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威爾遜的戰爭

查理威爾遜的戰爭

《查理威爾遜的戰爭》影片改編自真人真事,湯姆·漢克斯飾演的國會議員誇大蘇軍入侵阿富汗對美國的威脅,促使美軍介入,以武器資助阿富汗游擊隊,造就了塔利班政權,他支持阿富汗反美組織,從而加速了當年美國“鐵幕政權”的衰落。

劇情簡介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世界格局扔持續著“東-西爭霸”的局面,冷戰的恐怖陰霾持續籠罩著整個地球。而眼下,亞洲的火藥桶之一——阿富汗則成了龐大的冷戰體系中凸現出來的升溫熱點。就在1979年年末,寒冷的冬天籠罩著阿富汗北部的山區。一支前蘇聯特種部隊悄悄潛入,隨著雙方的直接交火。一場曠日持久的蘇阿戰爭終於爆發了。
從實力上,弱小的原始部落國家阿富汗顯然無法與強大的前蘇聯相抗衡。但出乎意料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整個戰局卻逐漸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強大的幕後推手自然來自前蘇聯的勁敵——美國。而代表美國勢力的則是一個及其神秘的人物——美國國會評論員查理·威爾遜(湯姆·漢克斯飾)。此人在家鄉德克薩斯州是個有名的花花公子。州議員的顯赫身份為他的風流韻事提供了相當便利的條件。何況,在他身邊還有個德州數一數二的女富豪喬安妮·赫琳(茱莉婭·羅伯茨飾)的強力支持。事實上,剝去查理放蕩不羈的外表,在他的內心卻隱含著出眾的智慧和敏銳的職業感,尤其是當國家的利益擺在眼前時,他更是會毫不猶豫、奮勇向前。
當遙遠的西亞戰事發生時,敏銳的查理在第一時間便急切地關注了這場戰爭的動向。而富婆情婦喬安妮·赫琳更是激進地表示美國應該直接參加這場戰爭,並強烈建議查理應該利用自己的身份、地位以及智慧為弱小的阿富汗游擊隊做些什麼。在好友CIA特工蓋斯·阿瑞克托斯(菲利普·西摩爾·霍夫曼飾)的幫助下,查理和喬安妮遠涉西亞戈壁,腳步遍及以色列、埃及等國遊說各處的軍火商、政客。很快,阿富汗游擊隊就從資金和裝備上得到了強大的支持,這顯然無異於美軍的直接參戰。經過了長達9年有餘的拉鋸戰,阿富汗游擊隊終於在西方世界的明爭暗助下,抵制住了前蘇聯多達50萬大軍的強大攻勢。最終將蘇軍的鬥志托跨,戰爭也不了了之。此後,前蘇聯在世界各地的勢力逐漸縮水,漫長的冷戰時期也行將結束……

簡介


影片截取了美國歷史中最真實的一個片斷,讓你見識到一個來自於德州風流倜儻的單身花花公子國會議員、一個離經叛道的 CIA特工以及一個美麗的休斯頓社交名流,是如何走到一起,使用各種手段和金錢,通力合作,製造出歷史上最大也是最成功的秘密行動的。他們所做的一切,裡面的幫助與貢獻,包括讓蘇聯沒落、直接帶來了冷戰的結束,直到今天,仍然對現代社會起到了潛移默化的影響。
在外人的眼中,查理·威爾遜是一個玩世不恭的花心大蘿蔔,人們對於他的惟一印象,就是毒品、脫衣舞娘和冒著蒸氣的浴盆……其實真正了解查理的人都知道,在他那一派繁榮向上的外部表相之下,其實擁有著超凡脫俗的思想和精神,再加上深深烙印在他身上的愛國精神,對於當時處在社會底層的人有著致命的吸引力,而在上世紀80 年代初期,所謂的“底層”,指的就是阿富汗,一個正在遭受著蘇聯人最殘酷的折磨和入侵的國家。
查理一生的好友、贊助人- -當然,有的時候他們也互為戀人,是喬安妮·海瑞,德州最富有、最美麗的女人之一。雖然喬安妮和查理在愛情觀上分分和和,但單就政治立場,卻是最堅實的合作夥伴,由於喬安妮認為美國在蘇聯的侵略這一方面所做出的反應太過遲緩且不可靠,所以她時刻在背後鞭策著查理,讓他為伊斯蘭教游擊隊戰士做出更多的幫助,他們是為正義與自由而戰的阿富汗勇士。
在所有不懈的努力當中,查理找到了另一個夥伴是CIA的特工蓋斯特·埃弗拉考托斯,一個擁有著“常青藤聯盟”的貴族血統,卻甘願獻身於工人階級的理想主義者。這三個人--查理、喬安妮和蓋斯特,只要一有機會,就滿世界地旅行加遊說,組成了一個可能不是非常有把握、效果卻異常明顯的同盟,裡面的成員包括巴基斯坦人、以色列人和埃及人,還有一些軍火商、立法者以及肚皮舞者。
查理、喬安妮和蓋斯特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成就,他們每年都會為各種反蘇聯的秘密行動提供從5百萬美元到10億美元不等的資金,是蘇聯的軍隊最終撤離阿富汗的始作俑者……每每有人提及,一群粗人是如何釋放出這種足夠摧毀一個軍隊的超級能量時,巴基斯坦的總統默罕默德·奇亞哈克以最簡單的話進行了回答:“是查理做到的。”

看點


劇照
劇照
不知是不是08年美國大選迫在眉睫,今年的好萊塢似乎戀上了“政治掛帥”的主題。先有“靈魂歌王”傑米·福克斯踏入《反恐戰場》,後有“美國甜心+斷背男”攜手《反恐疑雲》,之後連阿湯哥也說動了梅姨《獅入羊口》,風雲變幻的政治場景今年卻萬變不離其宗,怎麼也脫不了“反恐”這個關鍵詞。
乍看來,五度奧斯卡提名的邁克·尼科爾斯導演,搭檔迄今仍高居權勢王座的湯姆·漢克斯,攜手昔日呼風喚雨的票房女王朱莉亞·羅伯茨,也逃不出反恐政治的“窠臼”,而說事的熱點還是就快過時的阿富汗。可細一端詳,1、尼科爾斯深得小金人口味精髓,尤擅解構人性慾望動機;2、雖然大嘴朱快成昨日黃花,阿甘老爺也不再年輕,但商業文藝皆有作為的“王”“后”相撞必掀波瀾;3、比起其他不幹不脆批駁戰爭的反恐影片,《蓋世奇才》的英雄帷幄恐怕更符合美國佬唯我獨尊的心態。何況,尼導慣和大牌合作,絲毫不用擔心他被星星們牽著鼻子找不著方向。
身為2008政治劇情片最後的希望、獎項季節最後“大”片,擁有可遇不可求的夢幻陣容(拋開一王一后不說,影帝菲利普·西摩·霍夫曼和新近《魔法情緣》寵兒艾米·亞當斯級別同樣不低),影片在奔往圈錢兼獵中小金人的道路上,幾乎已是一片坦途。可能稍微讓人心神不寧的,只有今年政治一律鎩羽的俗律,和不知是真是假的的重拍風波。

特色


話說查理·威爾森其人,的確稱得上奇男子一個。首先,此人身高6英尺4英寸,身形偉岸,迷倒痴情怨女一片(連富婆名媛亦拜倒西裝褲下,可見一斑);其次,他以花花公子之姿,暗中策劃進行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中情局秘密行動,逼得前蘇聯從阿富汗退兵;再次,他甚至被巴基斯坦軍方封為將軍,前提是不在巴基斯坦境內公開穿著制服;還有,在他監控下誕生的“毒刺”對空導彈直接瓦解了蘇聯的高端Mi-24武裝直升機,推波助瀾導致了蘇聯解體。這些都還不算,他在阿富汗協助訓練的游擊隊,在後來更直接向塔利班組織過渡轉型,間接的養虎遺患亦招致如今最大的恐慌之一--“基地”組織!
雖說世事發展自是出人預料,想當年威爾森也必沒有料到自己的口舌如簧愛國情結竟然造就了野火燒不盡的恐怖分子,但這個美國西部的議員兼海軍中將,協同一個希臘裔的移民探員、一個社交名媛,竟能鼓搗出歷史上最龐大的秘密行動,連巴基斯坦惡名彰著的獨裁總理也捲入其中,這段真人野史怎麼都是有滋有味。如此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的話題之作,不僅由美國CBS電視台王牌新聞節目《60分鐘時事雜誌》的製片人喬治·克萊爾所著,更找來了TV界金牌編劇阿倫·索爾金(《白宮風雲》)改編潤筆,史詩劇情浪漫齊聚一體,加上超頂級的巨星出演,便不能一鳴驚人,好歹也能混個全身而退吧?

幕後花絮


一位特效助理因為一個用遙控品控制的導彈模型的突然爆炸,而受到了嚴重的身體受害。本來這個導彈模型是準備用在影片中一個擊落直升機的場景中的。
艾米莉·布朗特只用了兩天時間,就將她的戲份全部拍攝完畢。
一位1958年的“德州小姐”瑪麗·內爾·哈伯德(Mary Nell Hubbard)的老照片被用在了影片里,因為朱莉婭·羅伯茨飾演的喬安妮·海瑞是一位前選美大賽皇后。不過,哈伯德並沒有因為照片而得到相應的酬勞,她甚至還開玩笑說:“我從一個檔案文件變成了一個人造物品。”至於她的女兒,也輕輕地揶揄她是朱莉婭·羅伯茨的替身演員。

幕後


真實歷史事件回放
1979年那會兒,國會議員查理·威爾遜可以稱得上是無人能夠匹敵的時髦人物,他是德州第二行政區的代表,整整為其服務了6年的時間。這個來自於拉夫金市的自由主義者,卻總是表現出一種令人費解且自相矛盾的特質,他既可以像一名真正的國會議員那樣例行公事,也可以在權力抵達不到的地方如魚得水。查理·威爾遜曾經為婦女爭取過權益,還主張政府免除年長者的納稅義務,不過,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德州人,他卻反對政府對槍支進行管制……由於經常替弱者出頭,選舉時站在他背後、給他提供了最大支持的選民,自然就是那些從他身上看到希望的美國黑人了,總而言之,他是他所在行政區的風雲人物,是偶像。
至於走進美國國會,查理·威爾遜最為著名的卻是他那些私生活上的怪癖,當然,還有一直陪伴著他增長的政治資金。查理·威爾遜身邊永遠不乏美女,即使是他隨時更換的助手,每一個也都是秀色可餐,所以她們很自然被賦予了一個美麗的外號--“查理的天使”。在超過1.9米的俊朗外形的襯托下,查理·威爾遜運用他那充滿激情的性感嗓音、電光火石般敏捷的智慧以及無限的魅力,在女人叢中無往不利,往往只需要一杯威士忌,他就能從女人身上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有他在的地方,就會飄揚起真真假假的流言蜚語,不過他總是如此地親切友善,懂得如何巧妙地避開任何針對他而製造的傷害。縱觀發生在1979年所有的重大事件中,查理·威爾遜最有可能不去關注的,就是蘇聯入侵阿富汗的這檔事,然而,他也用實際行動再一次證明了,只要與查理·威爾遜扯上關係,從來就沒有不可能一說。
查理·威爾遜這些引人注目的行為,第一次面對公眾,是通過一檔名叫《60分》(60 Minutes)的新聞類節目,由曾經獲得過各種獎項的知名記者喬治·克里爾(George Crile)在1988年創辦。隨後,克里爾跟蹤這個故事,寫了一本非常暢銷的小說,內容就是關於查理·威爾遜所從事的這場秘密戰鬥的。雖然整個故事讀起來就像小說一樣跌宕起伏,卻並非是虛構的。當克里爾談起他創作這本小說的初衷時,他表示:“我還記得那是1989年1月,蘇聯正準備從阿富汗撤軍,正好查理·威爾遜對我發出了邀請,一起去中東尋找事實的真相……其實早在幾個月前,我就在《60分》中做過關於他的新聞專題,當時並沒有打算挖掘更多他在阿富汗戰爭中到底扮演了一個什麼樣的角色,不過,我還是接受了他的邀請。這場旅行開始於科威特,然後我們又去了薩達姆·海珊的伊拉克,最後是沙烏地阿拉伯--對於我們來說,能走遍這三個國家,真的是意義非凡,因為那裡很快就成了海灣戰爭的主要舞台,不過我沒想到的是,其實這只是我為小說花去10年時間採訪調查的一個開端而已。”

影片製作


劇照
劇照
當喬治·克里爾徹底知道查理·威爾遜捲入國際陰謀和全球政治活動的不同尋常的傳奇經歷后,他的好奇心也被點燃了。不過,作為一名資深記者,克里爾還是了解到了創作這本小說,很有可能將會成為他今生面對的最大挑戰,因為他必須記錄的內容包括很容易搞混的穆斯林教徒和猶太武裝者,然後還有幾個陸續牽扯其中的CIA特工--兩個德州人、一個希臘裔美國人。克里爾的妻子蘇珊·萊恩(Susan Lyne)是一位出版人,她為丈夫的工作提供了最大的便利:“沒有人知道全部的故事,查理·威爾遜只知道他的那部分,蓋斯特·埃弗拉考托斯知道他的,喬安妮·海瑞當然也是如此……所以克里爾在這些年裡,只好不停地分別採訪他們三個人,當他們知道自己可以信任他時,每次採訪都會透露一些秘密。克里爾需要做的是將所有的記憶碎片放在一起,然後從中找出一條敘事主線,既能夠讓讀者對故事中的角色產生興趣,又不會偏離事實。”
尋找真相,然後解密歷史事件,本來就是一個擁有著不朽意義的巨大工程,尤其是喬治·克里爾甚至為了這本小說而退出了記者行當,蘇珊·萊恩回憶道:“他為它花去了整整13年的時間……有點荒謬的感覺,但我知道他揭露的卻是涉及到多個國家不為人知的秘密,包括CIA的秘密行動,還有國會議員的內部工作流程。”
蘇珊·萊恩的妹妹芭芭拉·萊恩(Barbara Lyne),也變成了喬治·克里爾在創作時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有的時候,她會提供一些令人振奮的幫助--比如說幫著編輯小說;有的時候,只是單純地鼓勵他快點完成小說。芭芭拉·萊恩認為:“我覺得這個故事之所以會吸引克里爾,主要是因為它風格上的美國化,再加上裡面還包含了各類難免會犯錯誤的角色,有時粗暴、有時酗酒,喜歡追求美女,對榮耀有著難以抑制的渴望……但也正是這些人,卻向受壓迫的人伸出了援手--即阿富汗的伊斯蘭教游擊隊戰士,並相信他們最終會開闢出一個全新的世界。也許每一個人渴望的東西是不盡相同的,不過當他們中的三個或四個偶然凝結到了一起,就能開發出更大的潛能,做出難以想象的貢獻。克里爾一直都非常喜歡這種有關拯救的故事,尤其是這個,因為它裡面的主角是如此地不可思議。參與進來的美國人其實都是外人,他們的出現是如此不合時宜,因為他們本身就不屬於這裡。但是他們卻願意為此承擔風險,並最終取得了他們想要的結果。”
當喬治·克里爾的小說最終在2003年印刷發行后,迅速就成為最受歡迎的暢銷作品,同時也吸引了好萊塢的注意。製片人加里·高依茲曼(Gary Goetzman)第一次聽到這本小說,是通過一個在華盛頓的朋友,他回憶道:“我非常喜歡的一位國會議員給我講了關於查理·威爾遜的故事,因為那是他一直以來嚮往的偶像。然後,他又告訴我這裡有一本書是專門寫他的,作者是克里爾,他推薦讓我讀讀。”
加里·高依茲曼和他的製片夥伴湯姆·漢克斯一起讀了這本名叫《查理·威爾遜的戰爭》的小說,都被其中講述的那個歡鬧的傳奇故事所吸引,特別是國會的內部工作以及阿富汗對俄國軍隊的入侵的抵抗,高依茲曼說:“這是一個非常棒的政治故事,而且絕對的獨一無二。查理·威爾遜的顯著之處在於他幫助伊斯蘭教游擊隊戰士把蘇聯趕出了他們的國家,而他在提供幫助時採取的方法是與眾不同且吸引人的,當然,也是非常有趣的。”製片人漢克斯同時還飾演了查理·威爾遜,他對小說中展現的事實也是目瞪口呆、迷惑不解:“當然,我和其他的美國人一樣,對於‘秘密行動’是一無所知,更不知道有來自美國的資金在幫助著阿富汗。”高依茲曼和漢克斯協力贏得了喬治·克里爾的信任,終於拿到了小說的電影改編權。

簡評


你不得不承認的是,這可能是你今年看到的最無聊的一部影片了,然而它卻是如此地充滿智慧、活力,當然還有取之不盡的娛樂效果。
——《邊緣波士頓》
似乎只有菲利普•塞默•霍夫曼做了他應該做的事,他念台詞的方式處處透露出一種自然的能量,這正好是影片所欠缺的。
——《賽璐珞》
影片是一部詼諧的、充滿文化的、極盡挖苦之能事的政治作品,具備了通常好萊塢為了尋求更大範圍的觀眾時會採取的拍攝策略。
——《西雅圖郵報》
相信正是因為有菲利普•塞默•霍夫曼在,所以才激發出湯姆•漢克斯最好的一面,有他們在的鏡頭裡,時刻都會迸發出精彩的火花。
——《新聞周刊》
精神飽滿的步伐、敏捷討巧的表演,當然,麥克•尼克斯作為一名導演所起到的作用也是功不可沒的。
——《休斯頓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