,具有祛風活絡,散瘀止痛之功效。常用於風濕痹痛,跌打損傷。

入葯部位


全草。

性 味


味苦、辛,性平。

功 能


祛風活絡,散瘀止痛。

主 治


風濕痹痛,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或浸酒。外用:搗敷;或煎水洗。

禁 忌


孕婦忌服。

生理特性


二年生草本,高50-150(200)厘米。根倒圓錐狀或紡錘形,黑褐色,生多數鬚根。莖直立,基部直徑1厘米,通常無翼,極少有翼,被稀疏的短柔毛及金黃色的小腺點。基生葉與下部莖葉有葉柄,柄長3-3.5(6)厘米,有狹翼,葉片全形橢圓形、長橢圓形或披針形,長7-22厘米,寬3.5-9厘米,羽狀深裂,側裂片7-8對,長橢圓形、橢圓形、偏斜三角形、線狀披針形或線形,中部的側裂片較大,向兩端的側裂片較小,全部側裂片頂端鈍或圓形,邊緣全緣或極少邊緣有少數大鋸齒,頂裂片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較長,極少基生葉不分裂,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全緣全緣或有大鋸齒;中部莖葉與基生葉及下部莖葉同形並等樣分裂,但漸小,有短柄;上部莖葉與花序分枝上的葉更小,羽狀淺裂或不裂,無柄;全部兩面同色,綠色,下面色淡,兩面有稠密的凹陷性的淡黃色小腺點。頭狀花序多數,在莖枝頂端排成傘房狀或傘房圓錐花序,有小花梗。總苞圓柱狀,直徑5-8毫米,被白色稀疏的蛛絲狀毛;總苞片6層,外層長卵形,長2.8毫米,寬幾1毫米,頂端微擴大,紫紅色,中層與內層倒披針形或線形,長4-9毫米,190.8-1毫米,頂端有扁圓形的紫紅色的膜質附片,附片邊緣有鋸齒。小花紫色,長10-12毫米,細管部長6毫米,檐部長4-6毫米。瘦果深褐色,圓柱形,長4-5毫米。冠毛白色,2層,外層短,糙毛狀,長2毫米,內層長,羽毛狀,長8毫米。花果期6-11月。

分佈區域


產於分佈北京(百花山、昌平、延慶)、遼寧(旅順、錦州)、河北(張北、阜平、贊皇、薊縣、武安、內丘)、山西(垣曲、離山)、內蒙古(呼倫貝爾盟、興安盟、哲里木盟、昭烏達盟、錫林郭勒盟、烏蘭察布盟、巴彥卓爾盟、大青山)、陝西(安寨、太白山、綏德、寶雞、山陽、靖邊)、甘肅(合水、鎮原)、青海(同仁)、河南(伏牛山、嵩縣)、江西(石城)、湖北(恩施)、湖南(東安、黔陽)、安徽(全椒、舒城)、山東(煙台)、浙江(昌化、杭州)、福建(連城、沙縣)、廣東(從化、新豐)、四川(小金)、雲南(大關、富源、蒙自)、貴州(普安、興仁、平壩、貴陽、甕安、雷公山)、西藏(昌都)。朝鮮、日本也有分佈。

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山谷、林下、山坡路旁、山坡灌叢、荒坡、水旁、田中,海拔200-2800米。

採集加工


5-8月間採收,切段曬乾或鮮用。

藥材性狀


莖類圓柱形,上部分枝,基部稍膨大,表面棕色,具棱及狹翅;質堅而輕,易折斷,斷面髓白色,中央有一小孔。葉多皺縮,暗綠色或棕色。完整者展平后基生葉及莖下葉長圓形,羽狀深裂,下沿成具翅的柄,頂端葉片小,呈披針狀全緣,具短毛腺點。頭狀花序,瘦果上的冠毛白色。氣弱,味微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