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三角洲

干三角洲

順水流方向,干三角洲表面分為幾個同心的環狀地帶:①中央地帶。新構造運動對於三角洲的發育有很大影響。地殼上升,三角洲表面外凸,流水切割破壞;地殼下降,表面下凹,有時還形成沼澤窪地。

目錄

正文


又稱陸上三角洲。從山地流出的常年有水或一年中大部分時間有水的河流在出山口地帶形成的堆積體。形成於乾旱氣候區,平面上呈半錐形,因河流在此不斷改道,其表面河網錯綜,分為許多歧流。順水流方向,干三角洲表面分為幾個同心的環狀地帶:①中央地帶。坡降最大,組成物質較粗,從頂部向外緣逐漸變小;②過渡地帶。坡降開始變小,組成物質主要為沙粘土,夾舌狀小礫層;③邊緣地帶。坡降更小,由粘土、亞粘土與沙壤土組成;④前方地帶。地面幾乎水平,由泥狀粘土組成,常有鹽漬化。新構造運動對於三角洲的發育有很大影響。當地殼升降速度小於干三角洲加積速度時,三角洲表面形態無反映,但在沉積物垂直剖面上則有所表現;當引升降速度超過干三角洲加積速度時,表面形態也發生變化。地殼上升,三角洲表面外凸,流水切割破壞;地殼下降,表面下凹,有時還形成沼澤窪地。新構造運動還能引起干三角洲位置的遷移。研究干三角洲對於解決石油地質問題、尋找砂礦及乾旱地區的水源有實際意義。