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極似陽
陰極似陽
● 英文名稱:Extreme Yin Resembling Yang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基礎理論—陰陽學說
● 口雖燥渴而飲水不下,脈必沉細無力,此陰極似陽也。(《醫學入門》)
● 陰寒亢盛於里,格陽於外,逼迫虛陽浮越的病理變化。其本質是真寒假熱。
● 引自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術語在線
● 陰陽是對立制約的,一方強盛會格拒另外一方,從而出現被格拒一方的臨床表現。陰極似陽就是其中的一種常見表現形式。
● 在複雜疾病或疾病的末期,會出現疾病的現象與本質不相一致的情況,假象多表現在皮膚、四肢及顏面部,內在表現才會真實地反映疾病的本質。
● 在正常狀態下,陰陽是平衡的,因為陰陽之間的對立制約關係,因此陰陽總是處於不斷的鬥爭過程中,若是某些邪氣侵犯機體,導致陰氣增多,陽不制陰,則會將陽氣格拒於外。
● 陰氣主靜主寒,陽氣主動主熱,因此患者會出現陽熱有餘的癥狀。
● 陰極似陽的證候中,臨床常見身體灼熱、口渴引飲、脈洪大等臨床表現。
● 但是患者雖身體灼熱卻喜歡覆蓋衣被,口雖渴卻喜歡飲用熱水且飲而不多,脈雖洪大但是重按卻無力,而且常見胸腹怕冷、小便清長、大便稀溏、舌淡苔白等寒性癥狀。
● 其熱是假熱,其寒為真寒。熱象多表現在四肢等在外在表的部位,寒象多在胸腹部,多在內部的臟腑、氣血、津液之中,因此臨床當中當仔細鑒別。
● 對於陰極似陽的病證,其本質為內真寒,表現為外假熱,若抓不住疾病的本質,就會被外在的假象所迷惑,容易造成誤診,輕者延誤病情,重者會導致病證惡化。因此治療當中應根據主證進行詳細的甄別,防止出現用藥錯誤。
● 真寒假熱的病症多採用四逆湯等方劑進行治療,如人蔘、附子、乾薑、肉桂等為常見的回陽救逆的藥物,為了防止寒邪太甚而出現的藥物格拒現象,可在方中加入少量的豬膽汁作為反佐之用。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印會河。中醫基礎理論。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4.
● [3] 鄭洪新。中醫基礎理論。新世紀第四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